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救子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359858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救子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救子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救子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救子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救子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救子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救子教案 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救子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运用成语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戒骄戒躁,刻苦磨练。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懂得学无止境,刻苦磨练的道理。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简介孟轲,理解课题。1.板书课题:孟母教子。(1)领读课题(子,读z)。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课题中的“子”是谁?(回答后板书:孟轲)(2)谁能把这一课题解释一下?(孟轲的母亲教育儿子)2、简要介绍“孟轲”:我国古代,有一位与

2、孔子齐名(人称“孔孟”)的思想家,名叫孟轲。母亲为了教育孟轲,曾经搬家三次。开始,他家离墓地不远,年幼的孟轲常常学做扫墓、筑坟的游戏。母亲见了,说:“这里不是我们应该居住的地方。”就把家搬到了街市的附近。小孟轲又学商贩叫卖起东西来。母亲见了,说:“这里也不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再搬家,这次她把家搬到了学宫附近,孟轲游戏的内容变成了学习人们文明的言行举止。母亲见了,说:“我们家孟轲住在这里才对啊!”于是,就在学宫旁住了下来。后来,孟轲终于成了大儒家。二、初读指导。1.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2.练习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孟母教子”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是什么?(1)这篇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

3、容:孟轲的母亲教育儿子的原因;孟母教育儿子的具体做法;孟母教育儿子的效果。(2)重点写孟母教育儿子的具体做法。3.课文可以分为哪三段?(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到六自然段为一段)4.分步理解生字词。(1)第一自然段。朗读,提出生字词:孟轲k天资z聪颖yng长辈bi宠chng爱沾沾zhn自喜忧心忡忡chng对照拼音,读准字音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词语的意思。侧重讲解:天资聪颖:智商高,非常聪明。宠爱:(上对下)喜爱。沾沾自喜: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己以为得意的样子。(2)第二、三自然段默读,提出生字词。公孙sn一旦dn樊fn笼lng认读后讲解:公孙:和欧阳、司马一样,是复姓。一旦

4、:忽然有一天。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地方。樊,关鸟兽的笼子。(3)第四、五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弯弓搭d箭jin嗖su獐zhng呆di选xun左zu各自认读,提醒注意:“嗖、左”是平舌音;“獐”是翘舌音结合插图讲“弯弓搭箭”。让学生指“左”(左手、左边、左上方),讲“选”是“挑选、拣”的意思。讲解。呆:发愣;獐:一种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是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4)第六、七自然段默读,提出生字词:成绩。学生理解。5.提示全课生字词,指名认读。孟轲天资聪颖长辈嗖呆宠爱沾沾自喜忧心忡忡公孙一旦樊笼成绩獐选左 弯弓搭箭6.朗读课文,要求读通,结合正音。7.用钢笔描红

5、。“资”上面的“次”最后一笔是捺;下面的“贝”最后一笔是点。“宠、笼”下面是“龙”,“”画要穿过竖弯钩的“竖”部)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这篇课文是怎么分段的?重点又是哪一段?(第二段)今天,我们先共同学习第二段。二、精读训练。1.第二自然段说“孟母思来想去,终于有了办法”,在这一自然段里有没有写“办法”呢?(没有写具体的“办法”,只是说“孟母兴致勃勃带着小孟轲去登山,同行的还有孟轲的外公公孙将军”)2.讨论:这里为什么不写?(不写,我们读的人就会急于往下看个究竟,起到了吸引人阅读的作用)3.妈妈用的是什么办法?请速读第三至六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办法”。(孟母带着孟轲看外公公孙将军射箭)4、外

6、公箭法高明,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大家默读第四、五自然段以后一定能找到?学生: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板书)5.请读一读写公孙将军“百发百中”的话,找出两个表明“百发百中”的词语。(外公慢条斯里地弯弓搭箭无一逃脱。两个词语是“应声倒地、无一逃脱”)6.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7.请讲一讲“百步穿杨”的具体情况?(1)各自轻声读第六自然段,练习复述。(2)简单地说:在一百步之外射箭,能射穿指定的杨树的叶子。(3)具体地说:(与课文内容同)(4)指名讲述8.读第七自然段,思考;(1)这一夜,小孟轲为什么没睡好?(说明他想了很多:自己天资虽然比较聪颖,先生和长辈都喜欢我,但我不应沾沾自喜;外公的箭法高明,能百

7、发百中、百步穿杨可不是一日之功,是平时刻苦练习的结果。我可要刻苦学习,不能骄傲自满啊!母亲让我看外公射箭,用心良苦,是为了让我从中受到教育,有所长进,我可不能辜负她的一片心啊!)(2)“母亲让他明白了那么多道理”,你们想想具体有哪些?(外公的箭法好,是刻苦练习的结果;与外公相比,差得太远了。我可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继续前进,才会有出息)9.如果要把第二段分为三层,该怎么分?(第一层:第二、三自然段,写带小孟轲登山;第二层:第四、五自然段,写看外公射箭;第三层:第六自然段,写孟轲受到教育)10.默读第二段,学生质疑,教师答疑。11.学习第一自然段,孟轲的母亲怎么会想到带孟轲去看外公射箭

8、的?读课文回答,板书:沾沾自喜忧心忡忡12.孟母教子的效果怎样?(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雨后春笋蒸蒸日上(2)说说这两个成语的含义三、作业。1.联系课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沾沾自喜忧心忡忡百发百中四面八方兴致勃勃慢条斯理百步穿杨雨后春笋2.熟读文中写“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句子第三课时一、复习。1.指名读文中写外公“百步穿杨”的句子(学生回答时,若把“就这样左一箭右一箭,只射得那根柳条落叶纷纷”也答上,可讨论:这句话要不要读?结论不用读)2.读成语,正音沾沾自喜忧心忡忡百发百中四面八方兴致勃勃慢条斯理百步穿杨雨后春笋二、指导用成语造句。1.引导理解成语。(1)学生交流(2)小结

9、忧心忡忡:心中忧虑不安。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百发百中: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文中指四周围。兴致勃勃:形容很感兴趣。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文中讲孟轲进步快。2.讨论:在选成语造句时节应注意什么?(一定要考虑在一个什么适当的情况、场合下,用得上有关成语。比如:“沾沾自喜”要设想在某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或进步而暗暗高兴,这个词有一定程度的贬义)3.自选两个练习造句4.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补充5.全班讨论,相机指导附送:2019-20

1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孟母教子 2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运用成语造句。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戒骄戒躁,刻苦磨练。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今天我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声音要好听些。(1)指名读孟母教子。(2)这是一个多音字,你们怎么读这个音呢?(3)学生说这是一个动词,就读第四声。(4)你们怎么知道的?(5)你是个天才;你很会学习;(6)这是孟母教子,在三字经中也有这样的文字,养不教父之过。(7)我们说一个教育孩子很有办法,可以说是“教子有方”。(8)今天我

11、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孟母教子,她有方法吗?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能问些什么呢?(1)学生问:孟母用了什么办法?孟母为什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孟母有没有教育成功自己的孩子?这个子是谁?(老师先进行点评,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2)要读懂这篇课文读懂并不难,只要理解相应的词语的意思,就明白了,三个问题就可以读懂了。3.课文预习了吗?这些词语会读了吗?(1)指名读(师:这个小朋友已经自己学已经把生字词读正确了,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夸奖她,天资聪颖,听了大家的表扬你有什么感觉?)都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读读。(学生齐读)(2)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这些词语读好了,但是大家未必都理解,有什么好办法呢?(

12、查字典和放到课文中去,一边读一边想想这些词语在课文当中是什么意思?如果想不明白,就在上面打一个问号,一起读读课文,老师看看谁读得认真。)(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4)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流利,课外一定读了很多遍吧,下面请同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听听老师是怎么样读的,特别是你不懂的文字,听听老师的语气,体会体会,好吗?(5)教师范读课文(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学生鼓掌。点评:目的很明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地读书方法,感受文章的重点词语的内在含义,加深对于词语的印象和理解。(6)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请大家再读一遍,看看能不能和老师一样地读书,或者比老师读得还要好。(7)学生读课文。4.商讨问题

13、。(1)再来回顾问题?首先来看看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学生说,教师:是啊,一个天资聪颖,老师和父母都很喜欢他,但是孟柯面对这些,他是怎么想的呢?(师生交流)文章有一个比喻,“像小鸟”他希望可以自己可以和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玩,你们觉得自己像一只小鸟吗?(师生交流)这说明你们是一个愿意学习,但是小孟柯在得到长辈的表扬后,自己心里觉得已经不需要学习,有点沾沾自喜,所以他不再勤奋了,不再刻苦了。这是他的母亲想到了什么?(师生交流)小孟柯将来骄傲起来了,母亲会(像你这样说,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合格的母亲、父亲)完蛋了,完蛋了,(你这个母亲真是太可怜了)(不但是孟柯要后悔,连父母都要后悔的)

14、如果小孟柯现在就这样,将来我们怎么办?(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小孟柯的成长,他的母亲天天吃不好,睡不着,这叫做(学生说:“忧心忡忡” ),所以她母亲要(学生说:教子)。请大家齐读文章第一节,一遍读还要读出词语其中的味道。孟母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终于”这里有一个词语叫“终于”,你们能从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想了很多办法很关心孟柯)她到底想了什么办法,请大家自己读读下面的三个自然段,找找答案。学生读课文。师生交流(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你知道孟母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学生准备读课文,老师打断学生,不要你读课文,只要方法。学生说是登山看外公射箭。师:很好,外公的箭法非常好,可以用两次词语来概括,一个是一个是。谁来读给大家听听,读出他的箭法高明。指名读,师:这就就叫“百发百中”,这里有两个词语,叫百发百中。学生说:应声倒地和无一逃脱。说的很好,注意这里的“嗖嗖嗖”,用的是什么符号?逗号!为什么是逗号?如果改成顿号呢?(学生说)老师带着学生体会“慢条斯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