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38446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二)——昼夜长短的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二)——昼夜长短的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二)——昼夜长短的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二)——昼夜长短的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二)——昼夜长短的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二)——昼夜长短的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二)一 昼夜长短的计算高考分析本章内容重点考查四个知识点:一太空探索;二是各类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三是昼 夜长短的计算;四是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的判断。近两年来高考中着重考察了昼夜长短 的计算问题。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关键,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了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地球上的四季。纵观上海卷和广东卷及 全国综合卷,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常常涉及到,能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空间转换能力,高三复习备考中应予以重视。知识储备1、熟悉经纬线的基本性质。在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的地方 时相同;在

2、同一条经线上,各地的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即经度 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2、能正确识别晨线和昏线。位于晨线上的点正值日出,位于昏线上的点正值日落。3、理解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该半球的昼就长于夜,并且由 低纬向高纬昼长递增,另一半球则与之相反。4、牢记几种特殊情况。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极圈内极昼期昼 长为24小时,极夜期夜长为24小时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技巧第一招:利用相邻的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计算。在光照图上,一般只均匀地给出几条经 线,用360除以图中经线间隔数,即可得到相邻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再根据昼弧所跨越 的经线间隔,计算出

3、昼弧所跨越的经度数,用该经度数乘以1/15就是该地的昼长。(参考 下图)图第二招(其实是对第一招的演绎):利用昼弧与夜弧的比值计算。昼弧与夜弧的比值可 由昼弧与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若求出:昼弧/夜弧=a,则昼长=24/(1+1/a)。(参考 上图)第三招: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理论上认为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时 间间隔是相同的,若假定某地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为A,则该地的昼长=2x|12-A|(参考 下图)图23第四招:利用对称纬度计算。不同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长短恰好互补。即 某纬度的昼长(夜长)等于另一半球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夜长(昼长)。(参考 下图)1、

4、以上四种方法中的前三种均可单独使用,又可组合使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 应变”;唯独第四招一般情况下需要借助于其他三种发挥作用。2、昼夜的长短”可以与日出、日落时间”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既可以通过日出、 日落时间”计算出昼夜的长短”,也可以由昼夜的长短”推算出日出、日落时间”。3、此类计算问题最好辅以具体的图片或草图,便于直观地进行分析,甚至可以添加辅 助线高考经典链接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II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35题。3. 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A. B.C. D.4. 地位于A. 南半球中纬度B.北

5、半球低纬度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5. 8月23日,地的昼长约为A. 24小时B. 22小时 C. 20小时 D. 18小时答案:3.B解析: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境内位于北极圈内北冰洋沿岸的一个著名港口,因3月21日这 天全球昼夜平分,各地均于当地6时日出,此后,太阳直射点进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白昼 时间逐渐延长,日出时间相应提前,摩尔曼斯克因位于北极圈内,在6月22日(夏至日) 前后一段时期为极昼,故最符合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的曲线应为。4. D解析:曲线在3月21日至6月22日这一时期内,白昼渐长,但无极昼,故可先判断应属 北半球北极圈以南地区,再据图判断该地夏至日昼长超18小时,参考

6、教材“二分二至日全 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分布”图的信息(60N夏至日昼长18时29分),可进一步确定该 地应在60N附近,故选D。5. C解析:根据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可知,以夏至日(一般为6月22日)为对称,8 月23日的昼长应等于4月21日的昼长。欲求4月21日的昼长,需先找其日出时间。从图 中可读出4月21日的日出时间大约是2: 00,故其昼长应为:(12 2)X2=20(小时)。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图4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1-13题。图411. 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A. 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

7、00分D.3时30分12. 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A. 大庆B.海口 C.岳阳D.长春13. 若AB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A. 2月28日13时40分B.2月29日13时40分C.3月2日14时00分D.2月28日14时00分答案:11.B12.A13.C(06天津)我国科学家从a地出发到b、c、d三地考察(图中标注的是经纬度位置和抵达 时的北京时间)。读图1回答12题。1浙中1 |怎月臼日9时)月 180 12 时 2玳11月卷日册打1. 科学家抵达下列各地时,符合实际的现象是A. b地一太阳已经升起B. c地一

8、当地为正午C. d地一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D. d地一当地日期为19日2. 在d地观察太阳,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A. 3:00 东北方B. 8:00 西南方C. 15:00 西北方D. 19:00 东南方解析:本题组考查考生有关地球运动、时间换算、太阳视运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有 一定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第1题,抓住题干中“图中标注的是经 纬度位置和抵达时的北京时间”这句话,先计算科学家抵达当地时的地方时再进行判 断。依据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区地方时=已知时间土(两地经度差X1h/15)(求 东边点时取“ + ”,求西边点时取“一”),依次计算科学家

9、抵达各地时的当地地方时 分别为:b地11月29日4时56分;c地12月6日11时04分;d地12月 17日23时56分。因而可快速排除B、D选项。题中科学家考察时期为北半球冬半年, 南半球为夏半年,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有极昼现象。b地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11月29 日4时56分还未日出;d地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白昼很长,有白夜现象,但无极昼, 12月17日23时56分已近子夜,太阳一定还位于地平线以下。故本题选C。2.C解析:d地在12月17日这一天,太阳视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早晨日出时太阳位于东 南方,因白昼很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日出后太阳逐渐升高,并由东南方位逐渐转 向正东、东北,至正

10、午时到达正南位置,下午又转向西北、正西,至日落时位于西南方 位。故选C。(07广东)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图11中甲、丙在晨线上,此 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22-24题。22. 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23. 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C.各地夜长乙丙丁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24. 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A. 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B. 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C. 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D.

11、 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解析】这是一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 义,涉及晨昏线、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地方时等。第22题解题思路是,根据题目文字表述“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可以确定 “此时”是7月初,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北半球,且临近北回归线。在图 11中,丙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时间是6点,由此得出160E的地方时是6点,此 时处于正午12点的经线应是110W,按照东西半球的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第23题:甲地位于25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达到900。7

12、月初,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相反。因此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应是甲、 丙、乙,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各地夜长乙丙丁。第24题:当160E的地方时是6点时,郑州市(114E)的地方时是2时56分, 此时的学生应处于睡梦中;7月的南京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酷暑难耐;此时雅库茨克 的地方时可计算出,是4点,由于其纬度高,接近北极圈,所以此时已是白昼。对澳大利亚 来说,此时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接近最小的时候,所以该国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应接近 一年中最大值。答案:22、BD 23、AC 24、BC(07全国II)图4表示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b为晨昏线。b线中M点纬度值最

13、大, N、P两点纬度值相等。回答10-11题。10. M点的纬度最低为A. 71.5 N B. 66.5 N C. 61.5 N D. 56.5 N11. 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 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 为A. 6 时 B. 8 时 C. 18 时 D. 20 时答案:10 B 11 B(07全国I)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 ;弧线b 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6. 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A. 5 时B. 15 时C. 9 时D. 19 时7. 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A.

14、55 NB.65 NC.75 ND.85 N8. 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解析:第6-8题属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问题,是一幅变式的光照图。该类试题不仅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计算能力,识图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考虑第6题的时候,考生首先要理解南北半球昼夜状况的差异,这也是学生脑筋难转弯容易出错的地方。南极附近是极昼,意味着北极附近是极夜,由于图4的M点位于白天的中间,时间是12点,晨昏线跨的经度地与Q、P两点所跨经度相同为90。,那么P点与M点相差4

15、5。,相差三小时,且P点位于M的东面, 时间较早,故选择答案B。第7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晨昏圈的周年变化,也就是一年中晨昏圈与经线之间的相互位置情况理解。北半 球极昼范围最大时为6月22日前后,图4中M点的最低纬度为66.50,极夜范围最小时M点的纬度为90。, 时间相差三个月,也就是说,M点每天变动约0.26。,所以在7月份里M点的纬度数最有可能是答案C。第8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昼夜长短与季节关系的掌握情况以及各地的气候特点,综合性较强。一个地区的 很多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对季节的判断,昼夜长短是重要的依据之一。若Q地的经度 是00,此时北京日出,说明图4的M晚上12点,Q点前一天21点,北京属于东八区,与Q点相差8个 时区,所以北京的日出时间应为早上5点,这样北半球昼长夜是夏季。由于洛杉矶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 热干燥,发生火险的机会最高,故选A。(08广东)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8-11题。8.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 30 E, 20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