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401737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工作细则(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为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加强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地质 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特编制地质勘查工作细则,作为工作中的 技术要求,各班组务必组织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本工作细则如与国家和上级办法的技术规定有矛盾之处及未列 入本工作细则的技术工作方法与要求,一律以上级规定为准.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细则一、总则(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根据工作中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编 录、矿物、岩石鉴定研究成果、岩矿化验、物理性质测定和加工技术 试验、抽水试验、动态观测、水质分析及物化探资料等,而进行的系 统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编出各种必要的图表,用以研 究、了解区域地质矿产生成分布规律,了

2、解矿床产状、规模、生成地 质条件、矿石类型、工业品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 采利用经济条件,以评价矿床并指导勘查工作;根据这些资料和研究 的成果,编制地质报告。(二)资料综合整理是野外地质工作的继续,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环 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才能把野外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 认识,才能保证对工作区的地质、矿床情况及其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 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情况和新 认识修改原有的工作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获取最佳的地质成果,及 时提交地质报告的目的。(三)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在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的领导下,根 据分工(分组)规定由有关地质、水文、物

3、探人员负责进行,重要的 综合图件,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储量 计算图等须有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亲自参与编制,或经过他们的检查, 以确保工作质量。(四)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的原始资料,必须按规定经过三级检查, 确认合格,方能开始整理;在整理前,要编制统一图例。(五)资料综合整理是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及时地、不间断地进 行。二、基本要求(一)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包 含内容。图的方向:平面图的上方为北方,剖面图的右侧为北或东。 图幅大小:以图内不剩大块空白为原则.(二)相邻图幅接边处,图上各项内容的位置、方向、形状、大 小、色调必须一致,保证能够拼接使用。

4、(三)各类图件必备内容:图框、切图线、图名、比例尺、方位 标、图签、接图表及图例。1、切图线标在图框外的四角.2、图名写在图的上方中央。3、比例尺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比例尺,标在图名的正下方.4、方位标:平面图标在图的右上角并用箭头表明;剖面图标在 剖面线(地形线)以上的左右两侧,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度数方位。5、图签一律附在图的右下角;图签大小应根据图幅大小确定, 一般为10X7或者7X5cm.6、接图表一律标在图的左上角图框外,其大小为4。5X1。5cm, 分寸九等分,中间一格为本图的接图号,并划上阴影,接图表右边写上 该套图的图名.7、图例:图件中所绘各种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彩色必 须全

5、部列入图例,说明他们所代表的意义.地形图上某些惯用符号可 不列出.区域地质图、外围地质图、矿田地质图、矿区地形地质图和 水文地质图一定要附图例;其他图件的图例则统一附,图例大小应根 据图幅大小确定,一般为2X1cm.(四)比例尺相同的同类图件,作图内容、编排方式、代号、数字 大小、字体大小和纸张质量要统一。(五)各种图件应整饰、字体要工整、线条清晰,着色的图件色 调要协调、均匀,着完色再着墨,具体作法按绘图工作细则。(六)综合图件:厘米纸、磅纸图一律用2H3H铅笔制作,聚 酯薄膜一律用5H铅笔制作,要着色的图件一律用化学橡皮擦擦图。(七)精度要求:作图误差不得超过1 mm。(八)未经审定的原始

6、资料,不能作为编制综合图件的依据;未经审定的图件,不能作为正式资料利用;未经审定批准的地质报告, 不能正式复制和提交使用。三、作图内容和方法(一)1/千勘探线剖面图1、坐标网及其数值、实测地形线。2、各项探矿工程及其编号、采样位置及样品编号、钻孔孔深及 孔口高程.3、各项岩性分层位置及其花纹(槽探、钻孔和坑道工程分别按: 1:100槽探图、1:200钻孔柱状图和1: 200坑道素描图的分层描述位 置上的岩性花纹);槽探、坑道(含斜井)上在底板线下钻孔上在钻 线的左侧,天井上在左壁以外;样品位置:钻孔上在钻线的右侧,槽 探、坑道上在底板线以上,天井上在右壁外,样槽宽一律为1。5mm。4、断裂构造

7、、岩脉及编号。5、矿体、矿化带及其编号、厚度、品位、产状。6、地质体按走向投影,工程按垂直投影;投影距离在四分之一 勘探线间距以内者,上图.7、凡上图的地质体的倾角,应根据其走向与剖面线的夹角大小真 倾角,换算成假倾角后才能上图;钻孔揭露的地质体一律按轴夹角上 图。8、探矿工程平面位置图:附在图的下部,宽10cm。上图内容: 地表工程及编号、勘探线位置、剖面线位置和坐标网及其数值、钻线垂直水平投影线等。(二)1/千中段地质图作图方法与内容同1/千勘探线剖面图,区别是:1、坑道样品位置:沿脉上在坑壁两侧,穿脉上在坑壁左侧,靠壁 的样号为靠近顶板的第1个样品号,由此向外依次类推。2、增加中段高程地

8、形等高线。(三)1/千储量估算图1、坐标网及其数值,勘探线及其端号。2、各项探矿工程及其编号,矿体厚度,品位,钻孔还得附加矿 心采取率.3、断裂构造及其编号。4、矿体边界线,矿块分界线,储量级别界线,矿块编号。5、矿块储量估算,矿体储量统计表。二、1/2千地质测量工作细则一、目的任务1、查清地表矿化带,矿(化)体的界线,分布规模,产状,形态 及分布情况.2、查清地表矿化带,矿(化)体上下盘围岩的岩性,产状及接 触关系和蚀变特征.3、查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接触关系及与成矿的关系.4、研究各类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延伸及其与矿化 的关系。5、查明矿产的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类型,有害有益元素

9、含量, 并作相应评价。二、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一)准备工作1、现有资料及成果进行消化、总结,并进行必要的研究,归纳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工作须解决的问题.2、对测区进行现场踏勘,熟悉矿区地形,地貌和覆盖程度;掌握 矿区有关的地质、构造、矿化特征等.3、收集矿床特征有关资料及理论资料并组织学习,总结其特征 性的标志及地质条件,研究即将开展的工作中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4、学习有关规程、规范,明确工作的技术要求.统一认识、统一 方法、统一工作精度、统一图式、图例。5、进行实测剖面工作,在此基础上,统一岩石命名及对构造、岩 石、变质作用的描述内容和方法.6、根据覆盖程度不同,布设必要的工程揭露。收集现有

10、的各种 工程原始图件,进行必要的研究,确定线距、点距及工程勘察间距要 求。7、编组分工,明确责职范围,制定作业计划,分配编号,包括 样品号、地质观察点号,工程号等。8、做好生产工具、材料上的物质准备。(二)野外工作1、矿区构造比较复杂、浮土较厚,填图方式为“揭露一填图一 再揭露-再补充填图”.2、野外工作方法及其选择(1)野外填图工作是地质测量成果的关键,直接影响地质成果的 质量.填图的工作方法用穿越和追索相结合,以追索路线为主。(2)野外工作手图及手薄一律在野外完成,不准事后凭回忆补注 及补记。每天工作完成之后,须在室内整理,并转绘成清图,清图不 能带出野外,野外手图不可代替清图作底图。(3

11、)野外观测点、工程点均应由测量人员测定上图.3、做好实测剖面工作,掌握测区地层、岩相和主要构造形态。4、轻型山地工程施工指导和及时进行地质编录。5、将野外获得的地质资料,及时清绘到实际材料图上。(三)室内整理和综合研究1、每天野外工作完毕后,应在当天将野外带回的样品、标本、 各种原始记录和填图资料进行室内整理、登记、上墨、编号,并进行 修改和妥善保管。2、填图过程中必须将实际材料图上的全部地质界线和矿(化)体 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逐一检查其推断和连接的合理性,正确确定其 相互关系,如有错误和不合理现象,应到野外检查后进行修改。3、将研究确定的地质体,如矿(化)体、断层等进行统一编号。4、在综合

12、研究的基础上,将实际材料图上的全部工程和地质体缩 成1/2千平面图。5、编制同比例尺的纵横剖面图及其它相关辅助图件。三、实测剖面工作方法和内容要求1、填图之前先实测23条完整的剖面,目的在于了解和确定地 层分层、层序、接触关系,每一层位的真厚度及矿层位置;掌握矿体 与围岩的产出关系;初步确定构造形态和矿产所处构造部位,这是地 质测量之前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地质测量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2、实测剖面的比例尺选用1/千.3、实测剖面工作用规定的表格进行,详细填制各类数据及岩石、 地层、矿体特征,并注明各类标本、样品的编号及数量。在此基础上 进行换算和制图,并计算每层的真厚度,为编制综合柱状图提供依据

13、.4、剖面的地形及重要地质观察点,均要进行测量。厚度m以 上,具独立意义的岩层,及错距2m以上的断层均应划分与表示;小于 2m的矿体、矿化现象、围岩蚀变等应夸大表示。四、山地工程布置原则和施工指导1、山地工程包括槽探、硐探、井探等.2、地表矿(化)体、矿化带用50100m间距的槽探进行系统揭 露;矿体用50m间距的槽探进行控制。3、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和成矿条件的研究,掌握矿产延伸规律,使用坑探揭露矿体深部,以便作出确切评价.4、主要控矿构造和矿化或连接矿体有主要关系的构造线(如露 头)不清时,应用工程控制.5、地表工程必须揭露到新鲜基岩面。五、观察线、观察点得布置原则和要求1、布置原则:进行系统

14、地质观察的过程既是地质填图的过程, 地质测量一般以露头圈定和走向追索为主、路线穿越为辅。对矿体、 接触带、主要地质构造线和地质界线应以追索为主,在浮土覆盖剧烈 地区需要大量工程剥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横过矿体走向的穿越法 为主,结合走向追索和圈定露头。2、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查清矿体、矿化、构造和各种地质界线为 主,在矿体和矿化范围内点距不大于30m;控制含矿地层及上下盘的界 线,点距不大于40m,矿化范围内地质观察点每平方千米不少于500 个点;矿化范围以外的一般地质界线,点距可以比矿化范围内放大 12倍,以穿越法为主时,观察点距离不得大于50m.3、观察点主要描述内容(1)沉积岩的颜色、结构、

15、构造、物质成份、野外名称、次生 变化,及上下接触关系、产状等。(2)火成岩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产状、野外名称、与围岩 接触情况,变质及蚀变现象,接触带的矿体及其它地质特征。(3)构造线的产状、褶曲、断裂、节理的特征和接触情况,断层岩的主要特征、宽度、断裂面性质、擦痕方向、断裂性质等。(4 )矿(化)体产状、规模、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成份、结构、 构造、相互关系、围岩蚀变种类、宽度和矿石目测品位。(5) 各种次生或表生作用对原生地质现象的改造情况,改造后的 物理化学性质。(6) 本观察点与相邻观察点的相互关系及地质上的联系情况.(7) 所有地质点都必须按顺序统一编号,记录在野外记录本上, 同时标明在野外实际材料图上,现场必须用红油漆标记,主要地质现 象直接描述在实际材料图上;文字、放大素描和示意剖面等表示在野 外记录本上.(8) 采集的各种标本应在现场登记,其编号必须和观察点一致.(9) 野外观察必须深入细致,记录清洁、完整、语句简洁明了。(10) 有轻型山地工程揭露的地段,可不重复地质观察路线,而 在槽探之间必须进行路线追索.(11) 地质测点的野外记录,可以根据地质、岩石、矿石等不同 内容有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