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35544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蜀道难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4课 蜀道难教学课时建议:2 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预习案 教材助读一、 走进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

2、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二、 了解背景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三、 整体感知1、 诵读提示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

3、“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如“噫吁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2、 主旨句出现了三次,主旨句是:_3、 诗歌有三“叹”,分别叹的是什么?明确一叹:高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二叹:险可畏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山水险恶三叹: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

4、景以“早还家”结 预习自测1. 纠正下列注音中错误的部分:(A)噫吁嚱y x x 鱼凫f 秦塞si石栈zhn 猿猱ru 扪参历井mn shn 抚膺yng 巉岩chn 喧豗hu 吮血shn飞湍tun 砯崖bng 崔嵬wi 咨嗟z ji2. 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黄鹤之飞

5、尚不得过:“鹤”通“鹄”。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信息链接一、关于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二、一咏三叹李白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这

6、首诗中“一咏三叹”的写法,明显地是对诗经中复沓形式的继承,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如果时间允许,无妨让学生复习一下已学过的诗经作品如君子于役无衣等,再做一番比较这就从内容的鉴赏延伸到形式的鉴赏上来了。探究案导入新课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学始于疑1.屏显蜀道,感知蜀道。你能否借用文中的话语描绘眼前的蜀道?蜀道给你什

7、么感受? 看到如此陡峭的蜀道,你会想到什么?2.听读录音,把握文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每段中均出现了一次,请仔细研究,这三次“难”的含义相同吗?自由朗读全文,研究“难”的含义。 质疑探究探究点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问: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探究点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

8、的雄奇险峻。明确“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像。是夸张。 文本拓展 李白名篇名句 作品 名句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乐府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赠汪伦 桃花

9、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 当堂检测(1)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试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朗读几遍,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1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确鉴于这首诗较长,且内容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之始不宜要求学生背诵,所以先设计此题,而将背诵练习置于最后,体例与本单元其余诸课异。目的是使学生初步适应这首诗节奏的变化,读出一点韵味来,不

10、要把某些句子读成散文,这对领会诗人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风格极为必要。这是一首杂言体诗,但跟其他诗人的这类体裁作品和李白的另一些这类体裁作品(如将进酒梁甫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相比,都有显著的不同。这不同就在于:其中的某些句子(如练习中所列举的)如果孤立地看,确属散文句。但我们不这样称它们,因为它们毕竟是诗的整体中的一部分,只能说它们是散文化的诗句,或句法与散文近似。这当然不能随意而为,没有李白那样的气概,那样的英才,是驾驭不了的。参考答案: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之”“于”皆

11、当轻读。)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极短停顿。“有”有余音。“之”轻读。)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后声断气不断。“”表较长停顿。)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轻读。)这些诗句都仿佛是诗人在炽烈感情的驱动下,不能自已,脱口而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放豪迈的风格。(2)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国何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畏途岩不可攀畏途:对路途感到害怕。C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鼻不敢出气,唯两胁运动以换气。D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憔悴。(3)阅读李白登太白峰,完成17题。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12、。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1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答:_2“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答:_3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答:_4诗人想象的乘风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答:_5“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答:_6蜀道难中与“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出同一机杼的两句诗句是答:_明确1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2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3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峻。随后写他和太白星倾耳密语、接谈融洽的情景,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夸张地表现出太白山直插云空的雄姿。4诗人想象自己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飞升,自由轻快,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他举起双手飞向皎洁的明月,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光明理想。5诗人在朝廷“格言不入,帝用疏之”,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反映。但作者毕竟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这句诗细致的表达了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