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369652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黄道婆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织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一起看看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本课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

2、、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具准备: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准备 1、你认为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 检查词语 ()听写 虐待 漂泊 思念传授 歌谣研究 创造 推动 认真 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把段

3、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 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 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 讨论结果:(1)总结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播放民谣) 1、 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黄婆婆

4、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黄婆婆为什么要教这儿的人织布) 二、 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 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三、 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 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2、 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 学生读句子。 演示: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段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的书上。 ()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演示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 从中你感受到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 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四、 自主归纳 演示: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 、 、 、等方面。 五、读写结合 、你对集体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发言。 六、 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

6、讲给大家听。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借助资料书掌握本课的生字及生新词,并理解积累。 2. 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 3. 了解黄道婆的经历以及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教学重点: 了解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民谣,你知道了什么(人物:黄婆婆) 师板书课题 、生出示课下搜集的资料。(师评价) 出示幻灯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从这两小节知道了什么 生:黄道婆是中国历

7、的“棉神”。 生:人们为黄道婆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并提名“先棉祠”。 生: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读完这两小节,你有哪些疑惑(生讨论交流,提出疑惑)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学习课文第二段,出示幻灯片,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决心冲出牢笼”看出她又怎么样的性格特点)生说师板书:勇于反抗的精神 2、出示幻灯片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百感交集”是么意思她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她在家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不

8、愿意想起往事;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不能不思念;家乡非常贫穷,人们劳作辛苦,如果传授先进的植棉技术和纺织技术就好了;体现了她热爱家乡和人民。) 、学习课文第五段,出示幻灯片 、在家乡,黄道婆无私的想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他耐心的教人们用新式的工具纺纱织布。(突出她无私贡献的品格) b. 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了一套轧籽、弹棉、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勇于创新) 4. 教师总结:就这样,在黄道婆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下,图案生动、色彩鲜明的“乌泥泾被”应运而生,不久就闻名全国,赢得了“衣被天下”声誉。出示幻灯片欣赏松

9、江布 5. 当黄婆婆逝世后,人们怎么纪念她的呢出示幻灯片 (生说师总结:凑钱公葬她;建造了一座祠堂;重修她的坟墓;种树、见墓园;北京博物馆里陈列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黄婆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让人敬佩。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或者讲给父母听,有机会还可以去瞻仰黄婆婆的塑像和看看松江布。 板书设计: 黄 道 婆 棉神 传授棉纺技术无私奉献 革新棉纺工具 勇于革新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了解作者是如何

10、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个体思考,全班交流中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2. 在读中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并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潜心品读中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突破: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明晰为了捐献飞机常香玉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第二步,抓住文中相关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潜心品读探究,感受艺人的爱国情怀,并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多

11、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猜猜她是谁 (课件出示黄道婆、南丁格尔、常香玉的图片) 2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捐”) (2)常香玉捐飞机的动力是什么(板书“爱国”) 二、自读课文,感受常香玉所为 1.教师谈话导入:是的,爱国情怀犹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常香玉就是在这种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做出了捐献飞机的壮举。那么常香玉是怎样克服困难捐献飞机的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自然段想一想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克服困难捐献飞机的 试着给每件事拟个小标题。 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拿积蓄、卖车房

12、、送孩子、不特殊、劝别人)三、精读课文,感受常香玉精神 1.导语:常香玉为了捐飞机做了这样五件事情,那么捐飞机困难大吗课文第几自然段写了捐飞机所遇到的困难(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导学法 (1)教师讲述:我们读书时,会对文章中的一些字、词、句、段,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把这些体会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就叫写批注。 (2)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中老师写的一些批注,引导学生给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写批注。 ()用写批注的方法,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导语:写批注是特别好的读书方法,学会写批注就走进了读书的殿堂,我们现在就用写批注的读书方法开始下面的学习。 课件出示:在这些困难的克服中,最打动你心

13、灵的是哪件事默读相关语段,圈圈画画,写下自己的感受。 (4)学生按要求学习,练习写批注 (5)全班交流,抓住文中相关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潜心品读探究,感受艺人的爱国情怀。 教师相机指导以下两句: 为了节省开支,常香玉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睡地铺,从不因为自己是社长和名角搞半点儿特殊。每场演出,常香玉都一丝不苟,扮相、表演都十分精彩传神。 母子连心哪!临走时,她看到几个年幼的孩子恋恋不舍的目光,眼圈不禁红了起来。但一想到就要进行的义演,她硬起心肠,头也不回地走了。 配乐情境引读: 导语:常香玉为了不影响演出,把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全部送到保育院。此时常香玉的孩子才刚刚七岁,七岁的孩子并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捐飞机,但她知道妈妈为了捐飞机,要离开他们,她问妈妈:“为什么你要捐飞机为什么你要丢下我们”看着孩子责备的目光,常香玉心如刀绞(点名让一个学生读) 导语2常香玉第二个孩子只有五岁多,五岁的孩子不懂什么事,但她知道妈妈要走,她急了,一把抓住妈妈的衣襟,大声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喊:“妈妈,妈妈,不要走,我要妈妈!”看着孩子哭红的小脸,哭肿的双眼,常香玉心如刀绞(男生读) 导语3:常香玉第三个孩子只有三岁,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