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422253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目前,高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工作的主题,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主线任务。从源头上看,“立德”语出左传:“太上有立德,另一方面有立功,另一方面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时代不同,立德树人的内涵也不同。立德树人的现代内涵就是,教育要环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培养道德崇高、有独立人格、身心健康、抱负信念坚定、全面发展的人才。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强调理论认知与生活实践的统一。知,即应当树

2、什么人?行,即如何立德树人?应当树什么人?一方面,“树”抱负信念坚定之人。抱负是一盏明灯,是奋力前行的向导,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是强大意志力的凝聚,使人坚定不移、矢志不渝。高校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她们能否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迸发出强大的正能量,核心就在于与否有坚定的抱负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发言中指出,没有抱负信念,或抱负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关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学生抱负信念教育效果不是很凸显,重要因素集中在“形式单调、长效不强和内容与现实脱节、理论不够系统”等方面。对此,高等教育者应当意识到,在为每个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的同步,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和措施

3、协助学生圆梦,广大学生才会自觉将个人梦融入到共同的“中国梦”中,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抱负信念,忠诚地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树”有崇高道德抱负之人。今天,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下,“宁在宝马车中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等多种迷失的价值观,在一定限度上导致了高校学生荣辱观念颠倒、是非观念迷失。无疑,这与以“道德崇高”为灵魂的“中国梦”背道而驰。高等教育要“德”字为先,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抱负。道德抱负是个人自我完善、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国古代先哲早就把道德人格的“至善”,作为道德教育的宗旨,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品德。国外,爱因斯坦谆谆告诫我们:

4、“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她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种和谐发展的人。”杜威也说:“一切教育的最后目的是形成人格。”可见,古今中外的先贤们都十分强调人的道德抱负教育。当今社会,多元的价值观,海量信息的包围等因素,使高校道德抱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大力弘扬道德抱负,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亲和力,才干真正使道德抱负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从而哺育出有崇高道德抱负,充足凝聚中国力量的人。最后,“树”全面发展之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质。”其内容重

5、要涉及: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符合教育规律。英国哲学家洛克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完毕健全精神与健全身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始终强调,教育应当增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当使每个人,特别借助于其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可以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她自己拟定在人生的多种不同状况下做她觉得应当做的事情。如何立德树人?第一,教育者要率先垂范。陶行知觉得,要学生做的事情,教育者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育者要躬亲共

6、守;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育者要躬亲共学。前苏联出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教师把学生导致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这表白,教育者的感召力不仅来源于其丰厚的学识,更源于其可信性,即教育者的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教育者言行一致,学生才干听而不疑、行而不惑;教育者身体力行,学生才干照做不误,坚定不移。由此看来,知行合一实为教育者的重要品德修养。这种品德修养可以使教育者彰显出强大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追捧的行为楷模,达到“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这正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第二,将抱负信念和道德教育生活化。信念和道德抱负教育需要在生活中展开,在实践中进行。现代出名学者张岱年先生指出:“道德虽然

7、已成为一种名词,但是仍涉及两层意义:一层是行为准则,一层是这些准则在实际行动上的体现。一种有道德的人,必须理解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这是知的方面;更必须在生活上遵循这准则而行动,这是行的方面,必须具有两个方面,才可以称为是有道德的人。”一方面,信念和道德抱负的理论认知源于生活实践。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她们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深刻理解中国国情。如此,学生才干发自内心地尊重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干真正明白我们的共同抱负何以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另一方面,信念和道德抱负需要转化为平常生活的具体行为。“道德的实现是由行动,而不是由文字。”高校教师要引导教育学

8、生将“扫天下”的远大抱负与“扫一屋”的身边事密切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言谈举止中反复体认抱负信念与自身具有的道德观念,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在对的的抱负信念、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共同作用下的平常生活习惯,使信念和道德抱负转化为学生的自律行为。第三,践行“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理念。践行“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理念,就是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并重,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并重,自主性创新学习与权威性讲授并重,教育生活实践化与课堂教学并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健康,建构以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尺度,体现精神、知识、身体、个性、能力等充足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使高等教育走出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误区。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高等教育工作者敬业勤业,知行合一,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