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精品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38948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精品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花生一、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

2、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

3、朗读课文对话部分。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二、教学准备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二)检查预习。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2读两组词语:

4、1、多音字;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2指名回答。(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预设:(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5、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决。4合作解疑。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其他资料;大胆猜想。问题较多时,重点问题必答,其他问题可选择讨论。5全班交流。预设:(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们,种出花生实属意外惊喜,同时也显出花生的生命力强。指导朗读。(2)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指导朗读。来不是为吃花生。为下文埋下伏笔。(3)最可贵?是说什么可贵?为什么“最可贵”?最,有比较。和之前我们兄妹说的比:有诸多好处,却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供人挖掘收获。点出“借物喻人”。明白父亲前来的良苦用心。有感

6、情地朗读对话部分。此外,结合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这一环节放得开,实际形散神不散,重点仍在理解父亲的话,同时又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真。(五)存疑,结课。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我”到底有没有理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节课再学习。第二课时(简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3能将自己从身边事物受到的启

7、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4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二、教学过程(一)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三)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8、四)写字。观察“吩、咐”及“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五)课后小练笔。课堂实录【课前谈话】主持人: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与老师一起上课的是银川二十一小学五(4)班的学生。(掌声)师:谢谢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同学们下午好!我来自甘肃兰州,我叫张玉栋,张飞的张,玉米的玉,栋梁的栋。我就是一会要给大家上课的老师了。估计一路上大家都在猜想,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呢?喏,就是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个小伙子了。看看我,跟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师:好,最后一位男生,你来说。生:我还以为是个女老师。师:没有想到是个男的。喜欢男老师吗?生:喜欢!师:这么大

9、声!喜欢就好。还有什么没想到的?生:你的名字像女的,但是你的样子是男的。(一片笑声)师:名字像女的么?呵呵,是个男子汉气十足的名字啊!栋梁的栋嘛!生:我还以为是一位年长一点的老师,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老师。师:其实我告诉你,我已经28岁了,不年轻喽!生:一般名字里有栋的,应该是很胖的。师:结果呢?生:却很瘦。师:是啊,又高又瘦。生:我还以为是个戴眼镜的老师呢。师:结果没戴眼镜,不过长得也挺斯文的,是不是?(孩子们传来一片笑声)听出来了,大家还算喜欢我,希望经过一节课的相处,我们能成为朋友。我呢是第一次来到咱们宁夏银川,很想到处走走看看,当然也想吃吃咱们这里的美食,可是我又不了解。你们是这里的小主

10、人,要是给你个机会,给我当当小导游,你打算带我去哪看看?生:西夏皇陵。师:有什么好看的呀?生:呃师:反正挺值得一看的,是吗?有机会我一定去!你还打算带我去哪?生:黄沙古渡。师:那有什么好看的?生:那边沙漠超多,很刺激。还有羊皮筏子,很好玩。师:是不是!我一定去。你想带我吃点什么?生:我想请你吃点土豆干。师:土豆干,好吃么?生:好吃。师:你答应我的,课后别跑,呵呵,我找你请我吃土豆干。生:我想请您吃我们这边的羊肉泡馍。师:很好吃,是吗?生:是。师:这个孩子很有礼貌,还用您来称呼我。大家非常热情。咱们中国人讲礼尚往来,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好客,我想跟你们分享分享我家乡的美景美食。刚才说了,我的家乡在

11、哪儿啊?生:甘肃。师:兰州。有人说我们兰州人出门骑骆驼,你信吗?有信的吗?我看看,哎呦,他差点举手了,你还真信啊?告诉你吧,那只是个浪漫的猜想,我倒想出门骑骆驼来着,可惜没有。我们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北有巍巍白塔山,南有峨峨皋兰山,也算是山水之城了,漂亮着呢!不信,你瞧这是夜色中的黄河两岸。美吗?生:美!师:谢谢大家!再去看看灯光璀璨的黄河大桥。你还可以看到那座著名的雕塑黄河母亲。还有那随着黄河水悠悠转动的古老的水车。你也可以走近它,跟这巨大的水车合张影。如果你胆儿够大,还可以去坐坐羊皮筏子。看过了,也玩过了,估计该饿了。这个季节你去我们兰州,除了能够吃到鼎鼎大名的牛肉拉面,还可以吃

12、到这香甜可口、洁白如玉的百合,浓香滋补的灰豆子。我要隆重推荐的是这热气腾腾,风味独特的热冬果,要是遇上大冷天,一碗热冬果下去,哎哟,那个暖和,那个舒服,真是只有品尝过它的人才知道!你们想吃吗?生:想!师:嗯,看来是真想。那就欢迎大家来兰州做客!到时候找我,我请客!说到吃啊,我还对一样东西情有独钟。是什么呢?就是它了,老醋花生。不点别的菜,就一碟儿老醋花生,我就能吃下一碗米饭去。你吃过什么花生做的食品?生:很多人家里一定都有煮花生。师:吃过煮花生。喜欢吃吗?生:很喜欢。师:你还吃过花生的什么食品?生:花生糖。师:好吃吗?生:太甜了。师:你呢?生:我就是吃过我婆婆炸的炸花生,上面再放点盐。师:听着

13、我都馋了。你呢?生:我吃过花生酥。师:好吃么?生:好吃。师:瞧瞧你们,都吃过这么多花生做的食品。大家看大屏幕,这些都是花生做的食品,琳琅满目啊!哈哈,馋了吧?你知道花生是怎么结出来的么?还真有人知道,你说说吧!生:呃在土里结的。师:土里结的,怎么结的呢?土里不会凭空长出花生来吧?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花生啊是,它的花落了以后,原来长花的那个柄就越来越长,最后伸进土里,结成花生。所以我们也叫它,什么?生齐:落花生。师:好,天儿就聊到这儿,也该上课了。上课!(铃声响起,正式上课)【上课时间】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落花生”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

14、笔名。有的孩子要问了:老师,我们的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因为在古代还有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师: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师: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师: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师: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 尝尝 便宜 石榴)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

15、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师范读。)(生再次齐读)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师:你读得不错,孩子。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很不错!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生:是播种(三声)。师:为什么?生,嗯,因为是翻了地再种它。师:老师提示你一下,看看前面那个词是什么?(买种)买的是种子,再看后面那个词,翻的是?(地)浇的是?(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要读什么?生:“种”(三声)师:看你们多聪明,大声地把这个词读一遍。生齐:播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