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辛亥革命1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35738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 辛亥革命1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 辛亥革命1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 辛亥革命1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 辛亥革命1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 辛亥革命1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 辛亥革命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 辛亥革命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课 辛亥革命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运用历史材料、多媒体课件演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问题,探究问题;通过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受成功还是失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

2、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引导认识到近代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种敢于自我牺牲、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上课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片材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再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

3、节课的重点。难点:(1)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2)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处理方法:通过在讲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内部官职的组成部分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两块知识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以及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本、导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PPT上打出“中华民国之玺”的印章师:“中华民国之玺”作为中华民国的象征,盖用于国书、批准书、接受书、全权证书、领事证书、领事委任文凭等文件,起着重要的作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事件,就是辛亥革命。那么请问大家

4、请问20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命?其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到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讲授新课: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师:大家初中的时候都有学习过辛亥革命这一课。那么,在大家的印象中,辛亥革命是什么样的呢?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一两句话给我简要的概括一下辛亥革命的概念呢?生:回答师:广义: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指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在讲述概念的时候,要向同学们解释何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师: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资产阶级革命派。因为这个是必修三才会学习到的内容,所以在这里,老师向大家解

5、释一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它与我们在专题一学习到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属于资产阶级的派别,不过他们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可以用三个“要不要”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要革命,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是要改良,要保留清王朝的统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活动一:史论结合师:那么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呢?用孙中山自己的话来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近代历史如何造就这场顺应历史潮流的辛亥革命呢?大家阅读书本P50-51,从政治基础、经济基础、阶级和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几个方面分小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产生的原因。生:(讨论)师: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结合PP

6、T上的材料,对辛亥革命产生的原因,作具体阐述。生1:政治基础:近代列强入侵中国,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生2:经济基础:我们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表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有所发展。生3: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邹容等人宣扬革命的思想,主张建立自由、独立、民主共和等思想,这些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为我们的武昌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生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并建立起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领导革命

7、。师:在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的形势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因此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为了增强革命力量,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于是第一个自称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应运而生。同盟会也是我们本子目学习的重点。(PPT上打出同盟会建立情况提纲:时间、地点、性质、机关报)结合书本信息填写相关内容。生:同盟会的建立情况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报:民报师:1905年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先生首次阐述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字政治纲领可以说是三民主义的

8、早期形态,前两条即当时的民族主义,其中的“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不是指所有的满族人。第三条即当时的民权主义,最后一条即当时的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核心。因为三民主义在必修三我们将重点学习,所以在这里老师就给大家略讲一下。生5:军事基础:辛亥革命之前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以其中的黄花岗起义为例,虽然失败,但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辛亥革命的产生的背景:政治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和思想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

9、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为革命提供指导思想;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的进程。师:以上,我们通过史料总共分析总结了武昌起义爆发的社会背景,这些条件表明辛亥革命一触即发,究竟什么因素是造成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呢?生:四川保路运动回答师: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之所以会爆发,主要原因是因为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决定将粤汉、川汉的铁路收为国有。可是,转头又将铁路所有权转让给了英法德美四国银行。激起了川、粤、湘、鄂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尤其是以四川地区进行的最为激烈。于是清政府派湖北新军进四川进

10、行镇压。这就造成了湖北地区兵力空虚,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弹性设计:师:这里有个新名词湖北新军,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湖北新进即洋枪洋炮加上西式练兵方式的新式军队,它是20世纪初清王朝军队的绝对主力。他们在共进会和文学社两大湖北革命团体的影响下,纷纷投身革命派。而他们也是接下来武昌起义爆发的直接领导者。二、辛亥革命的过程(一)武昌起义师:在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武昌起义终于爆发了。结合课前预习的情况和PPT上的提示,说说你对武昌起义的认识?(PPT上打出武昌起义提纲:时间、领导、主力、结果)生:时间:1911年10月10日领导:共进会、文学社主力:湖北新军结果:光复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

11、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历史上把这次成为辛亥革命。弹性设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10月10号。其实革命党人原本是打算于10月6号起义的。但是由于起义消息泄露,于是革命党人被迫提前起义。10月10号晚,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率先发动起义,随后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攻占湖北总督府。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次日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相继光复。武昌城内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师:武昌起义一呼百应(PPT展示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清朝主要的一些省份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

12、崩瓦解。师: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一下,武昌起义的领导力量是共进会、文学社,并不是已经组织过多次起义的同盟会,有什么作用?这表明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如何?生:在一定程度上躲避锋芒,起义来得成功也容易些。间接表明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师:推举黎元洪为都督,黎元洪是谁?原先担任过什么职责?选举他做都督又体现了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生:黎元洪曾经是清朝的官员,这个时候成为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官员,间接表明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二)中华民国的建立师:(过渡)武昌起义成功后,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为了巩固革命成果,围绕建立中央政权问题,进行了频繁的活动。迎来了辛亥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

13、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假如你是民国记者,结合书本P51-52的相关知识,你会如何报告当时民国建立的情况呢?(PPT打出提纲标志、国度、国旗、性质)生:标志: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师:这时候的新生政权,面临了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外国列强并不看好他的发展,清政府也虎视眈眈,政权该何去何从?生: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师:后面的历史当家都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后来企图称帝。那当时的南京政府有没有预防措施呢?活动二:合作探

14、究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PPT展示材料)第一章“总纲”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宣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三章“参议院”明确了参议院的地位和职权,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其职责为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各负其责;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提出的法律案、公布法案命令时,必须副署。第六章“法院”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院依法公开审理民事、刑事及其他特别案件。“法官在任

15、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问题4:以上材料是来自我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从上面的材料在我们同学们有总结出哪些体现我们约法的特征的信息呢?生:从第一章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全体”这四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主权在民的法律。接着,我们看第二章,第二章说“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说明了它还是一部讲求自由平等的法律。最后,从第三章到第七章的内容中,第三章主要是说立法权由参议员行使、第四章说总统行使行政区、第六章的“法官独立审判”说明了法院是独立行使立法权的。这些说明了中民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治体制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PPT上打出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提纲:内容、目的、性质、影响)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影响: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的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师:(过渡)正当革命进入高潮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