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370317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剂量补偿效应一、Barr小体早在1949年Barr等人发现在雌猫的神经细胞间期核中有一个染色很 深的染色质小体,而雄猫中没有。后来在大部分正常女性表皮口腔颊膜, 羊水等许多组织的间期核中也找到一个特征性的、浓缩的染色质小体,而 男性无。由于这种染色质小体与性别及 X 染色体数目有关,所以称为性染 色质体(sex-chromatin body),又名巴氏小体(Barr body)。这是一种浓 缩的、惰性的异染色质化的小体。雄性也有一条X染色体,为什么不浓缩? 问题的解释来自下列研究。二、剂量补偿效应在果蝇和哺乳动物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纯合的雌性细胞中有相同 的两份,而雄性体细胞中只有一

2、份。可是在雌体与雄体的表型表现上却看 不出任何显著的差别。这种现象的遗传机制是由于存在一种剂量补偿效 应。所谓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指的是在XY性别 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 剂量的遗传效应。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 产生的酶或其他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剂量补偿有两种情 况,一种是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不同。例如果蝇雌性的细胞中两条X染色 体都是有活性的,但它们的转录速率低于雄性细胞里的单条X染色体的转 录速率,因此,雌性和雄性细胞里X染色体的基因产物在量上是相近的。 另一种情

3、况则是雌性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是失活的,所以无论是雌性还 是雄性细胞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是有活性的。哺乳类和人类属于这种情 况。三、Lyon 假说M.F.Lyon提出了阐明哺乳动物剂量补偿效应和形成Barr body的X 染色体失活的假说(Lyon hypo thesis)。其主要内容是:(一) 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只有一条X染色 体在遗传上有活性(activation X,X),另一条在遗传上无活性(inactivation X,Xi)。其结果使X连锁基因得到剂量补偿,保证染色体 为XX的雌性和XY的雄性具有相同的有效基因产物。(二) 失活是随机的。在同一哺乳动物的体细胞

4、中,有些细胞里父源的 X染色体失活;另一些细胞里,母源的X染色体失活。(三) 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例如人类,在胚胎发育第 16 天时 (合子细胞增殖到56千个细胞时)发生失活。某一个细胞的一条X染色 体一旦失活,这个细胞的所有后代细胞中的该X染色体均处于失活状态。(四)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mosaic)某些细 胞中来自父方的伴性基因表达,某些细胞中来自母方的伴性基因表达,这 两类细胞随机地相嵌存在。Lyon 假说得到一些有力的证据,例如,玳瑁猫的毛皮上有黑色和黄 色斑块的几乎总是雌性杂合体。这是由于黄色毛皮(orange,0基因)是黑 色毛皮(black,。基因)的一个

5、显性等位基因,由X染色体所携带。雌性杂 合玳瑁猫(基因型XoXo)的X染色体在发育早期细胞中随机失活。Xo染色体 失活的细胞的有丝分裂后代细胞产生黑色毛皮斑点;X。染色体失活则呈现 黄色毛皮斑点。偶然发现的杂合玳瑁雄猫的染色体组成总是XoXoY,每个 体细胞有一个 Barr 小体。而最有力的支持是来自对各个细胞及其后裔的酶组成或代谢活性的 研究。在这类研究中以X连锁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最具典型性。 酶活性的测定是当取自GdA/GdB杂合妇女的皮肤细胞原始培养物时,电泳 图谱上出现A、B两种条带。后来检测单个细胞的培养物时(克隆培养), 它们或者完全表现为A型条带,或者完全为B型条带。在

6、取自6个杂合妇 女(GdAGdB)的54个克隆培养物中,发现有24个产生了 A型酶(Gdp失活), 30个产生了 B型酶(GdA失活),(图3-7)。人类另一种X连锁的遗传病自毁容貌综合征(Lesch-Nyhan syndrome)是X染色体上的次黄嘌吟磷酸核糖酰转移酶(HPRT)基因缺陷。 从HPRT+ / HPRT-的杂合体妇女身上取得的皮肤细胞在体外培养,使每个细 胞分裂形成细胞克隆。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将近一半的细胞克隆产生HPRT, 另一半克隆则没有HPRT。由此也验证了 Lyon假说的正确性。此外,细胞学的研究发现Barr小体的数目正好是X染色体数目减1。 设X染色体数为n,则Barr

7、小体数目=n-1。XXX女人的体细胞间期核中有 两个Barr小体(3-1=2) ; XXXX女人中有3个Barr小体(4-1=3)。因此可 以类推在XX、XXX和XXXX个体的核内都同样地只存在一条有活性的X染 色体,因为Barr小体的浓缩状态就相当于女性细胞一条X染色体的基因 的失活。培养.:3-7眼己一平有AB表型的G-6-FD性质范电泳册 間比总窿代之前的一份培养物,撮示胡帝軒険 带仅在-昭隆1* 2-, 4s 8s 9中显挤A.:快土克 隆3s 6-, 丁炉昼峦总之,X染色体在哺乳动物中的失活是指在任何二倍体的哺乳动物细 胞中,无论存在几条X染色体,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保持活性。这个过程

8、 使X连锁基因得到剂量补偿,保证染色体为XX的女性和XY的男性具有相 同的有效基因产物。X染色体失活是发育过程中独特的调节机制。该机制调节着整个X染 色体上基因的表达。在人类X染色体上,涉及到15 000万个碱基对和几 千个基因,都是细胞的活性所必需的。近年来,人们对X染色体失活的机制和Lyon假说的实质的认识有了 新的补充和发展。四、X染色体随机失活的分子机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X染色体失活的本质有了一些新的 认识,特别是对人类X染色体失活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 展。(一)大多数的X连锁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表现为稳定的转录 失活,但并非整条X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均失活

9、。在X染色体的短臂远端 编码细胞表面蛋白的基因MIC(由单克隆抗体2E、F鉴定出的抗原)、 XG(Xg血型)、以及甾固醇硫酸酯酶基因STS是逃避失活的,还有与Y染 色体配对的区域内或处于附近的基因,也有短臂近端或长臂上的基因,这 些基因既可由 Xa 也可由 Xi 表达;其中有定位于 Xp21.3Xp22.1 的 ZFX 基因(与 Y染色体上的锌指蛋白基因ZFY同源的序列),位于Xp11的 A1S9T(与小鼠DNA合成突变互补的序列)以及最近在长臂Xq13上发现的 RPS4X基因(核糖体S4蛋白)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还有一个同源序列RPS4Y 的基因。此外,在失活X染色体上还发现了一个可转录的X1

10、ST基因,该 基因可能与 X 染色体失活机制有关。(二)在失活的 X 染色体上,表达的基因(逃避失活的基因)与失活基因 是穿插排列的。这意味着失活基因转录的关闭不是由它们所在的区域决定 的,而是与某些位点有关(图 3-8)。TC CYBrHFRT 匚G6PD 匚(三)在X染色体上存在一个特异性失活位点,即所谓X失活中心(X inactivation center,XIC)。最初的线索是来自X染色体异常的突变小鼠, 它们的X染色体不出现失活,同时观察到这些X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特定区 段。于是把这个长约680 kb1200 kb的区段称为X染色体失活中心。小 鼠以Xic表示,人以XIC表示。该失活中

11、心可能产生一个失活信号,关闭 X染色体上几乎所有基因的转录。Brown等(1991)用分子杂交方法,以 Xq11q12区域的DNA为探针,对一组带有结构畸变的X染色体的杂交细 胞系的DNA进行杂交,将XIC较精确地定位在Xq13,继而,他们又在XIC 的同一区域内鉴定出了一个新的基因即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子(X inactive specific transcripts,XIST),与 RPS4X 相邻。研究表明 XIST 的表达产物是一种顺式作用的核RNA,而不编码生成蛋白质。而且发现只 有在失活的X染色体存在的情况下,才有XIST的转录。有活性的X染色 体上不表达。XIST转录物的大小在人

12、类中是17 kb,小鼠是15 kb,两者 间的同源性很低。关于XIST的功能尚不十分清楚。XIST可能是在XIC位 点内与其他相关基因共同作用,使X染色体上的大部分基因失活;XIST 产物可能作用于XIC,而XIC则产生某种物质与诱导失活的分子相互作用; 但也有可能是外源的调节分子作用于XIC,引起失活,然后使失活的X染 色体表达XIST基因;即有可能XIST不直接参加失活,仅仅受失活的影响。 研究表明,小鼠胚胎在X染色体失活前都发现有XIST基因的转录产物, 预示该基因可能对启动X染色体失活起作用。总之,上述这些研究结果改变了人们对莱昂假说的传统观念,把X染 色体失活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3、。随着X染色体上克隆基因的增多和 研究的不断深入,也许发现逃避失活的基因还将增加。毫无疑问,作为失 活中心的候选基因XIST的发现和克隆,以及X染色体失活中心的定位, 为X染色体失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和重要线索,从而在分子水平 上对莱昂假说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不言而喻,在一个动物的生命周期中,X染色体活性应存在着由失活 和重新激活的循环。早期雌性胚胎中两条X染色体都有活性,失活发生在 特定的发育阶段。在鼠中,受孕后第46天;在人中是胚胎发育至第16 天以后其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除生殖细胞外,在这个个体随后的整 个生命中,每条X染色体在以后的有丝分裂中,保持它的活性或无活性状 态。而在雌性生殖细胞中,已失活的X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