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383524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校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校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校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校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题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精品资料-化学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 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B.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 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D. 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2(2011大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C.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 D. 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3 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易溶

2、于水 B. 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C. 在-218 时变为白色固体 D.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4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5 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6 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B. 硫+氢气 加热硫化氢C. 氧化汞 加热汞+氧气 D. 氧气+红磷 点燃五氧化二磷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

3、成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8 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可用来炼钢 B. 氧气可用来灭火C. 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 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9(2011苏州)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 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 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工

4、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 11 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其中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造成的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臭氧 D. 一氧化碳 12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B应合理利用能源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试验,以确定CO2 的

5、浓度是否太高C.图书档案室着火用水灭火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好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以用排水法14 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蒸发食盐水得食盐 B. 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C.电解水得氢气和氧气 D.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5 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C.用作粮食的保护气 D.用作制氨气的原料16(2011桂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A B C D17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

6、变为蓝色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不支持一般物质的燃烧,可以用来灭火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18 以下关于水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B.水在0会结成冰 C.水是一种单质,通电也不会分解 D.液态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19 下列对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B. 氢气燃烧时会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C. 氢气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 氢气燃烧属于化合反应20(2013乐山)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7、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21(2012 株洲)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A蒸馏 B活性炭吸附 C加入肥皂水 D过滤22 过滤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23 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C.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D.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用淡水浇灌庄稼,而是引来海水进行浇灌二、填空题(共23分)24(6分)根据空气的成分用物质的化学符号填

8、空:(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4)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 。25(12分) 根据右图简易电解水的装置回答问题:(1)与气体a相连的A极是电源的_极,与气体b相连的B极是电源的_(填“正”或“负”)极。(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_,火焰呈_ 色。(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文

9、字表达式: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这个反应说明水是由_ 和_ 组成的。26(5分)蒸发操作时要注意:加热时不要将溶液_,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_时,停止加热,利用_将剩余液体蒸干。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三 实验探究题(共31分)27(8分)(2011鸡西)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_(填仪器下方的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_ 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 _。用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填一种)。(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需增加酒精灯外,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_,写

10、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填“a”或“b”)端导入。28(7分)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填“c端”或“d端”)通入。29(6分)小明同学去九仙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1、(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4)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_。30(10 分)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1)甲同学选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写出仪器B的名称:_。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_(填名称),二氧化锰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作用。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法收集氧气。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 A 中加入水,然后

12、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 A 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 250 条件下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猜想: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 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 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