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39699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特-殊-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特-殊-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言-特-殊-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言-特-殊-句-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言-特-殊-句-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特-殊-句-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特-殊-句-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 特 殊句式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状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表达提顿,“也”表判断。例: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注意】有的“者也”形式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因素(事实上是因果复句),释为“之因此是由于”。例:臣因此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的“因此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因素的判断句,如: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因此)岁更刀(者),割也。2、用“

2、,者也”、“,也”、“者,”表判断。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夫战,勇气也。(左丘明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浮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批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如: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指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过错。)4、用“即”“乃”“则”“

3、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达肯定判断,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梁父,即楚将项燕。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亡秦之续耳。5、用“非”表达否认判断。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6、用“此也”、“是也”“斯也”构造表达判断的,可译为“这是”。此先汉因此兴隆也。(出师表)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无标志判断

4、句。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秦,虎狼之国。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积极者、实行者。(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重要有四种:1、介词“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积极者)。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积极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积极者”。不拘于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见”“见于”表被动。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积极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积极者”。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为”“为所”表达被

5、动。“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积极者,它的形式是:“为+积极者+动词”或者“为+积极者所动词”。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4、“受”“被”“受于”表达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积极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动)(屈原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是指句子不具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就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这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来鉴别。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

6、思。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城之破也。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韩信拜大将。【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达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见笑”等就是此种用法。“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其中的“见”不表达被动,可以理解为“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上面的两个“见”都相称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背面都接动词。这是一种难点,注意理解掌握。三、省略句古今汉语均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并且按照现

7、代汉语习惯,某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但是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自述省(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荀子)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仅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构造中的兼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重要是“于”“以”两词)。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分句的省略

9、 例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四、倒装句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 (定)宾倒装句有下面几种状况: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2、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3、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一)主谓倒置:主语谓语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同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某些疑问句或感慨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这仅仅是由于语言体现的需要。子耶,

10、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美哉室!(室美哉!) 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灼灼其华。(其华灼灼)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状况:疑问句; 感慨句;旧诗词合韵律。(二)定语后置:定语中心语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体现的内容,或使语调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等的形式。应注意的是,

11、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达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状况:、“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者太子及来宾)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2、“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马

12、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达到”3、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背面。中心词+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斗)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二缚一人诣王)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一核舟)闻道百。(庄子秋水)铸觉得金人十二。(过秦论)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三)宾语前置:谓(动)宾;介宾1、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此类宾语前置,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

13、须与否认句,由“不”、“未”、“毋”、“莫”等否认词表达。在这种状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认词之后。格式:主十否认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她(这样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认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与否认句,即必须有否认副词“不、未、毋(无)”等或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阻碍什么呢(有什么阻碍呢)?”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