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过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39975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教学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设计教学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设计教学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设计教学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设计教学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教学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教学过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节六:设计教学过程活动 1:了解教学过程设计任务 1:阅读 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并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目前,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说法,比如,“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说”,他们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孤立地割裂成两个单位,并把他们对立起来,让一方围绕着另一方转。这样,教与学双方在教学中实际上只是发生了一方的主动性行为和一方对另一方的规定,而不是双方都发挥主动性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规定。而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生成”的,不是单纯的“教”或

2、单纯的“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媒体的使用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化的安排,形成特定教学结构流程的过程。设计教学结构流程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将教学基本程序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展开,合理设计形成教学结构流程,它直观、简明、清晰、明确揭示了教学的具体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1. 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在广度上的开放,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包括正确的、错误的信息都有生成的可能,要使它们可

3、以成为学生交流讨论的共享资源。在深度上的开放,即教学需要形成学生思维的互动,使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成为生生、师生互动的共享资源。也就是说,教学更重要的是展现学生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思维从混沌到清晰的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结果。2. 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即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可能产生不同的状态进行“可能性”的分析,建立课堂“可能性”预测的意识。具体地说,不仅要预设学生在课堂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论,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而且还要预设应对各种可能的教学策略,如: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如何读懂其中的困难与障碍所在,如何引导学生在思

4、维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当学生形成了新的方案或结论,教师如何使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如何概括和提炼出方案或结论形成的路径并体现其深刻和丰富的教育价值。3. 从硬性设计向弹性设计转换一方面可以提供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和主动选择的余地,有利于学生形成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判断与选择的意识,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把握自己寻求发展的意识,这也正是当代社会中人的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特质。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摆脱僵硬和机械的教学程序,从教学设计起就有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可变因素和不确定性、并做出相应调整处理的思考,以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敏感和把握时机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包含着多方面的弹性因素

5、:教学内容处理的弹性、问题设计的弹性、学生作业设计的弹性、教学时间安排的弹性、学生评价标准的弹性等。任务 2:阅读材料 了解教学 过程设计的步 骤教学过程设计的步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是有计划的,教师应学会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所有活动进行梳理,使这些活动成为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教学流程。1. 将所有教学活动整合梳理,形成“教学环节”真实的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串联在一起形成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一组逻辑相关的师生活动的组合。因此在做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首先将所有的教学活动整合梳理,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放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环节”,随着教学时间的顺延,将

6、教学活动进行下去。2. 为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一组学习事件教学环节 中应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教学事件。当代著名教学设“”计大师加涅累积几十年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就是将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同教师教学的外部活动相适配的成功尝试。具体如下:(1 )引起注意( 2)告知目标( 3)刺激回忆先前习得的内容( 4)呈现刺激材料( 5 )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 )提供反馈( 8 )评估行为表现( 9)促进记忆与迁移以上“九大教学事件”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顺序进行的流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随时将以上的“教学事件”改变顺序,或抽取其中的某项“教

7、学事件”重新组成新的“教学事件”顺序,形成新的教学流程。3. 使各“教学环节”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每节课所包含的“教学环节”、“教学事件”应有一定的先后逻辑顺序,以保证教学的有效开展。当然,这种“教学环节”的逻辑顺序并不代表“一成不变”,教师教学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现场行为表现,随时调整各种预设的“教学活动”,达到“遇物则诲,相机而教”的最佳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为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有一定的设计意图,在体现教育理念的同时,使其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偏离教学目标的活动设计将会使教学走向偏路。例 1:“先学后

8、教,当堂训练”教学流程解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流程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并且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怕学生学不会,也不怕学生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这也是新课标、新理念所要求的。第二步是“后教”,也就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第三步是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其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是:在课堂教学中将引导学生

9、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这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流程主要目的是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避免教师的“满堂灌”,当然在这里也不能忽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当然也不能缺少必要的知识拓展。例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一、研究性学习的构成要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有六个主要构成要素:1. 情境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问题来源的情境性,在真实情境下的充分体验和对困惑的感受是问题产生的根源。由于情境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真实事件或真实事件的模拟,不同的

10、情境将引出不同的问题,带来丰富的学习内容。因此,情境将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要素。根据情境创设的依托点不同,教师可以借助以下形式创设情境:借助实物、模型、图像、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演示、活动和动作创设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2. 任务教师需要明确围绕一个主题或基本问题派生出来的具体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线索。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任务的思想,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确立学习的主题,统筹筹划几节课、十几节课的学习任务。研究性学习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并非随

11、意确定的,而应从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正确引导学生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选题。3. 过程这个阶段描述学生应遵循的活动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有了过程的描述,学生可以按照确定好的任务,按照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方式,利用适当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4. 资源教师为学生便于解决问题而预备资源,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层次资源:预设学习资源根据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或目要求,由教师(或与学生共同)预先制作或设定的资源,其网络资源的表现形式为预先制作的专题网页(如WebQuest 预设资源网页) 。常规资源的表现形式则表现为围绕研究问题或项目预先收集和编

12、撰的文本、图片、视频剪辑和多媒体课件等资料。相关学习资源。围绕研究问题或项目,有确定搜索范围的相关资源;其网络资源表现形式为相关资源网站,如科学探索网、科普学习网、虚拟博物馆等。常规资源的表现形式为图书馆、科技馆以及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中的相关内容。这种资源可由教师推荐或发动学生相互推荐。泛在学习资源。泛在学习资源即广泛存在的各种资源,或者表现为整个互联网拥有的信息资源,或者把整个社会和自然界都视为学习资源。这种资源不仅包括狭义上的信息资源,也涉及技术资源、设施资源、环境资源等。5. 成果这个阶段告诉学生如何展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通过班级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6.

13、 评价一般采用量规来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效果,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技巧。评价方法包括教师的评价、小组长评价、生生互评。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监控整个过程,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

14、法、快捷有效地获取最有价值的课题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拓展学习:设计教学过程活动 2:学习教学流程的有效表达任务 2:阅读材料 学习教学流程的有效表达1. 文字直叙方式 :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表述清楚。2. 表格描述方式 :以表格描述方式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表述清楚。例:表格如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开放的导入教师提出大问题学生对问题思考阐述为什么要这么设思考如何“放”下去?的可能状态分析计的理由,体现哪些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资源?认识和追求,设计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后的理论支撑又是什怎样促进生生、师生互动?么,等等。应对学生各种可能的方案是什么?思考如何“收”得有层次?核心过程推核心问题域的生成与展开可能形成的问题进问题之间是否有内在关联?域分析问题的思考是否有递进和提升?学生对问题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