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37622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永昌一小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教学设计教案题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授课年级 :四年级姓 名:冯雪梅二一三年 十一 月 十五日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 7 组中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通过阅 读“成长故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先写 12 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 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 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 这使他真正体会到 “中 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

2、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可以说, “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教学时, 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体会人物的 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 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能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 世界,深入体会文

3、章内容。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 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激情导入2齐读课题3通读全文,整体感悟。4总结板书:中华不振二、精读课文(一)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中华不振”?(二)检查自学1

4、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到哪里) 抓住“打破沙锅问到底”体会周恩来对此事的关注,读出语气来就可以。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 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从他们不同的表现说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 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理解字词的基础上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能说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不必有过难的要求。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 的妇女。抓住反问

5、句,体会表达效果。2. 整合内容,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洋人(得意洋洋)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巡警(耀武扬威)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妇女(衣衫褴褛) 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群众(敢怒不敢言)3. 合作朗读,升华学生情感,深入感受中华不振。师:也许这位亲人是妇女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如刀绞 她原指望也许这位亲人是妇女相依为命的丈夫,她心都碎了 她原指望 也许这位亲人是妇女活泼可爱的孩子,她悲痛欲绝 她原指望 学生: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 而把她训斥了一通。三、总结全文 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周恩来这样的有志之士,才有了今天和平、强大、繁荣的新中国,周 恩来 12 岁那年的沉思,决定了周恩来一生的道路! “为中华之崛起”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也是 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同学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也想想为什么而读书吧!四、布置作业(课件)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不振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