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桥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汇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42840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笪桥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笪桥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笪桥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笪桥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笪桥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笪桥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笪桥镇革命老区建设情况汇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笪桥镇老区建设情况汇报笪桥镇是南路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革命烈士126个,被杀害革命群众31人,“五老人员”180人,是茂名市牺牲人数最多、贡献最大的革命老区镇。一、基本情况笪桥镇位于化州市西南部,毗邻廉江市、吴川市,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48条自然村,人口近5万人。东北距离化州城20公里,西南与湛江地区的良垌、平坦接壤,是茂名通往湛江的南大门,紧靠茂湛高速公路、洛湛铁路,207国道横穿境内。全镇总面积9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0.6公顷,山地3117.67公顷,地貌呈丘陵地状,属地质性缺水的地区。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老促会都十分关心和支持笪桥革命老区的经济

2、建设和社会发展,解决了老区人民“一保五难”的问题,全镇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去年底,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3.36亿元;农业生产总值3.85亿元;第三产业完成9950万元;累计完成贸易营销额309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2013年全镇人均纯收入4291元。二、老区建设情况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区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一是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在省、市老促会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镇累计投入乡村道硬底化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镇通行政村水泥硬底化路面49公里,完成了

3、自然村镇通村水泥硬底化道路及环村路58公里,建设了笪桥至新安二级公路8公里。二是圩镇环境得到改善。全镇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完善了开发区的排水、排污、河道改造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安装了圩镇街道路灯,改造了旧207国道尘塘路口至禾仓角路口路段,建设了镇级文化站、全民健身广场和镇级文化广场,建设了笪桥镇新综合农贸市场。三是水利设施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改善。累计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和修复了一批陂坝、水渠、山塘,并对东灌区渠系进行了整治;投入了900多万元,在全镇范围内扩建了自来水管网,解决了老区群众长期饮用不安全水的问题。四是教学教育环境得到改善。投入2500多万元建设笪桥中学

4、、笪桥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宿舍楼和综合楼,对面上的小学全部进行改造。五是就医环境得到改善。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建设了笪桥卫生院新的综合大楼;发动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六是特色产业得到发展。发挥地域及传统的优势,大力扩种香蕉、甘蔗、黄瓜等经济作物,使农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去年底,全镇甘蔗种植面积1.65万亩,黄瓜种植面积9000多亩(含复种),香蕉种植面积1.55万亩。七是最低生活保障得到完善。投入资金90多万元建设了两幢敬老院住院大楼,解决了五保老人住院难的问题;认真落实农村低保政策,积极解决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去年,全镇817户享受了低保待遇,62名“五

5、保”实行了集中住院供养。八是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至去年底,全镇已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对老区村庄的居住环境进行整治,建设了高志塘、瑶埇、石板、边岭等新农村;建成了一批村级的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使老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规划建设了硃砂、横岭、良埇、仓背、柑村、山华等村级农贸市场,活跃拉动农村消费,解决老区群众买难卖难的问题。三、老区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多年来,中央、省、市不断加大老区的扶持力度,老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镇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经济基础薄弱。我镇是传统的农业镇,群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外

6、出务工经商,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乡镇企业不发达,没有形成支柱财源,再加上镇级历史负债多,包袱沉重,严重困扰着日常工作的开展。2、水资源严重缺乏。我镇是丘陵半平原,地状属壤土结构,地处花岗岩板块地层。镇内没有大的江河,仅有两个小型水库,地质性缺水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我镇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3、农业水利设施落后。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我镇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年久失修,原来引青干渠、陂坝、机井、泵站等灌溉系统已失去了灌溉的功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大多属于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全镇2.6万亩耕地仅有2000亩左右能够实现自流灌溉。4、城镇化发展缓慢。圩镇面积小

7、,人口集聚度不高,城镇化、工业化征地难现象比较突出。5、传统农业效益不高。近年来,我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香蕉、甘蔗、黄瓜”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但由于群众科技水平不高,农户产业经营规模小,产品加工单一,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特别是黄瓜深加工,都是以零星作坊式生产为主,导致农业增产难增收,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四、加快老区发展的建议1、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把老区建设发展纳入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优先扶持老区发展,特别在研究经济发展项目时,增加有关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项目,在财政投入和项目建设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同时,积极化解老区的历史债

8、务,提高基层一线干部的工作待遇,让在老区工作的干部有更多的精力、更高的积极性建设老区、发展老区。2、加大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配套资金有困难。省、市要坚持把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加快老区建设的节点,提高补助标准,重点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工程项目投入,让老区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3、扶持老区特色产业发展。出台扶持老区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特色产业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融资环境,从财政、信贷等各方面给予龙头企业和农户重点扶持,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4、大力支持老区城镇化建设。上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指导老区编制相关规划,对老区规划编制经费予以资金补助,并在城镇化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给予项目、资金和政策倾斜支持,为老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5、加快发展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项教育助学政策向老区倾斜,支持老区贫困村庄有更多的学生上高中、读大学,逐步提高素质,实现根本脱贫;完善医保制度,从政策、资金上扶持老区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站建设,适当提高老区群众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加大对老区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改善老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中共笪桥镇委员会笪桥镇人民政府 二0一四年五月七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