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38040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公元 1063 年农历三月, 54 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 宋史记载: “京师 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 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 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 “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 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 “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又说:“我要给

2、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 哀思。”直到 700 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 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做了42 年。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 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 ,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 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

3、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胸怀仁义 宽厚待人 宋朝有个大文学家苏辙,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大文豪苏轼的胞弟,他们哥俩与其父苏洵, 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有了三席。嘉佑二年( 1057 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在这次晋级进士 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 “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 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 当时的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宋仁宗却很淡定地说: “朕设立科举考 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

4、,应该特与功名。 ” 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科举考试中“妄议”朝政,且矛头直指皇帝,即便是在“康乾盛 世”,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 。成都太守一看, 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之。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 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事论事地说: “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

5、一首诗泄 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 。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纵观数千年历史,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宽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 宋仁宗做到了。这说明宋仁宗很理性,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煽动造反”的,也能透过现 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然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高丽王朝,简称高丽又称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封建王朝之一。 918 年后高句丽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推翻 弓裔建立高丽国,定都于自己的家乡开京(即今朝鲜开城) 。高丽王朝同建于 960 年的我国北宋王朝有着 密切的友好关系,岁岁向北宋进贡。有

6、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教 训高丽。仁宗说:这只是高丽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 终置之不理,没有去诉诸于武力。打铁必须本身硬。宋仁宗不光对其臣民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从不因 自己身居高位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 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 “朕渴坏了, 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 宋仁宗回答说: “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

7、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对属下能如此细致入微之体恤,真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好领导。坚持原则善听劝诫据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记载,名臣夏竦死后,赵祯打算给他一个谥号“文正”。夏竦曾两度担任枢密使(国防部长),并著有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 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也算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帝管干部”夏竦还知人善任,能任用人才。范仲淹不得志时,夏竦见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 招讨使时,保荐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与韩琦成为他的左右手。范仲淹给夏竦写了封谢夏太尉启,启中说:“深惟山野

8、之材,曷副英豪之荐。”不料,负责官员考核的刘原父说:“给谥号是我们主管部门的事,我们挺负责的,你怎能侵犯我们的权利?再说,夏竦也不够格。”司马光也上书,说:“文正”的称号太高。于是,赵祯收回成命,同意将谥号改为“文庄”。皇帝想给大臣一个好听点的“荣誉称号”,要是搁在其他朝代,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但宋仁宗却碰壁了,而且他再碰壁后从善如流,并没有固执己见。这说明,宋仁宗十分尊重主管部门的意见,既不越俎代庖, 也不刚愎自用。宋人朱弁的曲洧旧闻里载有一个宋仁宗拒吹枕头风的故事。某日退朝后,宋仁宗回到寝宫,脱下帽子 直嚷头痒,让内侍赶紧把专门给他梳头的女官叫来。女官在给仁宗梳理头发的时候,看到他怀里有文

9、书, 就问是甚么事情。仁宗答说:“最近下雨不止,朝中谏官认为是阴气太盛所致,故上书让宫里裁减嫔妃侍从的人数。”女官听了以后很不屑地说:“那些宰相和御史,家里多的是歌姬舞女,即使普通的官员,只要官职稍一如意,也会增置歌姬舞女的人数,皇上身边不过就几个人,他们就大喊阴气太盛,要求裁减,难道只许他们自己逍遥快活?”宋仁宗听后没说话。女官又问:“这个建议必须执行吗?”宋仁宗回答说:“谏官的建议,哪能不执行?”女官仗着自己平时为仁宗宠爱,认为再怎么裁减也轮不到自己,于是赌气说:“如果一定要执行的话,就请皇上先把奴家给裁掉。”宋仁宗当即站起身,让掌管嫔妃名册的内侍马上携带名册到后花园来,并下令 看门者,即

10、使是皇后前来也不准进入后花园。不一会仁宗就传下命令,让梳头的女官以下共三十人,尽快 携带私人物品从内东门出宫,事情办好之后,马上回奏,速速办好。当时已是吃饭时间,皇后为了不耽误仁宗吃饭,亲自去督办这件事。直到接到回奏,仁宗才开始吃饭。其 间,皇后始终不敢问原因,直到饭后喝茶,皇后才小心翼翼地问:“梳头的女官是皇上平日最为恩幸宠爱的人,为何第一个就把她裁减出宫?”仁宗说:“这人劝我不要接受谏官的建议,怎能把她留在左右?”后来,皇后时常以此事告诫宫中的嫔妃宫女,让她们不要乱说话,更不要干预政事,不然就像梳头的女官 那样,为皇上所不容。赵祯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青天大人包拯。包拯实在是政治清明

11、的产物。如果赵祯不清明,不可 能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在包拯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他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赵祯 的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要拿掉三司使(相当 于国家计委主任兼财政部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尧佐是赵祯宠妃张氏的伯父。包拯把 奏章递上去了,赵祯也有点为难。最后他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就是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没想到包拯还是 不愿意,且谏诤更加激烈。赵祯有些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包拯的回答更加不客气:“太祖、太宗皆曾为之,节度使恐非粗官。”赵祯只好罢了。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讥,还是被喷上一脸

12、唾沫星子,赵祯都很清醒、很民主。他不认为这样会龙威尽失,凡 是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时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但他对提意见者绝不打击报复,有时甚至会安 抚有加。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赵祯回到后宫,对张贵妃说了一句现在看来还很具政治远见的话:“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载,仁宗情急之下把节度使说成了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人尽其才硕果累累宋仁宗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变法,因为只有变法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才能富国强兵。可是做了 长期准备工作的“庆历变法”很快就失败了。对于皇帝,我们也不能只凭成败论英雄。这位仁宗皇帝确实 是有不少事情没有做成,但是他一辈子认定了一个目标,就孜孜不倦

13、地做下去,这也很不容易。他还没有 亲政,就发现了范仲淹是个人才,总想加以重用。 “庆历变法”失败,他并没有灰心,在侬智高入侵广南 州郡之时,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众议,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将狄青为统帅,平定了侬智高之乱。在 西北边疆战事不利之时,在南方获得一次大捷,也足以振奋人心。在狄青受到排挤而去职之后,他又支持 包拯在开封府秉公执法,反对权贵横行。在他去世的两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为知制诰,酝酿再来一 次规模更大的变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时候,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宽松,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 代,所以文学艺术事业都很发达。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

14、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 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宋代官员待遇比较优厚,退休之后能够优游林下,吟诗作文。 这种厚禄制度,使得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创作,所以文学艺术,成果累累,能够流传万世。宋代 以科举取士,政府官员都是文学之士,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参加 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这样的事, 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中国的几大发明中,能把整个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 代。公元 1041 至 1048 年的仁宗庆历年间,淮南

15、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英山县)的布衣毕升发明了陶活字 印刷术,他是印刷工人出身,自然是无官无职的老百姓。正因为当时文化事业发达,有大量印书的需要, 才促成了这样一件重大发明。 不久, 山东农民王祯又发明了 “木活字印刷术” ,无锡布衣华燧又发明了 “铜 活字印刷术” 。以后,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越南,十五世纪传入欧洲,德国第一次用活字印刷圣经 是公元 1456 年,比毕升时代晚了四百年。火药用为武器,首先记载於武经总要一书,这是由仁宗时代曾公亮、丁度等人编纂的。从此,世界就 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南宋的虞允文在采石矶大破金兵,就曾经使用过霹雳炮。宋仁宗时代的进士沈括是个博学多才的大科学家,

16、他对天文、历法、物理、数学、医学、音乐无不精通, 而最重要的发明,则是用於航海的指南针。公元 1119 年,宋代朱彧在萍州可谈一书中写到,当时广 州的海船出海, 遇到阴雨, 就用指南针指示方向, 这是个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沈括在 梦 溪笔谈一书中说:根据他的计算结果,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朝南而微微偏东。他把指南针的偏向,叫做 磁偏角。英国人到了十七世纪才发现这种现象,比沈括时代迟了四百多年。一个善待臣民, 又善于接受谏诤的皇帝, 肯定是会赢得朝野热爱的, 甚至会得到敌国的敬重。 宋仁宗之后, 当王安石变法失败, 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 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 说: “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可见辽国人对宋仁宗赵祯敬畏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