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筑物消防员介绍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372963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筑物消防员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构)筑物消防员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构)筑物消防员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构)筑物消防员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构)筑物消防员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筑物消防员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筑物消防员介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二、火灾的危害1. 毁坏财物2. 残害人类生命3. 破坏生态平衡4. 引起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三、火灾的分类(一)按火灾中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类,讲火灾定义为A 类、 B 类、 C类、 D 类、E 类、 F 类六种不同的类别。1.A 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2.B 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3.C 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二) 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

2、0 人以上死亡,或者100 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 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 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第二节 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一、消防工作的方针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二、消防工作的原则消防法确立的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计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二、燃烧的必要条件1.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2. 助燃物(也称氧化剂) :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

3、致燃烧的物质。3. 引火源(也称着火源)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三、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1.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 一定的氧气含量3. 一定的点火能量4. 相互作用第二节 燃烧类型一、闪燃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二、爆炸1. 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2. 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是指可燃的气体、 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

4、蒸汽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爆炸上、 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 爆炸下限越低、 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不能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第三节 燃烧过程及特点一、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的物质,其燃烧过程是不同的。二、如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 由于燃烧消耗了氧, 氧浓度降低, 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有焰燃烧转为阴燃。三、蒸发燃烧: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 并不是液体本身燃烧, 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汽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四、动力燃烧: 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 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 遇火源

5、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五、可燃气体的燃烧不像固体、 液体物质那样经熔化、 蒸发等相变过程, 而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任意比例与氧化剂相互扩散混合,完成燃烧反应的准备阶段。第四节 燃烧产物一、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二、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总和称为烟气。三、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不利方面:1. 妨碍灭火和被困人员行动2. 有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3. 高温会使人员烫伤4. 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第五节 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一、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二、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

6、量的现象。三、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四、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五、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和自然对流。第六节 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一、根据燃烧基本理论, 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 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 就可以达到防火的目的。二、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就可使燃烧熄灭。1. 控制可燃物: 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防火性能。2. 隔绝空气: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3.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

7、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定义和分类一、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分九类,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 该类物质为热不稳定物质, 可能发生放热的自加速分解。第二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一、易燃气体:易燃易爆性;扩散性;物理爆炸性;带电性;腐蚀毒害性;窒息性;氧化性二、易燃液体:易燃性(由于易燃液体的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挥发出易燃蒸汽,其闪点低、自然点低,且着火所需的能量极小。三、自然固体与自然液体:遇空气自燃性;遇湿易燃易爆性;积热分解自燃性(

8、硝化纤维及其制品, 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风不良时,分解产生的热量越积越多,当温度达到其自然点就会引起自燃。第四章 消防水力学基础知识第一节 水的性质一、液体与固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容易流动,液体与气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体积不易压缩。二、将 1L 常温水( 20 度)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到100 度,则要吸收热量336kJ 。水的比热容大因而用水灭火、冷却效果最好。三、单位体积的水由液态变成气体需要吸收的热量称为水的汽化热。实验得知, 水蒸气占燃烧区的体积达35%时,火焰就将熄灭。四、处于流动状态的水不易结冰,因为水的部分动能将转化为热能。五、黏滞性在液体静止或者平衡时是不显示作用的。六、当水蒸气

9、温度继续上升超过1500 度以上时,水蒸气将会迅速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七、凡与水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严禁用水扑救。第五章 电器消防基础知识第一节 电工学基础一、电路一般是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二、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三、凡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稳恒电流,简称直流。四、电压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五、电源的电动势指电源力移送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到正极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六、在关联电路中, 要测哪一个元件或那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就将电压表关联在这个元件或这段电路两端。七、电流表一定要串联在电路中。八、万用表使用注意:测量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时,注意“+”“ -

10、”极性。万用表不用时,不要旋在电阻挡。第二节电气火灾一、短路时,在短路点或导线连接松动的电气接头处,会产生电弧或火花。二、接触不良是指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器设备的连接处由于接触面处理不好,接头松动,造成电阻过大,形成局部过热的现象。第六章 建筑消防基础知识第一节 建筑物的分类与构造一、民用建筑是指非生产性建筑如居住建筑。二、钢结构建筑是指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建造,多用于工业建筑和临时建筑。三、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四、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基础、强或柱、楼地层、楼梯、门窗和屋顶等六大部分构成。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一、火灾发展分成初

11、起、发展、猛烈、衰减四个阶段。二、火灾初起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三、发展阶段: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然。轰然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具有突发性。四、猛烈阶段:轰然发生后,室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量加大。五、造成火灾沿水平方向蔓延扩大的主要途径和原因包括: 未设防火分区; 洞口分隔不完善;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一、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依据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 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 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

12、分级 ( GB8624-2006),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别分为 A1A2BCDEF 七个级别。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级别一、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 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一般用小时表示。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一、建筑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二、我国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选择楼板作为确定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基准。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将建筑耐火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以下四类:一级耐火等级,二级耐火等级,三级耐火等级,四级耐火等级。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一、生产、

13、 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 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 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二、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阴燃相邻建筑, 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称为防火间距。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一、防火分区是指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二、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要求增加一倍;当局部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三、防烟分区是指在建筑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分隔而成,且具有一定蓄烟的空间。第七章 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

14、识第一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种设置在建、构筑物中, 用以实现火灾早期探测和报警、向各类消防设备发出控制信号,进而实现预定消防功能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构成。三、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等设备组成。四、当建构筑物内某一被监视现场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产生的烟雾、高温、火焰及火灾特有的气体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立即传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火警信号,经过与正常状态阈值或参数模型分析比较。第二节 防排烟系统:分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第三节 消火栓给水系统一、消火栓给水系统以建构筑物外墙为界进行划分, 分为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