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介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39533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介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介绍1.1、系统管理方案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是对财政票据由原来的手工操作管理,变更为依托智能卡加密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依据“领用审批、限量发放、验旧领新、以票核费”的票据管理规定,对财政票据实行“电子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限制”,实现“以票管费”。既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措施,更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手段,它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小金库”、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1.2、系统解决方案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流程如下图:1.2.1申领票据用票单位首次购领票据时,应持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和相关收费文件、单位法人等相关的材料去财政部门办理申领票据的

2、相关手续。1.2.2办理票据智能加密卡用票单位首次进行票据电子化管理时,财政票据管理部门给该单位发放一张票据智能加密卡,卡内预先设置了该单位的管理信息,该信息包括单位的可用票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资金解缴时限、票据核销时限等,当单位进行开票时,须在智能加密卡的监管下进行开票。该卡的职能相当于财政管理派驻于开票单位一个代表,监管该单位的每一项执收业务与每一笔资金。智能卡的类型:按容量区分:小智能卡(核销周期内最大开票量400张) 大智能卡(核销周期内最大开票量100000张) 按业务运用类型分:标准卡:大多数财政票据用户都可以采纳标准卡。网络卡:当用票单位存在多开票点且有网络条件,采纳网络卡。

3、直管卡:实现对于垂直管理的部门的票据管理。在领用上采纳“统一领票、逐级下发”的方法,在核销上,采纳“逐级上报、统一核销”的作法。直管卡本身不能开票,须要在下级在设置和安装开票卡,才能开票。1.2.3智能加密卡介绍由于保存在硬盘中的票据数据,易受到误操作、病毒攻击、硬件损坏及恶意修改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数据丢失或失真。为确保票据数据的平安,本系统自主设计“智能加密卡数据库”,并开发专用平安接口访问数据库(在操作系统中不行访问和操作数据,类似黑匣子),将开票信息及限制信息同时写入硬盘数据库和智能加密卡数据库,既保证票据信息平安、防伪限制,又确保电子信息与票面信息相一样,同时起到用票单位和财政部门间数

4、据桥梁的作用。 防伪数字指纹:依据每张票据的票面信息和智能加密卡密钥加密产生唯一对应的数字指纹,使票据电子信息一旦生成,就不行更改,保证了票据数据的真实性。智能加密卡加密技术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认证并通过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平安测试。数据访问中间件:自主开发的“数据访问中间件”可支持MsSql、Oracle、SyBase、DB2、Access等多种主流数据库,屏蔽数据库间的差异性,提高网络系统数据访问性能及数据平安,使建立其上的开票软件能依据不同开票点的需求,自由选择大型数据库或小型数据库。1.2.4电子票据领用领用票据时,把票据名称、注册号、领取票据号段、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

5、信息设置在智能卡中,发给单位。1.2.5日常电脑开票由财政部门将用票单位收费项目标准以及收费票据类型记录智能加密卡中(确保有关限制信息不会被修改),智能卡中的信息严格限制执收单位只能依据的规定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票据种类进行开票收费,开具的每张票据都会自动形成防伪的数据指纹。1.2.6资金解缴管理资金解缴分为集中汇缴和干脆缴款模式,系统自动依据该用票单位资金上缴比例分成的设置,自动计算应解缴的资金,并对缴款时限加以动态限制,单位如不刚好做解缴操作,系统将强行限制单位接着开票。1.2.7银行缴款缴款人或执收单位持缴款书到财政部门核准的银行进行资金缴交,银行依据缴款书收取资金。1.2.8单位上报核

6、销数据,财政自动接收在智能卡中设置的时间周期内,用票单位必需持智能卡、作废票据、缴款凭证来财政核销票据。系统对票据进行核销时,会自动对票据的信息进行真伪分辨,在确保票据电子信息真实的状况下,自动对每一份票据进行核销,并自动清楚的显示该单位的实收金额、应缴金额、实缴金额、欠缴金额、开票明细、作废票据明细信息。系统也可以依托各种网络运行,实现网络票据核销,不受地域限制,不仅财政部门可以刚好有效地驾驭用票和收费状况,也为用票单位供应便利。1.2.9管理分析票据管理分析:对单位领用、库存、已核销、未核销、作废票据、开票信息进行自动分析,供应财政部门须要的各类报表。资金管理分析:可以依据各种方式(例如单

7、位、收费项目、财政主管处室等)对单位开票金额、应缴金额、实缴金额、欠缴金额、单位留成金额自动进行管理分析并供应报表。1.3、系统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既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措施,更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手段,它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小金库”、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虽然是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的基础手段,但有不行替代性:一是财政票据管理不仅仅是为政府非税收入监缴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费项目、标准的限制,为收费管理政策服务。二是财政票据不仅仅是非税收入收缴的一种凭证,更是单位的财务会计法定凭证。特殊是通过有效管理单位资金往来结算凭证,可以反映单位的收入全貌,为规范财经秩

8、序,肃穆财经纪律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现行财政票据管理种类不仅包括政府非税收入票据,还包括社团会费票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来结算凭证、社会保险费票据、医疗票据等其它票据。因此,不能简洁地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来替代财政票据管理。四是在政府非税收入已经得到比较规范管理的状况下,单位将资金往下属单位或社团转移的状况越来越普遍,这也是此次治理“小金库”的工作重点。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既可以管理好政府非税收入,又可以全面监控单位的资金往来和社团收入,其源头治理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措施无法替代的。因此财政票据管理,在整个财政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3.1实现“以票管费、以票促收”目的财政票据电子化

9、管理系统从票据运用与核销入手,一方面对单位代收取的政府非税收入缴存财政专户或入库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并通过对单位的资金解缴、票据核销时限等方面的电脑系统自动限制,防止截留、挪用,确保应收尽收;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往来票据、社团票据的收费行为管理,堵住了非税收入从其他渠道流失的漏洞,实现“以票管费、以票促收”的目的。此外,通过规范基层用票单位用票行为(尤其是乡镇用票单位的用票行为),也可以起到较大的以票促收的作用。1.3.2监督执收单位规范收费,实现从源头预防乱收费的目的监督执收单位严格按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征收,将监督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乱收费和制止腐败现象发生,变更了从原来的对单位票据运用、

10、收费管理、资金缴交的事后监督为现在的事前监督,成为制度反腐、科技反腐、源头反腐的重要手段。1.3.3对开具的票据数据信息真伪进行识别,实现防范虚假票据开具的目的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在开具票据的过程中,开票信息及各种财政下发的限制信息将同时写入硬盘数据库和智能加密卡数据库,既保证票据信息平安,又确保电子信息与票面信息相一样。同时,依据开具的每张票据票面信息和智能加密卡密钥加密产生唯一对应的数字指纹,使得票据信息一旦生成,就不行更改,确保了票据数据的真实性。在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中可依据纸质票面上的数字指纹自动辨别每张票据的真伪。1.3.4自动核销,解决手工核销操作难的问题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

11、统制定了“下级上报时限,上级接收”的模式,开票单位的上报时限等限制信息及日常全部的开票信息都存储在智能加密卡中,在时限内开票单位持该卡通过现场核销、网络核销,实现票据电子自动核销。如开票单位没有在时限内刚好核销票据,开票系统将自动停止,不允许接着开票,从而达到以票管费的目的。1.3.5创新收缴机制,实现便民、规范、高效的目的财政票据电子化系统从资金收缴模式创新入手,从财政部门资金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实际工作状况动身,采纳了新的资金收缴机制,把单位的解缴模式分为干脆解缴、集中汇缴和移动收费、网络缴款等等其他征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上的缴费难、对账难等问题,达到便民、规范、高效的

12、要求。1.3.6实现全程内控并为管理决策供应依据。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可通过网络来设置财政票据管理的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增加财政票据内部管理的规范化进程,提高财政票据内部管理的监管力度,实现全程内控;同时系统供应强大的政府非税收入报表统计分析功能,进行全方位的票据数据分析,从而为财政部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供应依据。1.4、全省实施状况介绍黑龙省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是从2009年8月起先启动的,得到了省财政厅票据收费监管中心和各级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0年7月省财政厅召开全省票据电子化改革实施启动会议,并下发相关文件全省统一运用福州博思软件公司的票据电子化管理软件。依据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经过各级财政部门一年多时间的辛勤努力,全省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工作逐步推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已完成了省、市、县(区)三级财政端的建设,单位端已在省直单位及各地市县区推广实施了近1万个行政事业单位,三千多个企业用票单位,基本覆盖了省内全部的市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