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403478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简介第一篇:校长信息化学习感悟总结学经验 强素质 迎挑战 2015年新年伊始,为进一步提高校长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学校领导力,提升校长的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快我县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我们在县教育局精心组织下,一行81人远赴上海,参加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专题研修班学习。这次学习培训,我们共聆听了上海知名教育专家的六场专题报告,参观了两所优质学校,亲身感受了教育云平台搭建、网络教研、课堂教学融合、在线课堂、电子书包、一卡通、数字化评价等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体验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传统教学的巨大冲击,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汲取了成功的教育信息化经验,收获良多,

2、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对上海之行学习体会: 一、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知识传授向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的转变,从培养人才的批量化、标准化向个性化、差异化转变,是教育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历史转折。 二、教育信息化促进了课程教学的根本转变。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学生学习的范围不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迫切要求教学由纸质课本向网络化转变,从书本拓展到电子课本,从电子课本拓展到云端,实现仿真教学,进入智慧课堂、天地课堂、翻转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多元化、国际化。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网络

3、化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慕课、微课转变,从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课堂向在线课堂、翻转课堂转变,从教师批改作业向电子书包转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转变。随着一卡通、数字化评价系统的普及,从单项评价向多维度评价转变,从成绩评价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从应试评价向学生能力评价转变,真正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根本转变。随着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生评价家校通的实现,从传统的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从独立校园向

4、校园共同体转变,从主观评价向大数据评价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办学的新局面。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面对“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到来,我们要主动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引领教育理念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推动管理方式转变。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育人观。思想观念陈旧和保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阻碍。面对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新机制下的教育价值观和规律的趋同,是促进教育事业快速高效、超前有序发展的关键。 首先,校长要率先垂范,团结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全体教职工会议、校本培

5、训、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等各种教科研手段,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深刻反思,重新定位,教育和引导教职工转变观念,形成共同愿景,重塑新的育人观。 其次,学校工作要把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适应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必须带领教师主动学习,掌握信息化技术,促进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方法,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升,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面对新要求,我们要根据校情、学情,从封闭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的办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树立现代大教育观,从“育分数”向“育人”转变,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牢固树立新的育人观,培养新时期的合格人

6、才。 二、探索新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教学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能、发展个性特长等方面,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必须从传授者向学习者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加快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用人才。 其次,我们要利用电脑教室、备课教室和班班通等现有条件,积极广泛推广慕课、微课等在线学习方式,开展慕

7、课、微课展示、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努力实现翻转课堂等先进课堂教学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努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现代化,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注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教育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三、推广新经验,鼓励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首先,学校要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中普及信息化学习方法,运用云计算、云教育等交互平台,提高学生信息整合能力,促进学生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创建校园网络平台。信息化交流平台更丰富更及时的资源,更有效更互动的分享方式

8、,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更强,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应用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推广电子书包的使用。让老师、学生交流互动,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幸福学习。 四、打造数字化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还应继续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建立数字化校园,大数

9、据管理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唯一出路。 学校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筹备资金,搭建云平台,建立校园数字化管理、一卡通、学生评价家校通等信息化手段,通过数据分析,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人才。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研修,我们基本了解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体验了数字化校园的神奇魅力,也看到了我们与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差距。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加之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全体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信息化不再是纸上谈兵,我们坚信通过超高对接、强行入轨,我县的教育一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校长外出学习感悟校长外出学习感悟

10、-随笔 用教师之博爱,成就孩子的梦想 孙召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唐代文学家韩愈 一朵花虽然微小,但它可以带来满树的芬芳;一棵树虽然不大,但它可以带来满园的希望;一位老师虽然渺小,但她能够点燃一群孩子的梦想。 “中国梦”是由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所组成,中国梦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强国之梦,更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之梦,也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个梦想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既是宏伟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小的个人梦。 博爱是一种特殊的爱,因为爱的对象是全人类,所以程度上绝对不会是象“爱情”的“爱”一样!博爱是要人与人之

11、间有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最基本的条件是“人人平等”、“有一颗热忱的心”但是,博爱的“爱”是有程度限制的,因为这种爱因为范围的广泛,所以只能是一种“泛泛的爱”最简单的对博爱的定义就是“对其他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博爱,既是无私的,又是广大的。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给予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在平时反目的敌人遇难的时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爱是能让人心胸广大的,既然心中有了爱,再暴躁的人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变得柔情似水。百炼精钢都能化为绕指柔,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然而,这种爱并不是滥施滥爱。博爱乃为仁者之爱!有人说博爱是舶来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其实在

12、中国春秋时代儒家就有“仁者爱人”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我们现在使用这个概念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使其赋予时代精神。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提出和明确博爱的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理所应当的要成为教育的,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儿童少年,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儿童少年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13、。博爱是人与人交流,共存的保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心议题。因此,它应是公理,是共同的信念,不只是解决“何以为生”,而是解决“为何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是公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做到的。而博爱是其原动力,它可以让每个人对遵守公德有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因为博爱是人生活的哲学、崇高的信念,是人的思想、言论、工作、活动的指南,可以把“五爱”由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习惯。如果“慎独”是对人自律自省的重要标志,那么博爱是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克制自己的自由,这是一种持久的真情、理性和道德的力量。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要互相尊重,首先要求

14、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可以引发人的自尊、自重和自省。这是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既是自动性和自觉性的源头,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受教育者能自觉、自修、自治。进而形成大学习观: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多维学习、协同学习、创新学习。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般事”的学习理念。博爱是一种宽容,不少人都把“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作为座右铭,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应“一分为二”。所以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要善于体谅、理解有过错或不良行为的学生。所以出现过错,问题原因不全在学生自身,常常是成长环境使然,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改变逐渐得到解决。要

15、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让贫困家庭、流动人口、不完整家庭的子女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有平等的竞争起跑线,这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要求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人们常常利用科学地评价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在关爱的前提下对评估对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能发现他们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闪耀点,看到其积极的态度,挖掘其潜力,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准时间、场合,让评估起到正效应,并可以长期起作用。出于对学生爱心和责任心,要少用横比,多用纵比,激励要常用,但同时要慎用。博爱是实际行动,是教育者的模范行为,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语言、声调、动作来体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概莫能外,这些发自内心

16、的虔诚尊重和珍爱,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靠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的博爱氛围,造就有博爱精神的新一代。博爱是一种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中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人的潜能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释放发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这里没有岐视没有压抑感。竞争是促上进的手段,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博爱是耐力和毅力,儿童少年成长是个过程,是量的积累也可能出现反复,因此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博爱是奉献,要战胜自私,小集团主义,也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把道德范围向自然界扩展,不向环境透支,不向后代举债,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这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目标。 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支撑我“风霜雪雨搏激流”的是一颗赤诚的心视教育为生命的乐教之心,帮助我“化干戈为玉帛”的是满腔的爱-博爱就是“视学生如孩子且超乎于子”真挚的爱。博爱成为我人生执着的追求的梦想,而我的梦想,又成为我点燃孩子们梦想的火种,成就孩子梦想源泉。 自爱是一已之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