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报告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393032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报告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报告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报告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报告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报告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报告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报告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 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面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 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记录单: 小石块 泡沫块 回形针 蜡烛 带盖空瓶 苹果 橡皮 我的预测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

2、、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面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

3、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实验记录单: 整块橡皮 1/2块橡皮 1/4块橡皮 1/8块橡皮 更小块橡皮 我的预测 实验结果 整个苹果 1/2个苹果 1/4个苹果 1/8个苹果 更小块苹果 我的预测 实验结果 1个回形针 2个回形针 3个回形针 1个小木块 2个小木块 我的预测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实验名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课题和页码: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第5-6面 实验目的: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

4、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 实验步骤: 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4、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一组物体按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按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6、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研究的问题 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 实验材料 一组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推测 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 )重的( )。 实验现象 我们的结论 小学五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 数学 英

5、语 研究的问题 物体的大小对沉浮的影响 实验材料 一组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推测 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 )小的( )。 实验现象 我们的结论 现象和结论: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也可以这样说: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名称: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课题和页码: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第8面 实验目的: 1、会用烧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

6、性。 实验器材:橡皮泥、烧杯、水 实验步骤: 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 2、把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预测沉浮,再放入水中观察,记录沉浮状态和排开的水量。 3、把同样体积的橡皮泥做成其他的实心形状,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预测沉浮后再实验观察,记录排开的水量。 4、用同样体积的橡皮泥作成其他的形状(船形、饺子形、乒乓球形、盒子形等),尝试让马铃薯浮起来,记录排开的水量。 5、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橡皮泥形状 预测沉浮 实验现象 排开的水量 我们的发现 实心球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船形 现象和结论:只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改变排开的水量,橡皮泥在水水中是浮的。改变橡

7、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实验名称:橡皮泥造的船装载量有多大 课题和页码:造一艘小船第9面 实验目的: 1、知道相同体积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排开的水量。 3、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实验器材:橡皮泥、垫圈、水槽 实验步骤: 1、讨论造船方案,怎样尽可以让自己的小船载重量大。 2、提供相同体积的橡皮泥,分组实验。 3、进行组际比赛,记录各小船的载重量。 4、总结概括载重比赛中的科学原理。 实验记录单: 组别 1 2 3 4 5 6 7 8 载重量 我的发现 现象和结论:相同体积的

8、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实验名称: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课题和页码:浮力第13面 实验目的: 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能运用浮力和重力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实验器材:大块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 实验步骤: 1、用弹簧秤测量大块泡沫块的重量。 2、在烧杯里加入200毫升的水,按书本13面的实验图组装好测量装置。 3、测出泡沫块小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4、测出泡沫块大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

9、,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5、测出泡沫块全部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6、整理分析数据,概括结论。 实验记录单: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排开的水量 小 较大 大 泡沫块自重(N) 拉力大小(N) 浮力大小(N) 现象和结论:泡沫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或:泡沫块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实验名称: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课题和页码:浮力第14面 实验目的: 1、知道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知道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不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

10、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 实验步骤: 1、利用“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2、先测量大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 3、测量中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 4、测量小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 5、分析实验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小泡沫块 中泡沫块 大泡沫块 排开的水量 小 较大 大 自重(N) 拉力大小(N) 浮力大小(N) 我们的发现 现象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

11、名称: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 课题和页码: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第15面 实验目的: 1、知道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能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下沉的原因。 实验器材:水槽、弹簧秤、大块橡皮(或钩码)、细线 实验步骤: 1、测量大块橡皮在空气中的重力。 2、测量大块橡皮小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3、测量大块橡皮大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4、测量大块橡皮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橡皮自重:

12、N 小部分浸入水 中 大部分浸入水 中 全部浸入水 中 排开的水量 小 较大 大 在水中弹簧秤上的的拉力(N) 计算受到的浮力大小(N) 现象和结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备注:上浮和下沉物体浮力的不同计算方法: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重力-拉力,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重力+拉力。 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课题和页码: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第17面 实验目的: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13、实验类别:演示实验+体验实验 实验器材: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各一杯分别标上序号,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 实验步骤: 1、教师演示,把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中,观察沉浮。 2、学生猜测马铃薯时沉时浮的原因。 3、学生分组选一种液体做滴液加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讨论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1号杯 2号杯 3号杯 4号杯 加热观察 到的现象 我们的结论 现象和结论: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状态不同。有许多液体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实验名称: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 课题和页码: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第18面 实验目的: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

14、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实验器材:盐、烧杯、马铃薯、玻璃棒、不锈钢调羹 实验步骤: 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把马铃薯放入观察沉浮。 2、放入一平勺的盐,搅拌至溶解,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3、重复第2个步骤,继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直至马铃薯浮起来。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水的量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 我们的发现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现象和结论: 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实验名称:测量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课题和页码:探

15、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19面 实验目的: 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等 实验步骤: 1、测出钩码在空气的重力。 2、分别测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重力。 3、计算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清水 浓盐水 浓糖水 酒精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拉力) 受到的浮力 现象和结论: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实验名称: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的轻重 课题和页码: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19-20面 实验目的: 1、知道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