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361766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概述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 出“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以及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 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 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按照关于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 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1 2010) 1045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我院将作 为部属(管)综合医院与重庆市两家医院建立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同时作为联合 省内14家医院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集团的牵头单位(合作主体医院),还将建 设以我院为核心的远程会诊平台。(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持续增长以及环境的恶化,需要提

2、供医疗服务的病患或亚健康人群 数量越来越多。在某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医疗机构正面临越来越 大的压力;在大部分较边远及医疗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中,医疗专家显得如此珍 贵稀少。很多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区域中心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因此,医疗行业需要向一个新的愿景迈进,即让整个医疗行业的所有成员都 能够无缝地连接交互的数据、信息、知识和流程,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行业 生产率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有助于在医疗行业成员之间建立起协作 式的关系,提供安全的、价格低廉的、便于获取的医疗服务。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医疗卫生系统对远程应用的需求与日剧增。加快 推进各项远程应用,是推

3、进区域一体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行业管理体系建立 的应用举施;也是实现行业协同、增进知识经验共享,优化配置区域医疗资源、 促进行业机构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应用;还是整体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均 等性”,推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总目标的,解决人民群众当前反映 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手段;更是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促 进健康管理型服务体系建立的主要承载平台。在国家试点项目的推动与要求下,我院将结合自身特点建设统一的远程会诊 平台,以承担国家的试点项目:以部属(管)综合医院与重庆市两家医院为核心 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以及以我院为核心的集团医院远程会诊系统。部署先 进的数字化

4、远程会诊设备和应用系统软件,选聘相关专家建立医院专家库,为基 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二)项目建设原则与目标建设原则1. 系统化原则: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要求, 充分考虑各分系统的互相衔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配置。2. 需求化原则:系统建设必须以远程会诊等需求为核心,面向实际业务需 求,面对不同层次需求,以满足各医院对远程医疗系统的应用需求。3. 标准化原则:系统平台在全面支持国家、卫生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融 合并交叉支持开放的国际和行业标准,包括数据标准、业务规范标准及各 类通信协议等。系统体系结构要具备开放性和规范性,系统平台统一运维、 统一管理,既要保证不同

5、的医疗服务机构均可低成本地接入系统,加入远 程会诊体系;同时又能满足系统平台方便接入其他相关系统体系。4. 先进性原则:在系统设计理念、技术实现和设备选型上选用先进成熟的 技术成果,集成应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综合创新服务模式,保证系统 的先进性。5. 兼容性原则:系统平台要求能够兼容现有资源,系统设备的选型要充分 考虑兼容性,确保系统能够与未来升级换代产品及其它厂家产品的无缝集 成,并在考虑到系统平台不断升级换代后的向下兼容性。6. 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必须立足于当前应用需求和相关技术的发展, 充分考虑未来的应用需求的增长和发展需要,能够不断扩展应用规模与服 务类型,使系统建设具有较好的继

6、承性和可扩充性。7. 开放性原则:系统设计要采用平台化的建设思路,采取开放架构,支持互联互通,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功能扩展接口、数据交换接口等,便于系统可维护性、可修改性的提升,整合多种系统的数据以提供相关应用, 并根据业务需要,支持低成本地横向、纵向地扩展系统。实现系统的灵活 性、模块化、厂商无关性、扩展性等设计思想。8. 安全性原则:信息及系统安全建设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系统 设计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结构和产品,注重安全系统、管理系统的配套 建设,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要求远程会诊平台系统支撑数据层面 可以支持更细粒度的安全性,用户权限可以控制到数据模型的一个属性,以确保医疗卫

7、生信息在非常复杂应用环境的高安全性和隐私性。9. 经济实用性原则:实现厂商无关性,避免厂商捆绑,通过最优配置软硬 件资源,确保系统做到质优价廉。建设目标建设完成卫生部试点项目与重庆市多家医院联接的关断远程会诊系统和以 我院为核心的集团医院会诊系统。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专科(影像、心电、 病理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数字资源 共享、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功能,形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 实用的远程会诊平台。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有效加强医 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题。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会诊设备和应用系统软件

8、,开展远程会诊活动,建立 专家资源库,为对口医院和集团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和技术帮带。依托公共通 信网络建立满足远程会诊业务的远程会诊专用网络,带宽不得低于10M。扩展、 整合已有系统资源,并可把远程会诊系统与卫生行政部门应急指挥视频平台互联 互通,满足在应急状态下把医院救援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的 需要,实现视频指挥调度和专家紧急会商。将远程会诊系统平台未来的远程应用 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集成,包括在其支持下实现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身 份鉴权管理、数据标准管理等基础服务、以及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应用、影像库、 知识共享、业务协同等功能应用。二、系统功能描述建立统一的远程会诊系

9、统平台,支持完成卫生部【高端远程会诊项目】中所 要求的内容,以及集团医院远程会诊业务需求,平台建设具备持续性、SOA架 构、伸缩性、业务集成性等特点,系统设计遵循安全、实用、先进、易维护、可 扩展等原则。对参与远程会诊的人员应有明确的角色界定及相应的权限分配,对 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有规范的业务流程和功能模块支撑,保障远程会诊个参与方实 现信息对称和无障碍的沟通,以达到满意的应用效果。远程会诊平台中要建立远程会诊管理中心,以协调平台整体的功能运营与业 务协作。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数据中心,以存储管理和分析业务流程中所需及所产 生的各级各类数据,并可保证既有数据安全无缝的迁移,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 远程

10、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 个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考虑到数据中心数据的重要性还要考虑建 立远程医疗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及容灾体系。建立至少1个远程会诊中心室、 远程监护病房、手术示教中心及远程教学中心等,通过部署先进的病历资料采集、 视音频实时传输、会诊资料管理等设施,开展高质量的远程医疗及教学工作。完 成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监护、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互动式远程教育、远 程学科合作、远程手术指导、医学影像、心电实时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 理切片等高端远程会诊业务。建设完成参与试点医院及集团医院的远程会诊室(设施)的建立,并将其接 入平

11、台,三级医院的接入线路使用专线接入,带宽不得低于10M。建立业务标准、数据标准与运行标准,对达到建设标准(包括会诊室、设施 条件、人员基础等)的医院准予接入平台。将远程会诊系统平台与省部级及以上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相集成。并能 兼顾未来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相集成,包括在其支持下实现统一的信息安全管 理、身份鉴权管理、数据标准管理等基础服务、以及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应用、 影像库、知识共享、业务协同等功能应用。一) 系统架构软件系统运行环境:(1) 操作系统:服务器端采用unix或linux系统产品,客户端采用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2) 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3) 中间件:采

12、用当前业内主流产品,符合国际及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核心(关键)中间件,需得到国家指定机构的评测与认定。(4) 其他安全类产品:采用当前业内主流并符合国际及国家相关认证标准 和规范的安全类产品,要求能够保证其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升级及维护服 务。平台建设基本硬件环境:(1) 网络产品:支持出口 100M以上,广域接口4个,局域接口20个的 路由器;100M防火墙;及三层交换机。要求能够与医院现有的网络 设备完全兼容。(2)网络专线服务:与省外医院间至少包含2年以上的10M数字专线运 维服务,集团医院内部要求2年以上不得低于4M的数字专线服务。(3)系统核心服务器:包括数据库、中间件等,要求设备高

13、安全稳定,强 大的多进程的并发处理功能。(4)存储设备:用于储存系统所需及所产生的各类数据,要求具备充分的 可扩充性,并支持数据的迁入、导出。(5)高清音视频系统:(6)病历、胶片扫描仪:(7)数字化病理切片扫描系统:(8)各类终端设备:PC机及打印机、各类显示输出设备(显示器、电视 等)(9)远程会诊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及容灾设备所有硬件设备均包含3年以上原厂质保,并保证所有设备均可与其他厂 商的同类产品相兼容,可无缝连接。计算机类产品需包含正版操作系统。远程会诊环境建设:会诊室的总体装修原则:采用亚光材质,减少光线干扰;色彩协调舒适,尽 量采用米黄、淡蓝、浅灰等中性色调;采用吸音材料,创造

14、良好的声学环境;安 装视频会议专用灯具并独立设置开关,以保证色温及室内的光线亮度的调节。二)系统功能描述*远程会诊Lq交互式远程会诊4离线实远程会诊远程会诊系统远程影像诊断”J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uJ远程会诊系统功能示意图远程医疗系统包括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远程专科诊 断子系统、远程监护子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育(包括远程手术示教)系 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子系统、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等。每个系统的功能 应至少包含(但不限于)如下的具体需求描述。远程会诊管理系统远程会诊管理系统用于远程会诊过程及相关信息的管理和维护,会诊申请医 院可查询会诊专家的信息、预约申请远程

15、会诊和浏览已经完成的远程会诊相关信 息;会诊中心可审核远程会诊申请资料,协调和完成远程会诊工作;维护医院的 专家库。按照实现方式,远程会诊包括交互式远程会诊和离线式远程会诊。交互式远 程会诊,即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与远程会诊管理系统,实现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 患者间的实时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患者的临床需求,实现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 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支持会诊专家对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进行远程 控制;针对危重症患者,支持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传输,为会诊专 家提供连续、动态的诊断依据。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的 非实时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申请医生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

16、资料;会诊专家 根据实际情况,非实时浏览会诊盛情信息和病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 申请医生在浏览会诊报告。按照实现功能,远程会诊可分为普通远程会诊和急重症远程会诊,即在不同 的场地环境实现和完成远程会诊服务。本系统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1. 用户管理管理和维护平台中的各级各类用户(用户至少包括会诊专家医院管理员、会 诊专家、会诊申请医院管理员、会诊申请医生、会诊中心调度员、系统管理 员)。系统登录:支持指纹、身份证、用户名等多种身份的用户认证登录方式。权限分配:支持多级(至少二级以上)的权限分配方式,并支持细化到任意 数据模型的某个属性的权限控制。个人设置:用户可设定自己的桌面风格和参考数据集,系统为其保持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