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文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36188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下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下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下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下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下文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文第一单元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年 级四年级学 科语文执教者陈 亮课 题1、古诗词三首课时安排3课时教 学 目 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让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美的情趣。资 源 准 备Ppt课件、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教 学 过 程资源应用第一课

2、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检查自学。指读全诗。(正音)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句意:一群群鸟全

3、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3背诵全诗。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六、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第二课时望洞庭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

4、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如: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如: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如: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课件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

5、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

6、: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你理解得真不错。(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问: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问: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说: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二)教

7、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遥望:远望。)师说: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师问: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学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师:这首诗意境很美,

8、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

9、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五、板书设计: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第三课时忆江南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旧曾谙 红胜火 忆江南 好:美好 旧曾:以前

10、、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六、课堂作业 1、朗读 2、背诵 七、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示自学提示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课件出示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多媒体出示教学反思与 建 议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年 级四年级学 科语文执教者陈 亮课 题2、桂林山水课时安排2课时教

11、 学 目 标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5、通过学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资 源 准 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资源应用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12、,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观察图画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

13、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体会最后一句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