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39165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

2、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梳理温度、温度计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思考讨论问题,并回答: 什么是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0的水与0的冰哪个

3、更冷一些?为什么? 冷热程度一样。因为他们的温度相同。 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1) 拓展应用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 2.知识梳理温度计的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看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这样才能正确迅速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拓展应用 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下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A-4 B-6 C6 D16。 小虎用一只装有水银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 。 2023年4月,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它的分度值为 。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

5、,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或“C”),这是利用 。 3.知识梳理熔化与凝固 (观看视频) 1.同学们,请观察实验装置: 实验时要用到酒精灯,点燃时不要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以免洒出酒精引发火灾,熄灭时要用盖子盖灭而不要用嘴去吹灭。 固定铁圈时先固定下面的铁圈,高度以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妥,然后固定上面的铁圈,高要让温度计液泡能全部浸入海波中,低不要让液泡碰到试管底。 加热时采用水浴法,可以保证受热均匀,同学们在做实验时一定要搅拌好,保证海波受热均匀,否则内层还没到熔

6、点外层就开始熔化了。 2.开始实验: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海波与石蜡的状态。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加热说明什么? 对,熔化时吸热,同学们看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石蜡边熔化边升温。 画出海波的熔化图像。 AB段海波什么状态?固态 B 点海波什么状态?固态 BC段海波什么状态?固液共存 C点海波什么状态?液态 CD段海波什么状态?液态 由此可见:海波在48时既可能是固态(B点)也可能是液态(C点)还可能是固液共存(BC段)。 3.停止加热,我们看到海波停止加热后,不断降温,当降到一定温度时,开始凝固,温度不变。画出海波的凝固图像。 4.同学们比较一下物质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晶体熔化时有一

7、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即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拓展应用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舞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2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

8、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4.知识梳理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 拓展应用 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强雷电的内部温度可高达310。因树木中含有水分,当雷电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发生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这些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会将树木劈开。请同学们雷雨天不要在树下避雨。 5.知识梳理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沸腾在一定温度

9、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拓展应用 “炖”菜是鹤岗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4参考答案:不会 (1分) 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 (1分) 继续吸热 (1分) 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1分) 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

10、能发生热传递,所以盅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1分) 评分标准:考生对的语言表述能表达出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发生,盅内的汤水不能继续吸热即可得此2分 如图6是水沸腾时观察到的实验情景,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则此实验环境的大气压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知识梳理蒸发快慢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拓展应用 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

11、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2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有关。 7.知识梳理液化方式 常用的液化方式有哪些?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拓展应用 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

12、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A汽化液化 B液化汽化 C升华液化 D升华凝华 “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_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8.知识梳理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升华过程要吸热; 凝华过程要放热。 拓展应用 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白色的雾凇。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 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汽化 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小结梳理 观看水循环的视频,总结出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物态。 拓展应用 ) 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本章的重点是实验,实验复习采用了观看视频回顾知识,总结讨论实验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