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37688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辖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讨维护城市的社会治安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可以断言 , 每一个警察都会尽其所能做好辖区的警务工作,但做好辖区警务工作的前提是什么 ? 它就是一种意识、一种效能、一种精神、一种模式。首先,要有一种危机意识。要具有客观的、系统的治安危机感受,从而在警务工作中形成正确的治安防范思维,警务工作就能克服被动式的状况。第二,要有一种职业能力。警务工作的核心是实施社会治安的服务与管理, 如果没有一种必备的职业能力,就不能对治安辖区内的人口与犯罪属性关系具备完整的认识,因此,就不能胜任警务工作。第三,要有一种学习精神。只有具备从工作中学习、从实践中认识的精神才能克服警

2、务工作的盲目性。第四,要有一种可拓模式。警务工作具备社会性服务与管理的特点,这种社会性体现为管理目标的多属性,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于这样的服务与管理必须要具备可拓的模式。本文从危机意识、 信息效能和可拓警务管理角度, 对如何优化城市治安防范体系、创新警务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树立危机意识、构建警务综合效能(一)基于人民群众的危机感受,树立治安防范的危机意识城市治安问题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 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系统问题。 因此,不论是公安机关还是人民群众在治安问题的认识上均存在着不同1/17程度的危机感受。 从社会管理的最直接角度看,不同的治安管理区域这种感受程度存

3、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城市治安系统具有不同的治安结构问题。比如,如果从社会犯罪所衍生的危机感受程度来看,犯罪案件会从财产性犯罪演变为暴力性犯罪,再趋于一致;如果从犯罪聚集的角度来看,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市民对犯罪类型所造成的冲击感受,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治安结构。犯罪类型属性与治安危机等级结构间,不是单纯的因人口密度、土地面积和城市化程度而有所差异,而是每一个行政区域有属于自己的犯罪类型属性和治安结构。因此,公安机关在治安策略的制定上应以行政区域的治安结构特点为基础。我们对此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采用多准则分析法对大连市各个行政区域治安危机感受、 犯罪类型属性和治安结构进行合理的定位,从而提出面向不同区

4、域的治安防范策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对大连市按照经济、人口密度、城市化度划分为中心区、次中心区、普通区、结合区和偏远区五种类型。同时,将大连市治安结构分成高危机区域、较高危机区域、一般危机区域、较低危机区域和低危机区域。 危机认识方面,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危机意识,例如,对于偏远区来说大都属农业区县,民风纯朴,且犯罪率低,但容易直接或间接地受近期内重大治安事件的发生或媒体大肆报导的影响,故当犯罪案件发生时,对一般市民将造成强大震撼,故而具有较高的危机意识、威胁程度。而越靠近中心区,市民与警察的危机意识、构成威胁程度反而相对较低。对于中心区而言,警察对于犯罪案件的处理优先级是基于治安威胁度-范

5、文最新推荐 -和现有警力状况来确定的, 群众则是以案件发生时所引起的危机感受来确定的,并不考虑案件的威胁性。 次中心区的群众对于犯罪类型在三个因变项上的认知, 是高于警察的。 显见公安机关在治安策略和犯罪预防的拟订方面, 以及现阶段警务目标与群众的感受上具有较大差异,应该作为警务改革方面的内容,消除这种差异。城乡结合区警察对于犯罪类型的处理优先级, 并不因群众的危机感受及构成威胁度而有所改变。整体观察,发现大连市各个行政区域在犯罪类型对于危机意识、 构成威胁度及案件处理优先级上, 并未因城市化程度的高低而变化, 每一个行政区域虽有各自的犯罪特性及危机感受程度, 但是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犯罪预防模式

6、。 因此,在警务工作改革中, 要针对行政区域特点,通过对治安结构的比较分析, 研拟出一套符合当地群众感受, 符合本地区犯罪类型的有效预防策略。本研究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对群众、警察的危机感受及冲击程度两方面,经实证分析发现,大连市在犯罪类型对于危机意识、构成威胁和案件处理优先级三个要素上, 并未因城市化程度的高低而变化。 而每一个地区有自己的犯罪特性和危机感受程度, 因而每个地区应有属于自己的犯罪预防模式, 由于地区间存在差异, 因而不应采用统一的警务模式,必须经过比较分析,方能研拟出一套符合当地人民群众感受,并且针对特定犯罪类型执行暨有效预防的策略。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犯罪案件所衍生的危机感受程

7、度,会从财产性犯罪演变为暴力性3/17犯罪,再趋于一致。本研究所使用的跨层次分析的概念,可以避免犯罪防治研究议题上有关区域跨层级的问题, 犯罪防治知识的累积不会受到层次谬误的干扰, 确保理论思维与实证策略的一致。 并以多准则分析定位出各地区治安结构及犯罪类型的属性, 有助于公安机关在治安策略拟订时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从犯罪聚集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区域群众对犯罪类型所造成的危机感受知觉, 显示出各区域间的治安结构是截然不同的。犯罪类型属性与治安结构间,不因人口密度、土地面积及都市化程度而有所差异, 每一地区有属于自己的犯罪类型属性,且犯罪类型属性对治安结构所造成的影响, 应以区域为单位分别探讨及

8、拟订治安防范策略。(二)警务综合效能与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什么是警务效能?它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善于协作的能力,是一种基于目标行动的能力。四者有机的结合就是公安机关的警务综合效能。 警务工作的目标是辖区治安防范与控制,防范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是: 对辖区人口行为特征的获取与分析,对辖区治安结构的认知,对辖区群众危机感受的掌握,对辖区犯罪案件的空间感知、时间感知和状态感知。在对治安辖区影响犯罪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警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是完全取决于警力数量, 也不是完全依靠监控设施。 我们认同向科技要警力这一战略思想, 但是,单一的科技水平以及信息化手段是一种固定

9、化的、被动式的防控模式。目前,在行为分析和不确定空间研究上,警用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还必须依靠人的理解和协-范文最新推荐 -同。因此,提升警察职业的人、域、态感知能力是警务管理创新的前提。我们基于传统的犯罪空间理论3 ,提出了“人 - 域- 境”感知协同空间理论,作为治安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1. 所谓“人”的感知空间是指有关人的行为活动感知空间,称为第一感知空间。这种感知空间是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人与事的行为感知, 包括常态与异态两种特征, 由于人的行为正常与异常没有确定的概念界定, 所以行为感知是模糊感知, 因此所表达的空间是一个模糊空间。 在辖区警务管理中提高人的行为感知模糊识别能力,是警察职

10、业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 二是人与事的活动感知,包括两方面的特征, 即在某类事物中的熟练活动与生疏活动, 临时性活动和重复性活动。如图 1 所示:图 1 人的治安感知空间人的治安感知理论若结合在犯罪分析上,可以清楚地发现防范策略。 例如,人的模糊感知空间强调日常生活的惯性特征,与犯罪被害理论强调人们日常生活的特性相联系, 会使得某些重复同样生活模式的人, 具备较高的被害性。 同时还能够发现哪些人以及行为是异常的,以及是否具有犯罪的可能性。2. 所谓“域”的感知空间是指犯罪案件的可能性空间。这里所说的“域”反映了地理区位和时间范围, 即可称为“时空域”。我们知道,时间地理学强调犯罪事件发生顺序的连

11、续性和相关性,而由于事件的发生具备一定的时空条件, 事件的结果因而受到其地域化的影响。 这一观点可在一定程度上连结到有关犯罪者理5/17性选择的分析, 若应用在犯罪学理论分析上, 可以清楚地发现防范策略。时空径路是人类为了特定目的所作的计划结果, 与犯罪区位学理论强调认同某些行为模式并归纳出一套系统性防制措施的概念相符合。另外,“时空域”是观察人类的实际行为所绘制而成,与犯罪社会学强调由人类群体活动的实际经验去观察犯罪的特定模式这一观点,可以相呼应。简单地说,“时空域”的概念,尤其是我们所提出的“时空态图”的应用, 可帮助人们在进行犯罪调查时, 从对犯罪人或被害人活动时程的观察,推导出有助犯罪

12、预防的策略。3. 环境空间(或境空间)是指所有犯罪发生的环境空间。所谓犯罪发生的环境理论研究是近年来犯罪学的热点问题,许多结论在实际应用当中还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不论是警方还是犯罪人都应该注意到, 把握环境机会就是问题解决的一半。 实际上,犯罪防控系统的最前沿问题的研究是警方与犯罪者在“人 - 域- 境”空间上的博弈过程。二、创新警务运行机制、优化警务模式(一)基于人口与犯罪特征的警务管理机制警务工作的综合效能决定了一个城市治安管理的水平。调查表明,大连市警务管理的运行机制还依附于传统管理的模式,并且,许多警察虽然具有现代信息与管理的意识,但由于缺少一种自发的职业精神,没有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

13、有效地继承传统警务工作的经验,合理地认识当前信息化社会人口与犯罪的关系,合理地认识城市化发展对警务工作的需求。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适应大连市社会治安需要的警务-范文最新推荐 -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必须来源于对人口与犯罪特征的系统分析。社会治安的状态决定于人口与犯罪的相互动态关系, 警务管理模式来源于人口与犯罪的动态演化关系, 同时,治安防范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接受程度(治安危机感受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就能明确警务管理运行机制。(二)社会治安系统是一个非平衡开放系统文献 3 分析表明,大连市人口与犯罪的特征和规模属于正常态势并且是平稳增长的(较大的政策与经济波动期除外) ,本地区自然人口增长周期犯罪率的变化验证了这一点。 近十年来,随着大连市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口迁入数量连续多年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