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调研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38070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调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调研xx银监分局:根据贵局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调研的通知,现将我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展不良贷款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一、至今年4月末,按贷款五级分类我联社不良贷款为17494万元,占比14.9%,资产质量状况分布:正常贷款为7044万元,关注贷款为29817万元,次级贷款为5752万元,可疑贷款为10293万元,损失贷款为1449万元。百万元以上大额不良贷款23户,金额8947.36万元,期限在大多在一年以内,结构主要分布在农林加工、橡塑、制药、耐磨、造纸、建材等行业,其中农业企业2563.38万元,橡塑企业160万元,制药企业3354.7万元,耐磨企业540.5万元,造

2、纸企业1060万元,建材企业666.9万元。二、我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一)内部原因1、历史的因素。随着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的脱钩,以前由于各种政策性贷款,政府的指令性贷款和本应由财政负担的资金由信用社包下来的贷款等各种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遗留给信用社,造成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占比偏高。2、信贷管理因素。(1)信贷操作管理因素:为了应对全社会信用危机和纵向风险控制。基层信用社不得不加强信贷风险的控制,由此直接导致企业借贷手续复杂,成本攀高,担保难等问题的出现。企业续借资金的动机下降,从而形成正常贷款逾期,“帐面”不良贷款上升的现象。(2)贷款期限结构设置因素。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预期不确定

3、因素增加,信用社为防范风险,对于贷款期限的制定普遍缩短,这就和一些企业的生产周期不相吻合,到期时企业如果没有其他资金来源,又不符合借新还旧的标准,贷款必然形成逾期。因此期限的缩短在直接提高信用社审贷、放贷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账面不良贷款上升概率。(3)信贷监督管理的加强使得一些隐藏的不良贷款暴露出来。3、利益驱动的因素。一些信用社为得到较高的逾期贷款利息对有实力,风险小的企业,不主动催收贷款,导致不良贷款占比上升。4、信贷约束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现象,信贷人员变动频繁,有相当一部分贷款较长时间没人催收,信贷档案不够健全,造成诉讼时效中断,个别信贷人员素质低下,违规放贷形成

4、的不良贷款。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个别信贷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加之监管力度不够,以及有些信贷人员为完成收息任务搞“以贷收息”为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隐患。(二)外部原因 我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县级市,不良贷款主要源于农村工商企业贷款。为此,贷款分布主要在城关地区,东片以及中片的 部分乡镇等,就以上乡镇不良贷款余额为14184万元,占不良贷款余额的77.98%。1、为扶持乡(镇)村企业发展而发放的贷款,九十年代中期,我市因受国家号召大力发展乡镇、村企业,并要求村村办企业,村村都冒烟,受其影响,各行业都围绕这一硬性指标和行政压力而盲目找项目,政府在加大力度宣传的同时,分片召开各银行(信用社)会议下达贷款

5、计划,受其压力,信用社在没有有效担保的基础上发放贷款,有的企业还没有经过工商管理部门合法登记便夭折,致使大部分乡(镇)、村企业关、停、并、转。如已破产的宁国机械工业公司,为扶持该公司,政府号召各有关企业与其生产配套成品,由于该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和市场风险而破产,所涉及的小企业近20家。因货款不得回笼而被迫关停。2、企业改制逃废信用社债务。如安徽xx电子(集团)公司原在我社贷款212.5万元,为防止贷款损失,99年以该公司部分厂房、土地补办了抵押,2004年因体制弊端而无法继续经营,申请破产,由于该公司负债率较高和存在原职工安置等问题,清偿率只能按8%分配,我社虽办理了抵押,但执行难度很大,最终只

6、获取80万元,余款已形成损失。3、为支持种养业而发放的贷款。如94-96年间,我社为了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填补农业产业的空白点,由政府牵头,各有关单位参加多次赴外地考察,并以农牧渔业局立据分别在联社营业部和几家信用社贷款近200万元,再由农牧渔业局转借给农户经营,养殖鳗鱼和支持菜草蓝子工程,由于受气候、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大部分经营失败,贷款无法收回。4、用于基础设施而发放的贷款。前几年,由于受泡沫经济的影响,乡(镇)村收入,入不敷出。为做好基础设施,如修公路、建校舍、安装有线电视插转台等,以政府部门及干部个人名义贷款,个贷公用搞政绩等情况屡见不鲜,以致造成不良贷款,甚至存在扯皮现象。三、我市联

7、社在“抓降控升”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1、为进一步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我市联社在全辖范围内开展为期百日的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活动。清收活动从 1月17日开始截止到 4月30日。成立领导组,分三个小组,具体做法:首先,对各社现存的不良贷款进行了细致分析,与信用社信贷人员一起查找沉淀贷款的形成原因,以及未来收回的可能性,注重对员工思想的正确引导,帮助克服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对工作进行合理要求,营造一个既有一定压力又充满人情味的工作氛围。根据农林产区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催收时间(如3月份在产笋地区,4月份在产茶地区清收)。突出重点,集中政策。我们将清收的重点放在已经认定、确权、确责的不良贷款上,全力攻坚,力求整

8、体推进。一是狠抓重点,对大额不良贷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清收和保全。先由信贷人员核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资产状况等相关信息,然后分类排队,研究清收办法,再反复宣传农村信用社清收政策和支农工作力度,并通过还款后重新给予贷款支持等多种形式积极清收。如 xx镇xx村一村民从事木制园艺品生产加工、销售,2004年在信用社借款30万元,期限两年,期间还款5万元,结欠贷款25万元,该户原是信用社授信客户,企业经营状况较好,但自从染上了赌博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导致在信用社借款不能按期归还,艰辛的努力,付诸于赌博,痛定思痛,他决心改邪归正,重振企业,后经过努力,企业基本恢复正常生产。信用社曾多次上门催收

9、,但他抱着一旦归还贷款后,信用社不再给予支持的想法,一拖再拖。清收工作组到后,对此笔贷款非常重视,在联社分管主任的带领下,亲自上门核实情况,了解到目前该企业生产正常,资产情况较好,借款人对诚信的认识有所提高后,联社领导当即承诺,归还后,继续给予信贷支持,该户当场表示尽快组织资金偿还贷款,今后决不再拖欠贷款,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目前该户已将25万元的贷款本金及利息全部还清。二是区别对待分类清收。清收工作组在清收过程中,对于欠贷款时间较长、主动还款且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欠贷户,视情况适当给予减少。但对赖债户、钉子户和恶意逃废债务的欠贷户,各社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由联社与法院协调,依法起诉,强力攻坚,截

10、至4月末共诉讼各类经济纠纷19户,金额215万元,上述案件正在审理判决中。三是推广经验整体推进。清收工作组定期召开汇报会,汇报会上各小组交流经验,提出清收工作中的难点、集思广益,对清收过程中好的做法,及时推广全辖。我市百日清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催收不良贷款5715笔,金额4708.490万元,收回有效催收单2154份,金额2367.78万元,现金收回不良贷款378笔,160.23万元,利息7.053万元。2、及时做好损失类资产的认定,核销申报工作,并对损失的形成进行责任认定,目前已申报各类损失贷款800余万元,即将获准税务部门批复,经与税务部门磋商下半年拟再申报一批呆账核销,年底不良贷

11、款占比力争降到13.4%。为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做好准备工作。四、今年我市联社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清收与盘活力度,逐步降低了信贷风险 。截止四月底全市不良贷款为17494万元,比上年下降69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46.3%。不良占比14.9%,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央行货币政策对信贷管理和不良贷款产生带来的影响截止四月底,我社流动性比率为28.58%,考虑高流动性资产后的超额比率为 16.51%,上半年持续的准备金率调高对我社的流动性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持续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给我社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是信贷规模的收缩,必须减弱盈利的能力。二是如果央行继续加息。会加大融资成本

12、,而在运用上又受到了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对经营将造成影响。三是存款准备金率的继续提高,将会使信用社更多的资金被冻结,而存款准备金利率相对较低,被冻结这部份准备金与吸收存款利息可能出现严重倒挂。四是可能出现流动性紧张,为了保支付或者寻租效应导致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注射高风险行业危险加大,从而可能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六、不良贷款“抓降控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和困难一是社会不良影响根深蒂固,为清收设放“层峦叠障”。一些贷户认为贷款是国家的钱,能拖则拖,能赖则赖。少数贷户高楼大厦住着,鸡鸭鱼肉吃着,手机用着,汽车开着,潇洒自在,而贷款一催再催却久拖不还,或绕圈子,耍嘴皮,瞪眼睛,令信用社困惑不堪。二是法

13、律体系不健全,使盘活清收如 履薄冰。一些贷户认为信用社没有健全的法律管理体系,我即使不还,你也无能为力,说不定你还能高看我一眼呢。于是便认为信用社的贷款贷得越多越不怕,并认定这是一条致富的最佳途径。也有些贷户因信用社打交道多年,认为贷款只要一拖得久,给信用社磨呀,就能或多或少地减免点利息,碰得到还会连本带利全额免。于是坐等观望,企盼信用社免息或豁免贷款。三是还款困难的贷款户,索性“破罐子破摔”,使清收进退维谷。有些贷户负债累累,家徒四壁,挣点钱还贷款也杯水车薪,挣了花了竟心安理得。也有些贷户还贷款无能为力,索性“豁出去”得了,借款者成千上万,反正法不责众,我无钱你无法,动用家产也好,依法起诉也

14、罢,只要你讨不出债,我受点委屈或遭点冷眼也划算。四是“贷款难”使一些贷户还贷款顾虑重重,使清收雪上加霜。时下“贷款难”的呼声日趋高涨,信用社从贷款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方面顾虑,发放贷款时往往严格把关,一些贷户为免造再度求贷的困惑,即使能归还贷款也忧虑再三。五是“执行难”是不争的事实,使清收“四面楚歌”。一方面在贷款管理中,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不完善,造成某些方面无法可依,执法部门由于对某些问题感到棘手,又无规可循,往往退避三舍。另一方面,执行部门在处理经济(贷款)案件中,由于人情的、行政的和经济利益等原因,执行起来弹性较大。近几年来,信用社依法起诉了不少贷款,但真正强制收回的却微乎其微,更多的

15、不良贷款则“棚架”、“悬空”,找贷户、贷户因信用社将其推向法庭愤愤不平,哪愿意积极归还陈欠,找法院,法院以已判决而一推了之。六是执行制度不严,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使清收苦不堪言。这些年来,农村信用社不断强化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制订的也比较健全,但尽管制度定得条分缕析,执行起来却“网开一面”或“大开绿灯”。七、做好“抓降控升”的风险防范,下一步工作措施及政策建议1、选准清收突破口,各个击破。2、从信用社内部清起,搞好社内“门前清”。3、摸清不良贷款底子,完善手续,从法律上保全。4、输血供氧,帮扶盘活。5、追究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双重责任,确保资金安全。6、采取灵活果断的清非措施,决不放过每一个清非的机

16、遇。7、争取党政支持,创造良好的清收氛围,合力清收不良贷款。8、运用法律武器,消灭“钉子户”。9、群策群力,群起而攻之。 10、履约还款期限要短,全面起动,不留死角。11、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档案管理,杜绝档案不全或丢失现象的发生。12、清收工作要常抓不懈,责任到人,指标任务与工资和待遇挂钩,形成一种约束机制。13、建立健全偿还不良贷款奖励机制。八、提升资产质量,增绩提效采取的方法、思路、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提高资产质量是金融业者经营管理后一个永恒的课题。首先要放好贷款,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劣变率,加大入口风险防范。对于金额较大的贷款实行“包放、包管、包结息、包收、非管理责任因素损失包赔”的五包责任制。第二,管好贷款。一方面要加强正常存量贷款的管理。在正常贷款管理中,重点是对于企业贷款要衽动态管理,随时监测企业经营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