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苏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42849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苏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苏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苏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苏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苏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苏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苏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苏教)王祖浩综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不论是教材结构体系、内容主题还是呈现方式,无不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我们应如何理解新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怎样实施教学过程?如何才能加快教师角色的转换?这是广大中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困惑,本文从教材特点、教材体系和教学思路出发谈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给新进入课程实验的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的特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修

2、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这是依据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必修模块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化学1、化学2的充分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其特点具体体现如下: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1、化学2教材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教材通过对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知识的介绍

3、,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教材不仅关注给学生提供多少知识,更重视过程与方法。借助“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等栏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动手实验等实践活动,逐步产生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科学探究意义的理解,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另外,教材不惜笔墨,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产生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2教材中,辟出一个专题阐述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具体介绍了化学科学

4、发展的历史,告诉学生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从20世纪以来,合成氨、合成尿素、合成抗生素等技术的相继发明到高分子的合成,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教材通过对化石能源日益枯竭、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的探讨,告诉学生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化学1、化学2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要求学生借用调查、咨询或小组讨论等手段,从多种媒体和其他场所获取知识,理解

5、化学与科技、生活和环境的关系。在教材设置的栏目中,直接体现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调查研究”等。案例1是教材中 “化学电源”内容的活动设计。3. 体现融合的教材特色我们认为,以“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模式编写的高中理科教材都各有局限,融合两者的优点,兼收并蓄,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又注意社会对人的培养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形成一个融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学生活动为一体的教材体系。必修教材涉及大量有关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编写时既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按照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依次介绍钠、镁、铝、铁和铜等金属及其化合

6、物的知识,又兼顾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先在化学1中介绍金属元素化合物、合金以及金属的腐蚀防护等基础知识,再在化学2中编排金属电镀、电解精练铜等化学原理。教材同时在知识呈现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一系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活动以及联系生活的栏目,如“易拉罐的主要成分”、“电路板的制作”等,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提升探究能力。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社会需求,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例如,新教材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铁、锡、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年限(铝约200年前,铁约2500年前,锡约6000年前,铜约6000年前),要

7、求学生根据数据和化学知识,探讨金属活动性与人类开发、利用金属的时间的关系。此外,教材还新增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从过去“铝比黄金贵”到铝土矿电解铝工艺的发明直至今天新型铝合金研究和应用的线索,揭示了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二、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结构体系化学1、化学2教材结构体系,包括教材内容的构成及其组织,具体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1. 教材的宏观结构体系教材宏观结构是指教材各单元的内容构成及其编写顺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科书合理的知识体系编排应该把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考虑。因此必修模块教材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而更多

8、考虑其知识内容的切入、难易程度等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其专题主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无机元素化合物按周期表族和周期编排;化学理论由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各自形成体系;有机化学按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编排),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图1 必修化学1、化学2专题主题内容与编排顺序。化学1、化学2教材不仅在专题内容选择与编排顺序安排上贴近生活,结合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渗透上述理念进行教学。2. 教材的微观结构体系教材微观结构体系是指每一单元知识内容

9、的具体呈现思路和方式。化学1、化学2教材具体内容呈现的基本思路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基本线索,通过具体的栏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图2教材内容呈现思路所示。 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借助各种栏目完成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设有“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多种栏目,分布于整个教材各个专题的单元之中。化学1、化学2教材编写设计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栏目共计160多个,这些栏目的设置,蕴涵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课程的理念,有助于教

10、师驾驭教学过程。它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起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具体而言,不同栏目有着不同的功能。例如:【你知道吗】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 【活动与探究】让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材料,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学生充分表现聪明才智和丰富想象力提供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教材的微观结构,利用好教材资源,如各个栏目对应的活动,课本上留待思考的问题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

11、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关于必修模块学习内容的主题有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具体内容有化学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与应用、化学观念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其学习要求经归类整理后列入表2-表6中。表2 化学1、化学2中的化学核心概念化学核心概念内容要求化学1内容要求化学2物质的量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能运用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3.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同位素、核素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胶体分散系知道

12、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认识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涵义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同分异构体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离子反应、电离1.知道电离的概念。2.认识离子反应。3.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限度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说明: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化学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化学概念将有利于化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的学习,有利于体会物质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化学概念的教学。如在“物质的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涵,用

13、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图形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启发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等多角度、多层面丰富和发展对“物质的量”这个核心概念的进一步认识。表3 化学1、化学2中的化学基本原理化学基本原理内容要求化学1内容要求化学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2.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会画出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律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4.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

14、变规律。5.认识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6.认识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化学键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2.认识离子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3.认识共价键的含义,知道共价键的形成。4.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成键特征。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1.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原电池原理。2.电解原理。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4.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通过实

15、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说明:化学变化遵循一定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这些原理和规律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可以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化学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学习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的必要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再现化学基本原理的发现和推导过程,重视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表4 化学1、化学2中的物质性质与应用物质性质与应用内容要 求化学1内容要 求化学2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1.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甲烷、乙烯、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