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368367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词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李清照词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李清照词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李清照词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李清照词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词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词两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学目标】1读懂两词词意,感受李清照词婉约、含蓄、雅致的风格。2分析意象,感受意境,概括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来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读懂词意。感受诗词意境,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的情感态度。【教学难点】理解易安词凝练含蓄、清新雅致的词风。【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探究法一、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甄嬛传没?学生回答:看过。老师:还记得甄嬛传的主题曲吗?哪位同学起来哼唱一下?学生哼唱,如没有学生能唱,老师可以代之。老师:这首词是唐代温飞卿的菩萨蛮,是典型的闺怨诗,描写的是一位宫女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李

2、清照的醉花阴也是一首闺怨词,相较温词,李清照是如何表达自己思人之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醉花阴。二、作家作品常识1昨天大家查阅了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作者李清照?学生回答:略备答内容: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北、南宋相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有易安集漱玉词传世,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李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李清照词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

3、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温婉曲折,清丽隽永。后期的词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和惆怅。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初步感知,诵读全文我现在就一起来诵读这首醉花阴。老师与学生齐读课文。2词语释义大家读得不错,不知道这些词大家能理解其含义不?现在请同学们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一下

4、词语辨析。PPT展示预习题目,学生口述完成: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永昼:漫长的白天 销:焚烧 初透:刚刚透露出 盈:多,满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乍:初,刚刚 还(hun):返回将息:调养,保养 敌:抵挡 损:同“煞”,极,极点。 堪:能够怎生:怎样 得:能够 黑:到天黑 次第:光景,状况3再读课文,读准节奏现在大家已经梳理了词意,我们再读一遍,请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4文意概括(1)大家已经读了两遍课文,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上阕写重阳节时候,作者独自在家的情景。下阕写作者独自饮酒赏菊的情景。四、解读文本,把握情感(一)找准诗眼,把握情感大家了解了这首词的内容,能读出作者的感情不?

5、那些词语能表达作者的感情?学生回答:愁,凉,销魂,瘦老师追问: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学生回答:忧愁,悲凉之情。老师追问:你们认为表达这首词情感的核心词语,也就是“诗眼”是哪个?学生回答:愁(二)问题引导,解读上阕1大家已经明确了“愁”是这首词的诗眼,那么,李清照是如何展现这个“愁”字的呢?请大家再读上阕,明确作者写“愁”的思路和方法。学生齐读上阕。2老师问题引导:(1)作者是如何展现“愁”感的?学生回答:开篇,作者就用“薄雾”和“浓云”渲染阴郁、沉重的气氛。追问:“永昼”是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永昼”指漫长的白天,说明作者愁思之长,百无聊赖。(2)于是作者在无聊之中做哪些事情?学生回

6、答:看着瑞脑在香炉里燃烧。追问:请大家联想一下她的表情?学生回答:发呆,眼神呆滞。追问:她在干什么?学生回答:略(3)重阳节应该干吗?学生回答:登高、插茱萸、赏菊花、喝雄黄酒。追问:有人陪她过重阳节没?学生回答:没有她的呆滞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之情。(4)还有哪里表现出作者的孤独寂寞?学生回答: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追问:如何解读这个“凉”字?学生回答:这个凉字不仅仅写枕头和被褥的凉,更体现出作者的心凉。寂寞的凉。 追问:为何她会特写枕头和被褥呢?学生回答:背景介绍,这首词是作者新婚一月余后所写,而这种寂寞的凉正反映出她对丈夫的思念,所以作者特写枕头和被褥,以表达自己思夫之情。3小结过渡:这首词

7、上阕通过渲染阴郁沉重的气氛,描写闺房冷清孤寂的情境,表现出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那么作者在寂寞之时,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来读下阕。(三)问题引导,解读下阕1请大家齐读下阕,勾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学生齐读、勾画。2问题引导:(1)孤独一人的李清照是如何过重阳节的?学生回答:喝酒赏花 追问:哪里看出作者赏花的?学生回答: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说明作者在赏花;而暗香盈袖也印证了花的存在。(2)“暗香盈袖”如何理解?学生回答:暗香满袖追问:为什么作者要强调暗香“盈袖”?学生思考,老师点拨:暗香满袖,说明香味浓郁,而且悠长,这悠长的香味就像作者的思绪一般,在心头萦绕不绝。这说

8、明作者对丈夫的思念连绵悠长,不可断绝。(3)“帘卷西风”在尾句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西风”是为“秋风”,既照应上文凉意,又渲染出萧瑟气氛,更加表现出作者心中的苦思之情,为最后的“瘦”字张本。(4)说到着“瘦”字,它被历代文人盛赞为此词最精妙之处,以至于亦被称为才子的赵明诚,李清照的丈夫,连写数十阕来比试,却没有一个词儿能媲美这个“瘦”字。你们认为这个字妙在何处?学生回答:略明确:作者此处使用了移情手法。“瘦”有瘦削、憔悴之意,作者苦思丈夫而夜不能寐,百无聊赖却无从排解,心中忧伤烦闷,于是看到黄花,仿佛黄花也和她一样瘦削、憔悴,因此作者也用“瘦”写黄花。同时,作者将自己的“瘦”和黄花的“瘦”进

9、行比较,以突出自己比花更瘦,作者苦思丈夫的忧郁憔悴之情自然就跃然纸上。小结过渡:大家读出了醉花阴中的愁和作者对丈夫的思,对李清照的词风有了一定了解,而下面的声声慢同样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作品,而且较醉花阴更为精巧、有味,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声声慢,感受一下这首词和醉花阴有什么异同之处。五、拓展提升,深入探究细品本词,讨论探究本词的语言具有什么样的风格?讨论明确:1凝练含蓄这首醉花阴没有明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开篇薄雾浓云渲染阴郁之情,“永昼”一词道尽了她无尽的相思;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玉枕纱橱之凉,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空漠凄凉;用“东篱”典故写出内心

10、闲愁,而这闲愁又如暗香一般悠长连绵;最后用一“瘦”字移情,塑造了一位苦思不得,面容憔悴的思妇形象。2清新雅致醉花阴求的是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情趣。李清照大胆选用民间口语入词,又大胆地把“将息”“得黑”“次第”“了得”等在当时看来又粗又俗的字眼写进词里,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从而达到推陈出新、化俗为雅的目的。肖像刻画上,李清照处处营造一种雅致:无论是在薄雾浓云中熏香也好,玉枕纱橱的清凉也罢,都脱离了词俗艳的风格。化用陶潜典故,天然浑厚,描绘出东篱把酒的闲适,暗香盈袖的淡雅。移情黄花,人花同“瘦”的形象,更将这种“雅”凸显出来。六、课时作业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薄雾浓云愁永昼:漫

11、长的白天(2)瑞脑销金兽:瑞脑,一种香料;销,燃烧,焚烧(3)半夜凉初透:刚刚透露出 (4)有暗香盈袖:充满,多2填空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和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和_。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号_居士,她著有词集_。“寻寻觅觅,_,_”是她的词作_中的名句。答案:词周邦彦姜夔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漱玉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3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是怎样突出重阳节的节令特点的。词中写初秋的时候白天还很长,气候已经开始变凉,尤其是夜里会更觉得凉意袭人。这时西风不断地吹卷着

12、窗帘,东篱边的菊花正在开放,是紧紧抓住初秋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秋天的节令特点4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板书设计:薄雾 瑞脑销金兽 上 渲染 永昼 百无聊赖 阕 浓云 漫长 寂寞 思念 凉初透(又)重阳 愁 闲 孤独失落 东篱把

13、酒黄昏直接 销魂 下 抒情 瘦 萧瑟 连绵不绝 阕寓情于景 帘卷西风 暗香盈袖声声慢【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生平及有关背景材料。2、培养独立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悲怀愁绪。【教学重点难点】1、鉴赏词的意象,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法,培养独立鉴赏的能力。【教学策略选择】1、诵读品味法2、情境渲染法3、自主探究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学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处学生跟随老师齐背)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愉悦、开心)对,此词描述的是她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闲适生活。今天我们又要和这位老朋友见面了。这位老朋友是谁呢?(李清照)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她的哪些词作?(如梦令一剪梅浣溪沙)【依学情而定,上述再回忆一首即可】【预设:(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愁,相思)这一首写于少妇时代。她与丈夫赵明诚短暂离别徒增的相思愁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