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选修课论文封面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42814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潭大学选修课论文封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潭大学选修课论文封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潭大学选修课论文封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潭大学选修课论文封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湘潭大学选修课论文封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潭大学选修课论文封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潭大学选修课论文封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分日期湘潭大学文化自修课专题读书论文(体会)课程 名称专题读书论文(体会)指导 老 师姓 名学 号班级名称学院名称交阅时间湘潭大学教务处制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亘古未有的思想大变动、文化大冲撞。始于 鸦片战争的西学东渐潮流激起并加剧了中国传统文化前所未有的蜕变 和中国近代文化艰难曲折的生成。由此引发的别开生面的“古今中西 之争”正是中国近代美学发生、发展的广阔文化背景。这决定了中国 近代美学既不能在西方美学面前无动于衷,又不能对中国传统美学彻 底抛弃,而是在这两种美学的支撑下求得新生,努力探觅西方美学与 中国传统美学二者之间的契合之处,以求对中西美学的综合创新,从 而凸现了中国近代美学的时代特征

2、、思想特征、理论特征和目标特征。一、中国近代美术特征表现1. 时代特征:反对封建传统的感性启蒙由物质技术层面而社会制度层面至观念精神层面,是文化结构的 层次表现,也是近代中国社会中西文化冲突与融汇的轨迹路线。它昭 示了近代两种异质文化冲突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变革, 表明外来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威力的震撼,同时也意味着对整 个中国封建文化体系的打破和否定。从洋务派到维新派,从戊戌变法 到民主革命,薪尽火传,理想不变,那就是变陈规旧习、反封建传统。 如果说,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使命,那么,反对封建传统,崇 尚民主和科学的现代性追求则是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 同样流注于近

3、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始终,成为中国近代美学在西学东渐 的浪潮中进行抉择的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中国近代美学的反对封建 传统的时代特色还表现在对俗文化的高度重视,为俗文化正名。小说 在封建文化中素来被视为“末伎”、“闲书”,为人们所轻视。到了近代, 小说的地位有了极大提高,与传统雅正的“六艺”平起平坐,新小说 的创作亦空前繁荣。近代美学对俗文化的重视并不限于小说,源远流 长的民间歌谣亦不例外。近代社会对俗文化的重视,反映了近代美学 思想的变化和更新。2. 思想特征:会通中西美学的综合创新中国近代美学是中国美学研究走向理论自觉,走向世界的真正起 点。其贡献远远不止于对西方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的广泛引进,中

4、国 近代美学已经开始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西方美学思想的批判继承 和综合创新,是中国美学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这种综合创新不 仅表现在对中西美学的思想理论内容之融合,而且表现在对两大美学 体系的审美思维方式之贯通。近代美学家以“别求新声于异邦”为目 的,胸怀“须将世界学说为无限制的尽量输入”的决心,努力宣扬和 吸收西方美学思想。王国维就是以一位哲人的眼光指出:“异日发明光 大我国之学术者,必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而不在一孔之陋儒。”表现 出近代美学家们力求博采众长,会通中西的宏大气魄。他通过对中国 美学的固有传统和西方美学的理论进行比勘、研究,进而对中国古代 传统做出时代诠释,进行重新估价,以

5、便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展。这 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思维方式内在地深刻地影响且规定了中国近代美学 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拓展了美学研究的领域,加强了美学研究的知性 逻辑分析,注重研究的科学性与理论性,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综 合化,从而使近代中国美学呈现出为中国古代美学所没有的风貌和特色。3. 理论特征:探索意境理论的自觉努力通过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美学从罪感文化 出发,追求神人合一,重形式,重再现,较早地发展了 “摹仿”说和 典型性格理论;中国美学从乐感文化出发,追求天人合一,重神韵, 重表现,较早地发展了 “言志”说和艺术意境理论。这种意境理论在 庄子的寓言,荀子的乐论和礼记乐记中已

6、经具体而微,至 魏晋南北朝便奠定了基础,经过源远流长的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了 总结阶段。近代时期,中国美学在介绍、理解和消化西方美学理论的 同时,始终努力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意境理论,王国维、梁 启超、朱光潜、宗白华、鲁迅就是其中的代表。4. 目标特征:近代审美理想的伟大变革随着西方美学思想的大量引进和广泛传播,随着美育运动的蓬勃 开展,随着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推进,“中和之为美”的美学传统遭到 了阵阵冲击;特别是伴随着尚力思潮的不断推进和渗透震荡,借助于 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种冲击以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打破了 “中 和之为美”的陈腐传统,代之以“力为美”的时代理想,汇成了审美 艺术观

7、的全面更新和审美理想的时代变革。二.中国近代美术成因分析民国初年西化现象的出现,是晚清同治、光绪之交已开始生活习 惯西化趋势的继续。辛亥革命以西方共和政体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为 这种势力的强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传统观念被打破,为西方打 开了方便之门。在民初出现实业热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加上对外逵一步的开放,洋货大量逵口为生活方 式的西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广泛派遣学生到国外,他们 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体验。近代美术的风格特征演变与绘画工具的改革变化也有密不可分的 联系,据资料来看,随着工业化逵程的加快,以往画家使用的笔墨纸 砚出现了墨汁、颜料等工业化的

8、替代品。虽没有被广泛使用,但仍旧 是一种从材料上革新的标志,如曙红色,色相呈冷红色。美术风格变 革的不平衡性:如前所示,充分说明中国美术在近代确实发生了重要 变化,这点毋庸置疑。但我们对近代美术风格的变化又不能作过高的 估计,因为美术作品尤其是绘画作品一直是王公贵族、士大夫等欣赏, 在中国人群体结构上毕竟占少数,表现出美术风格的不平衡性。在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变迁和美术风格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革 命者提出先进思想改造封建思想。但事实上改革并不彻底,我们不能 看到有些大美术家对美术风格的改造贡献而忽略了他们并不能代表整 个时代,不能因为这种美术风格的变化就断言社会环境已经适应政治 思想文化的发展。

9、其次,美术风格的近代化,是随着政治改革、经济 繁荣而产生的,一些封建思想的破除,新思想的宣传使得美术作品有 了更广泛的表现空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西方物质 文明的影响下,中国政治、经济诸多方面受到一系列的冲击,继而引 发了一系列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美术上更多的是美术风格的突变。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吸收外来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时空观念的扩展, 和生活价值观等几个原因促成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信仰呈 现了多元化的态势,这正是由于现代化逵程的加快而引起的。新兴资 产阶级,官僚士大夫由于眼界的拓宽,在文学、艺术、生活细节等方 面有了历史上最为彻底的变革。同时,广大群众在社会环境

10、的影响下。 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们:“随 着每一次制度和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变 异和整饬是文艺发展的重要规律,前者是社会和外界为主要原因促成, 后者是文艺自身与生俱来的特征,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如果仅仅割取一个部分而逵行单独、孤立的 研究,这样的研究无疑是“盲人摸象”。然而如果宏观地去把握时代脉 搏来看这些艺术品如何具有时代性,又显得有“对号入座”的嫌疑。 因此近代的美术作品只有放到错综复杂的艺术历史发展中去研究探 讨,我们才会看到:清末明初的美术观象和美术团体的情况,在历史 作用下,有继承,有发展,有革新,有创造,这些美术运动促成当时 美术风格,这种风格和意义对当今美术创造仍存在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