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班主任应有的情怀与品格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397494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怀:班主任应有的情怀与品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怀:班主任应有的情怀与品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怀:班主任应有的情怀与品格(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怀:班主任应有的情怀与品格作者: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 22期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功能。在此意义上,学校是雏形的社会,班级是为学生设立的 特殊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性活动的机会。其实现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 因为班主任是这个“微型社会”里最成熟的成员,在其中负有独特的指导责任。为了更好地完成 育人使命,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情怀与专业品格,其中最为基础的 就是关怀。教育是一项需要情怀的事业,班主任更是一个需要情怀的岗位。情怀,即“含有某种感情 的心境”,是一种内蕴的精神力量,催生使命感和责任心。当关怀成为一种情怀,便不再是一 般的关心,而是一种含有爱

2、护、帮助、指引意蘊的牵挂与眷注。班主任工作需要的正是这样的 情怀,它能让班主任产生一种对工作、对学生成长的深沉感情与强烈使命,并成为其坚守职业 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尤为重要的是,一旦有了这种情怀,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便不再 是外在强加,在本质意义上,它成为一种完全自觉的行为,使班主任进入“投注或全身心投入” 的状态。但是,教育又不能仅凭情怀。关怀,还须成为班主任必备的品格。情怀与行为往往是交互 统一的,一个具有关怀情怀的班主任,会在班级管理中悦纳学生,产生共情,并自觉指引学生 的发展。这也是关怀作为一种品格的体现与作用机制。班主任对学生的悦纳,指向班级中每一个现实个体,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与承

3、认,以对学生 的包容体谅和接受为内核。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需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个体 来对待,承认其发展的独特性和可能性,也要从心底里承认学生的脆弱性和不成熟性,意识到 他们需要教育的引导。只有这样,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才可能是有的放矢的,是可靠的。关怀品 格的第二要素就是共情,这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理解、感情移入与心理换位。共情,不仅能让班 主任真切感受学生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作出合适的共情性回应,而且能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基于悦纳和共情的引导,是班主任关怀品格的 至关重要的要素,直接决定班主任工作实效。真正的教育在于培养整全的人,班主任的职责定 位就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必须注意的是,关怀作为班主任当有的情怀与品格,既非功利主义,亦非泛爱主义,更非 宠溺、放纵,而是一种融人入己、设身处地。人是教育的原点,班主任的关怀最终要指向人的 发展。因此,班主任尤其要避免用自身思维框架去解释学生言行,或者打着关怀的旗号实则沦 为控制,甚至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班主任须保持教育的基本立场和使命,以关怀的方 式,达至育人的目的。【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本刊特约评论员:蒋红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