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3604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中医的五脏对应五液:泪为肝之液,涕为肺之液,汗为心之液,唾为肾之液,涎为脾之液。 如果身体的液体出现异常,就可能预示着五脏出问题了。比如有些人经常会迎风流泪就是肝 的问题;很多老年人到了冬天就流清鼻涕不止,意味着肺气虚;很多人动不动就会大汗淋漓, 就是心的气血虚了。如果一个人经常流口水,就是脾虚了。心、肝、脾、肺、肾五脏之液。那什么是五脏之液呢?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泪为肝之液, 涎为脾之液,涕为肺之液,唾为肾之液。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人的身体状况。一、汗 “汗”字的结构为,左边为“水”,右边一个“干(gdn) ”。这里的“干”发四声,解释成: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

2、躯、线。可以理解为身体躯干中产生的液体。汗是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 “汗者,精气也”。说明汗,其实是人体的精气所在。中医也有在内为血,在外为汗之说。 由于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因此,也印证了,汗为心之液。在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在人体五脏当中,心为皇帝、君主,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在西方,总认 为心脏没有思想,只有大脑在思考。后来,人们通过心脏移植术才逐渐发现,接受心脏移植 的一方,思想行为或多或少地与供体相似,这时西方医学才不得不认为,心脏也是有思维的。 而早在几千年前,先辈就已经认识到这点了,这不能不说中医的高明和伟大。那人在

3、什么时候会出汗呢?正常情况下: 运动时; 情绪激动时; 环境温度高时;非正常情况下: 被惊吓; 夜间盗汗。既然汗为心之液,就说明,汗与心脏的活动密不可分。正常情况自不必多说,下面来看 看非正常的两种情况。第一,当人被惊吓时出的汗,通常是冷汗。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通常形容这种情况为“吓了一身冷汗”。这种冷汗,多指畏寒、 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很多白领都 有手心爱出冷汗的症状,这多半是身体阳虚所致。人体的阳气不足。“所谓寒者,非曰外寒, 正以阳虚内

4、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故大惊大恐大 惧,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又如病后产后,或大吐大泻失血之后,亦必 多汗出,以阳随气去之故。第二,夜间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 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盗汗有生理 性和病理性之分。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小儿盗汗和成年人盗汗。小儿盗汗:如无器质性的疾病,多是由于晚间吃的过饱和室内温度过高,被褥过厚所致。很多年轻的家长生怕孩子会 饿着,所以,到晚上拼命给

5、孩子喝奶。孩子本为纯阳之体,相对而言,怕热不怕冷。高热量 的食物进入体内后,必然会导致孩子内热而出汗,一出汗就踹被,结果室内的寒气就顺着孩 子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体内,从而导致小儿经常的感冒。成人盗汗:很多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晚上也经常容易盗汗。这种情况多由于心火过旺,精神压力大所致。汗为心之液, 到了晚上,本应肾水上来,把心火降下去。但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过大,很多人到了晚上心里 还想事,如果肾水充足还好,一下就把心火灭了。但恰恰是很多人心火旺,肾水又偏偏不足, 因此很容易形成盗汗。这就是心肾不交。盗汗的人,多半还容易失眠。汗在外为汗,在内为血。过多地盗汗,必然造成阴虚。因此,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

6、可以缓解盗汗问题。当 然,如果找不出问题所在,可以考虑脊椎的问题,它也容易引起盗汗。二、泪“泪”字左边是一个“水”,右边是“目”。从结构上很好理解。如果汗是躯干流出的液体,那泪就 是由眼睛流出的液体。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视。因此,既然泪为肝之液,那一 定和肝血有关。从生理结构来看,在眼球外上方有泪腺,分泌出来的液体就是泪。泪水是以 血为原料,由泪腺加工而成。泪水从泪腺中排出后,进入位于结膜内的泪囊。然后再排入泪 管。泪水中99%为水,尚含有盐0.6%,能溶解细菌的溶菌酶,少量蛋白,免疫球蛋白A等。在正常情况下,泪水的分泌物量一般为足够湿润结膜与角膜表面,防止干燥为宜。如泪 腺产生的泪

7、水过多,超过泪道正常排出量,跑出眼眶,流到面颊,就叫流泪。泪水除湿润角 膜和结膜防止干燥外,尚有消毒和杀菌作用。由于泪腺和人的鼻腔和口腔相连,因此,当哭泣时,有时泪水会流进嘴里。当眼泪水流到嘴里,人会感到咸味。泪水为什么是咸的 呢?科学家用微量分析的方法发现,在人们的泪水中,99%是水分,1%是固体,而这固体一半 以上是盐,怪不得它有咸味呢!原来,在眼球的外上方有一个小手指头大小的腺体,叫泪腺, 泪腺用血做原料,经过加工后就制造出了眼泪。在人体的血液、体液和组织液里都含有盐分, 用血做的眼泪里有盐分就不奇怪了。盐在血中占0.9%,在泪水中占0.6%。泪水中不仅含有 盐,还含有能够溶解细菌的酶,

8、对眼睛有杀菌和轻微消毒的作用。另外,黑眼珠表面经常涂 了薄薄的一层眼泪,能润湿角膜,使它不致于因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而干燥混浊。不管泪水还是汗血,都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都是身体血液的一部分。那人体在什么情况 下会流泪呢,一般而言是两种情况,一是反射性流泪,比如受到外界的刺激,像切洋葱,遇 到大风等,还一种是因情感流泪。今天主要讨论后者,情感流泪又分为两大类:一是悲伤, 二是激动。但两者的意义是不同的。人的喜泪量大,味道很淡;而悲泪、怒泪则水分不多, 味道很咸,原因在于受刺激的是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因此,悲伤时,流出泪水,有利 于健康。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既然泪为

9、肝之液。肝在人体当中,是最大的解毒器官,因此,当人处于极度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实际是人体的 一种自保性解毒。眼泪证实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很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女人比男人少得因神经紧张而诱发的梗死和中风。男性流泪的频率是女性的1/5,因而男性患溃 疡等病较女性多。女性眼泪中催乳激素高于男性,这种激素差异很可能是女性特爱流眼泪的 原因之一。事实上,受了委屈或被悲痛折磨时挥泪痛哭,能把心中的痛苦发泄出来,对改善 情绪非常有益,该流泪不流泪,是引起溃疡病、高血压、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女人比男人 长寿,当然原因很多,其中女人的例假和爱流泪,都是人体的一种解毒表现。随时的解毒, 使毒素不容易在体内

10、蓄积,不会导致人生大病。三、涎(xidn)“涎”的字结构为,左边是“水”, 右边是“延”。什么意思呢?可以理解为延长的水。那延长的是什么地方的水呢?中医认为, 涎为脾之液。可以说,涎,也就是口水,或称哈拉子,实际上是脾之气的外在表现。涎和唾 都在口腔中,形成口腔之中的液体,但二者是有差别的。涎为液体中较为清亮的部分,而唾 则是较为粘稠的部分。下面分析一下涎,有句成语,叫“垂涎欲滴”。什么意思呢?现代 汉语词典 是这样解释的:因非常想吃而口涎下垂的样子。形容非常贪婪。这里说的涎,就 是因为想吃而产生的分泌物。就是脾之水。是因食物而产生的分泌液,它归于脾。它产生 于舌头的两侧。如果还不明白什么是涎

11、,只要想像一想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就明白了。彳艮多人去外面饭馆吃饭,都爱要个饮料什么的?觉得如果没有饮料,这饭吃着没味,总觉得口 很干,这说明在吃饭的时候产生不了饥饿感,吃饭不香,分泌不出涎来,所以才会用饮料替 代。但是,饮料大部分含有高糖,喝了以后会让人有易饱感,进而又影响人们正常饮食。但 这种饱的感觉又不是真饱,胃里又是空的,又想让人多吃,这种吃法就会让人不断长胖。一 些老年人或者小孩子爱流口水,这种现象俗称流哈拉子。中医看这种现象会说脾虚。虚,其 实就是弱的意思,也就是说脾的功能变差了。因为脾主肌肉,肌肉约束不住口,自然就会将 口水流到外面。这种体质人大都比较胖,尤其是一些人在睡觉的时候,会把口水流的哪儿都 是。四、涕(ti) “涕”字的结构为左边为“水”,右边为“弟”。“弟”在这里又有什么意 思呢?官方解释为: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 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鼻涕出来都是一股一股的,不像眼泪、汗一样容 易止住。这种情况就像“次弟”。涕为肺之液,也就是肺功能的外在表现。人在什么时候会 流涕呢?大体有这么几种情况:1、感冒受寒;2、悲伤;3、外界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