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最新202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373635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最新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最新202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最新202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最新202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最新202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最新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最新202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最新2022高一数学怎么学?老师讲过的数学题,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那么,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怎么写?以下是WTT精心收集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下面WTT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1数学(mathematic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借用数学简史的话,数学就是研究集合上各种结构(关系)的科学,可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严谨的过程是数学抽象的关键。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

2、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数学起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代数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

3、学也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的数学分支。直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数方程。而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西方最原始math(数学)应用之一,奇普现时数学已包括多个分支。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则认为:数学,至少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他们认为,数学有三种基本的母结构:代数结构(群,环,域,格)、序结构(偏序,全序)、拓扑结构(邻域,极限,连通性,维数

4、)。数学被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一般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促成全新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也就是数学本身,而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标。虽然有许多工作以研究纯数学为开端,但之后也许会发现合适的应用。具体的,有用来探索由数学核心至其他领域上之间的连结的子领域:由逻辑、集合论(数学基础)、至不同科学的经验上的数学(应用数学)、以较近代的对于不确定性的研究(混沌、模糊数学)。就纵度而言,在数学各自领域上的探索亦越发深入。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2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

5、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

6、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原来与_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_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3一:集

7、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3、集合的表示:(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8、b、描述法: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_?R|_-32,_|_-32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_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4一、集合知识点1:集合的概念与性质下设考点:集合的

9、表示方法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思路点拨:区分好数集与点集,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尤其是互异性!知识点2:集合的基本关系下设考点:1-集合关系判断思路点拨:方法一:逻辑分析p 化简表达式中寻求方法二:列举法2-已知集合关系,求参数取值范围思路点拨:将集合关系转化为元素关系利用数轴、韦恩图辅助分析p 3-集合子集个数问题思路点拨:确定元素个数确定子集个数注意事项:子集问题勿忘空集知识点3:集合的基本运算下设考点:1-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思路点拨:识别集合认清元素属性化简用数轴、韦恩图辅助计算二、函数与映射知识点1:函数的定义下设考点:1-函数的定义思路点拨:给图像判断画竖线看交点个数2-同一函数的判断

10、思路点拨: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完全相同知识点2:映射下设考点:1-映射的定义思路点拨:任意对唯一确定2-映射个数问题思路点拨:确定好象与原象画出对应关系知识点3:函数的定义域下设考点:1-基本初等函数定义域思路点拨: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号下大于等于零零次幂底数不为零2-抽象函数定义域思路点拨:定义域指“_”取值范围同一个f下,括号内范围相同知识点4:函数解析式下设考点:1-求函数解析式思路点拨:方法一:待定系数法(已知函数类型)方法二:换元法(fg(_),记得求新元范围!方法三:方程组法(f(_),f(-_),f(1/_)方法四:赋值法(0,1,-1,_,-_)2-分段函数求解析式思路点拨:注意复合

11、变量的要求知识点5:求函数值域下设考点:1-求函数值域思路点拨:方法一:基本函数法方法二:分离常数法方法三:换元法方法四:单调性法知识点6:函数的单调性下设考点:1-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思路点拨:方法一:定义法方法二:图像法方法三:复合函数单调性法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2-已知奇偶性求值求参数范围思路点拨:利用奇偶性图像与性质3-已知奇偶性求解析式思路点拨:求哪设哪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总结归纳51.函数的奇偶性(1)若f(_)是偶函数,那么f(_)=f(-_) ;(2)若f(_)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_)f(-_)=0或

12、 (f(_)0);(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_)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_)b解出即可;若已知fg(_)的定义域为a,b,求f(_)的定义域,相当于_a,b时,求g(_)的值域(即 f(_)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

13、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3)曲线C1:f(_,y)=0,关于y=_+a(y=-_+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_+a)=0(或f(-y+a,-_+a)=0);(4)曲线C1:f(_,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_,2b-y)=0;(5)若函数y=f(_)对_R时,f(a+_)=f(a-_)恒成立,则y=f(_)图像关于直线_=a对称;(6)函数y=f(_-a)与y=f(b-_)的图像关于直线_= 对称;(1)y=f(_)对_R时,f(_ +a)=f(_-a) 或

14、f(_-2a )=f(_)(a0)恒成立,则y=f(_)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2)若y=f(_)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_=a对称,则f(_)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3)若y=f(_)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_=a对称,则f(_)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4)若y=f(_)关于点(a,0),(b,0)对称,则f(_)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5)y=f(_)的图象关于直线_=a,_=b(ab)对称,则函数y=f(_)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6)y=f(_)对_R时,f(_+a)=-f(_)(或f(_+a)= ,则y=f(_)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5.方程k=f(_)有解 kD(D为f(_)的值域);6.af(_) 恒成立 af(_)ma_,; af(_) 恒成立 af(_)min;7.(1) (a0,a1,b0,nR+);(2) l og a N= ( a0,a1,b0,b1);(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4) a log a N= N ( a0,a1,N0 );8.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9.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10.对于反函数,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