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XXXX年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36011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XXXX年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XXXX年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XXXX年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XXXX年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XXXX年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XXXX年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 XXXX年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二) 串讲1. 电子商务专科经济学(二)串讲,本串讲中内容命中历年试卷中的大题(3分以上题)占分及占比一览表考试月份命中大题分数占比结果2010044057%合格2009045984%绝对合格2008044361%合格2007043751%可能不合格2006044361%合格2010075173%绝对合格结论:使用本经济学(二)串讲,串讲中五年来大题命中率平均65%,只一次可能不通过(选择题得0分时)。缺点:原串讲38页,内容太多,所有公式都没有包括。故已整理出缩小版的经济学(二)串讲,将重点整理出,论述性的文字取消。2. 本人2011年4月用本缩小版串讲,考试经济学(二)得分86分;

2、3. 想通过自考电子商务专科中经济学(二)课程的同学,快来下载,最适合参考用;4. 串讲中缺少计算题,故背会串讲中内容,还需书本上找计算题学会,这样才更稳妥的得高分;5.串讲为:“01经济学(二)串讲(总00)”,如下页起内容:经济学(2)全书串讲 - 顺序:1,(1),一或1),带星为重点,加粗加线为重点 201104使用OK考试时带计算器、米尺、2B铅笔、橡皮擦专题1 经济学 专题2 微观经济学:市场理论 专题3 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专题4 宏观经济学专题5 国际经济专题1:经济学的性质 1.经济学的定义:如何合理的使用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产品需要。经济活动是使用资源进行生产并交换,能够

3、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加经济福利和社会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2.机会成本:资源投入一种用途后而放弃其它用途,所能获得最大的效益。(0604 0404)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小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市场等)如何做出决策及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微观经济学中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所以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条是理性人的假设。第二条是完全信息的假设。 (2)宏观经济学又称大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总

4、收入、价格总水平、就业量等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也被称为收入理论和就业理论的经济学。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两个部分,两者互相补充,互为前提。4)在资源选择中,理性选择是经济理论的中心。4.不同的经济体制:(1)市场经济: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由个人、公司做出与自身有关的所有经济决策。1)资源配制的实现方法:一、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是力图使货币体现出最大的价值。二、每个人自由的做出他们的经济选择。三、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自觉朝着相对价格高的用途上配置。 2)市场经济优点:1)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

5、2)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使工人更有效的工作,以使工资收入提高。3)出于自己的利益购买或出售产品,配置与需求相一致。 3)市场经济缺点:一、可能产生行业垄断,使公司失去高效率的动力。二、权力和财富可能会不平等的分配。三、一些企业的行为是对社会有害的。一些企业不会生产一些对社会有利,对自己无利的产品。四、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出现高失业率和生产下降、衰退、价格上涨等问题。(2)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又称命令式经济。1).资源配制由政府进行。实际方法:一、把资源用于投资,以提高经济的增长;二、统一归划企业的资源、生产及产量等。三、统一归划产出分配等。2).计划经济的优

6、点:克服自由市场经济的缺点,配置资源以符合国家目标。可实现经济的高增长,避免失业。3).计划经济缺点:管理费用高、降低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个人自由,可能不得人心,产品会短缺和过剩,无法确认投入产出。 (3)混合经济。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资源使用效率,增进社会平等,维持经济增长。专题2:微观经济学:市场理论 51.供求定律: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涨,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跌。需求的变动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供给变动与价格变动相反。一、需求和需求规律5:(1)需求指在一定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价格上涨,需求就会下降,价格下降,需求增

7、加,称为需求规律。(2)决定需求的因素5:1)偏好(指对商品的喜好程度,受广告、时尚、对其它消费者的观察、对健康的考虑和原来购买商品的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另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互补商品是指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4)收入。5)收入分配。6)价格预期。还有商品本身价格 (3)需求函数:公式表示的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与决定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QD=D(P),QD=a-bP D为需求P为价格二、供给和供给规律5:(1)供给指一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商品数量。价格上涨,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

8、给的数量减少,这个规律被称为供给规律。(2)决定供给的因素5:1)生产成本:投入品的价格的变动、生产技术的变化、企业组织的变化(重新组织生产以节约成本)、政策变化。 2)替代产品的价格。既可以生产某种商品,又可以生产其它替代品。3)联代产品的价格(指生产一种产品的同时,会生产出其它的产品)。4)灾害等。5)生产的目的。6)价格预期。 (3)供给函数:是用公式表示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商品的供给量和决定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QS=S(P),QS =-c+dP 2.市场均衡:(1)指供需相等。3.弹性:指经济变量间的影响程度。应变量的相对变化=自变量的相对变化,这是弹性的一般公式。 (1)需求的价

9、格弹性5:一、又称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程度。二、决定需求弹性的因素:1)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2)用于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3)时间相对于价格的变动,人们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2)供给的价格弹性5:一、定义: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影响程度。数值是正值。二、影响因素:1)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2)时间因素。三种情况:瞬时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短期情况是经过一小段时间后;长期情况。 (3)其它的弹性:一、需求的收入弹性:1)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2)商品对于人们欲望满足的程度。3)收入水平。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或交叉弹性。它表示

10、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相关的其它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程度。 4.(1)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和缺点(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方面)5:1)公共品方面缺陷。2)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效应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到其它的经济主体,而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分外部正效应和负效应)。3)垄断、信息的不完备性。(规模经济指规模扩大成本减少)。4)市场失衡。(而失业和通货膨胀)。5)市场不能完全体现社会公正和道义(干预方法:调节收入分配)。5.政府干预市场的形式: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法律、公有化。(1)价格控制:1)最低的价格政策。高于市场均衡价,会出现过剩。原因:一为保护生产者的收入,二是制造产品的

11、过剩,三,对于工资制定最低价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个特定的水平。 2)最高价格政策(2)税收政策:包括附加税和货物税,引起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专题3: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 5 第四章 厂商理论:生产和销售 1、 厂商与生产:(1)厂商指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者。(2)生产指将投入转化为产出。(3)生产函数:指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2、短期生产函数:(1)短期是指这个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是不可改变的;长期指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改变。(2)可变生产要素和不变生产要素:可变生产要素指随着产量的变动可以变动的投入,不变生产要素指不能随着产量的变动而 变动的投入。如劳动可变,厂房不可变。(3)短期

12、生产函数Q=G(L)L指劳动(5)总产量TP:表示一定的投入说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表示平均每一个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产量。边际产量MP: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所增产的产量。AP=TP/L MP=TP变化量/L变化量(6)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横轴代表劳动L,纵轴TP,或AP、MP。TP、AP、MP曲线为左起升高后右落,一个比一个落的快。根据以上曲线可以确定劳动这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合理区域:位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的交点以及边际产量等于0之间的区域。(7)3、长期生产函数:(1)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所有生产同一数量的

13、产品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组合所构成的曲线。特点:横轴L为劳动,纵轴为资本K,产量曲线Q1,Q2,Q3向下方倾斜。 (2)要素的边际代替律(MRTS)。也可称为边际技术代替律。产量不变的时,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生产要素代替另外的一种生产要素量。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MRS=- K/L (3)要素的边际代替律递减规律:产量不变,劳动投入的不断增加,所代替的资本数量逐渐减少。(4)规模收益:所有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称为规模收益。有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三种形式。(5)最优要素组合,指以最低成本产出量大产量的要素组合。最优要素组合公式:MPL/PL=MPK/PK MPL和MPK代表劳

14、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PL和PK代表劳动和资本的价格。4、短期成本5:(1)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支出。包括:(1)机会成本。生产要素投入所损失掉的机会成本:购买要素成本(显性成本)和使用自己资源包含的成本(隐性成本)。(2)生产数量有关。短期成本:指短期内的支出。(2)短期成本包括:1)总成本TC: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总成本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其中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被称为不变成本或固定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为可变成本。2)不变成本FC:是厂商花费在不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3)可变成本VC:是厂商化费在可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在短期中,总可变成本随着

15、产出的变动而变动。4)平均成本AC:平均每个单位产品上所花费的成本。5)平均可变成本AVC:是每一个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可变成本。6)平均不变成本AFC: 是每一个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不变成本。7)边际成本MC 5。是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3)短期成本曲线的形态5:总成本曲线、可变成本曲线随产量递增,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5、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平均成本也是U型。(2)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先回答定义。长期边际成本会随着产量改变而改变,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长期边际平均成本递减,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规模不经济时,长期平均成本递增,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曲线成本的上方。没有规模经济不经济时,两线重合且平行于数量轴。(3)规模经济的原因:1)专业化与劳动分工。2)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3)容器原理。大容器更经济。4)大机器的效率。大机器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更高。5)副产品。6)多级生产。7)管理上更经济。8)费用分摊。9)融资成本更低。(4)规模不经济的原因:1)包括厂商更大、更复杂,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