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41458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3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春夏秋冬第 1 课时共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8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字,1个笔画。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重点借助形声字的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难点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备课人授课人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预习生字,做字卡。施教时间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1教师谈话: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出示课件)(1)仔细观察插图,

2、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教师。(2)交流后出示词语。(出示课件)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4)指名读、小教师领读、开火车读。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并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出示课件)3出示:霜和雪(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4)仔细观察,说说雨做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5)教师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

3、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出示课件)(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阝。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字。(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出示课件)(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3)出示词串三和四。(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朗读词串,相互正音。(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4、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2)小组互相交流好方法。三、示指导,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稳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构造。(3)示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重点关注春、冬:两个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2学生当小教师给教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四、反复朗读,加强稳固。

5、(出示课件)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2班交流读。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4教师总结。旁批、修改:板书设计春夏秋冬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教学反思_课题姓氏歌第 1 课时共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等12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运用适宜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重点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

6、生字。难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备课人授课人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预习生字,做字卡。施教时间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展跟读。2说说自己姓什么。3提醒课题,并板书。4随文识字:姓。(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3)组词。(4)教师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5)生描红。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出示课件)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

7、教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读音后齐声诵读。3小组合作。(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本篇儿歌一共有几个小节.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分别出示课件)(一)诵读第一节。1指名朗读第一节。2齐读第一节。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弓长等。(3)齐读第一节。(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1)除了拆字法,还

8、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2)照样子,说一说。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师生问答。同桌之间游戏问答。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二)诵读第二节。1引读。师:中国姓氏有很多生:、钱、,周、吴、王。指导读好,它的韵母是后鼻音。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1)跟着教师读好复姓。(2)教师介绍复姓。(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4指名读第二节。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出示课件)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2指导书写,掌握笔顺。(1)复习写字姿势。

9、(三个一)(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3)观察例字: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4)教师写,请同学们当小教师给教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展指导。旁批、修改:板书设计姓氏歌木子弓长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教学反思_课题小青蛙第 1 课时共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和横折提这个笔画。2了解含有青的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3正

10、确朗读儿歌。培养喜欢小青蛙的感情,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重点了解含有青的汉字的特点难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备课人授课人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施教时间一、激趣导入。1猜谜激趣。(出示课件)出示:阔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米,不啃瓜,专吃害虫为农家。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2揭题板书:小青蛙3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4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5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学生齐读课题)二、读文识字。(一)初读课文。1教师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找一找含有青的字,圈画出来。(出示课件)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

11、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二)随文识字。(出示课件)*学习第一句。1指生读第一句。2指生评议后再朗读。3赛读。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1)指生领读生字。(2)先引导学生组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3)汇报交流。预设一: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预设:清,清水的清。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其他带三点水旁的字。晴: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扩词:雨过

12、天晴、晴空万里。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请、情)预设二:眼、睛都是目字旁。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5指导朗读。(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2)男女生赛读第一句。*学习第二句。1指生读第二句。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1)指生领读生字。(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3指导朗读。(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2)全班比读第二句。*学习第三句。1指生读第三句。2指生评议后再朗读。3赛读。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1)指生领读生字。(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5指导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