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改变忽视体育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39628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云晓:改变忽视体育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孙云晓:改变忽视体育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孙云晓:改变忽视体育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孙云晓:改变忽视体育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孙云晓:改变忽视体育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云晓:改变忽视体育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云晓:改变忽视体育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云晓:改变忽视体育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2012-11-17 07:34:43) 中学生体质堪忧再敲警钟“每天锻炼一小时”就这么难吗?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17日 04 版)压题照片:2012年4月14日,长沙当天下着雨。上午,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东校)田径场,长沙市六中的学生在雨中参加长跑测试。陈飞/CFP75256名高中生参加体检,完全合格的只有10080人,仅占13.39%。近日,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中,这组关于高中生的数据再次敲响了中学生体质健康的警钟。报告显示,近九成不合格的学生中,除了视力不足、超重等“老大难”问题外,脊柱侧弯、高血压等

2、问题也逐渐显现。中学生体质不良引发的问题已在大学显现,最引人注目的是近日西安30多所高校取消长跑,上海一些高校的秋季运动会上没有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两个长跑项目,虽然理由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受伤”,但明显也是适应当下学生的体质状况。一些大学生的行为更是出格,学校强制“刷卡锻炼”,他们却只刷卡不锻炼,还有人竟在体能测试时出钱雇人代跑。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北京市的体检报告发布前半个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刚刚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指出要“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中学生体质堪忧与国家政策的尴尬对比,不禁令人反思:“阳光体育

3、”已经实施五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为何依旧未能普照?现状:时间不够用锻炼不主动小丹是知春里中学九年级的学生,每天写完作业已是晚上9点多,课间操和每周3-4节的体育课是她仅有的锻炼时间。偶尔,妈妈想带小丹外出跑步锻炼,小丹反而不愿意,“太累,想歇会儿”。小丹的情况不是个案。上课、作业、补习班等占据了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体育课和课间操之外,他们很少有空闲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平均每天能锻炼半个小时就不错了。”李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十三中分校读初一,她告诉记者:“孩子偶尔闲下来,还想休息一下,上个网、打个游戏,对运动并不是很热衷。”2011年,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

4、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一方面,学校的锻炼时间无法保证;另一方面,许多中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也不强,而体育运动应该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青少年问题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正因为如此,他对于北京市体检中心的报告数据并不感到惊讶,他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我们的中学生长期以来睡眠不足、缺乏锻炼,又饮食营养不均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跟踪调查显示,十年前近半数中学生睡眠不足,十年后这个数字已经达到近八成。困境:升学压力大政策“落地”难事实上,为了扭转一些地方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教育部自上世纪90年代末就接连下发文件,要求各地

5、把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记入升学总分。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7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发布,并开始在全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五年已过,如今政策“落地”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无法保证锻炼时间,还是为了升学。”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中学的平老师说。自2005年开始,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共同开展的每年一次的“中日韩美高中生调查”发现,和其他三国相比,中国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始终排在首位。与此相应,中国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习类课外活动小组的比例在四国中最高,参加体育类课外活动的比例则最低。学习压力

6、对体育锻炼时间的“侵蚀”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严重。家在郑州某郊县的杨宝杰有一个读高二的女儿。女儿所在的学校是寄宿制,有一次,他到学校看女儿,下午4点钟正是体育课时间,映入眼帘的情景让他开始担心女儿的体质:大部分男生在玩篮球、乒乓球,女生们却三五成群,或聚在一起聊天,或围着操场散步,有的甚至跑到学校的小商店买东西,还有人偷偷返回教室做练习题。“这样看来只有每天的强制性早操还能锻炼一下,长期下去,身体肯定吃不消。”杨宝杰不无担忧地说。对此,学校也很无奈。以农村学生为主的郊县中学,财政投入、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都不如城市中学,有限的篮球场、乒乓球台、单双杠是学校仅有的体育设备,同时,学生面临的升学压

7、力比城市更大,考上大学被很多农村家庭看作“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一位校长很无奈地说:“我们也想搞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出路:教育评价体系是根本问题此次国家提出“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探索方向,仍然是针对体育锻炼得不到保证的困境。有人担心此举是否会引发新的“体育应试”,反而进一步加重中学生的负担。对此,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对于高考录取基本不派什么用场,“但是,这种方式,却可以一定程度上摆脱应试的功利思想,如果操作得当,将改变学校体育被边缘的现象”。不过,他也指出“在我国当前的高考体系下,要彻底改变

8、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还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进一步深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在孙云晓看来,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肯定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只能算是“无奈之举”。“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更有前途的。我认为应该把身体健康作为评价学生的第一标准,身体好是教育的起点。”之所以如此看重身体健康,是因为孙云晓对运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运动从来就不仅仅只是增强体质的方法,而是青少年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运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荣誉感以及规则意识,更能锻炼顽强的意志。从这个意义讲,运动实际上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运动第一也就是人格第一,我认为我们国家目前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还不够。”(2012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 通讯员杨丽娟记者王庆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