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35463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目 录一、复合地基(一)地基处理简介(二)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三) 振冲碎石桩法(四)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法)(五) 高压喷射注浆法(六)水泥土搅拌法二、桩基础(一) 干作业螺旋钻孔桩(二) 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三) 沉管灌注桩(四) 冲击钻成孔灌注桩(五) 人工挖孔灌注桩(六) 旋挖灌注桩三、基坑支护工程四、边坡支护工程一、复合地基(一)、地基处理简介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是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改善原状软弱地基的性质。1、改善剪切特性。 由于土体的强

2、度主要是指其抗剪强度,土体的破坏是受剪破坏,而不是受压破坏,所以改善剪切特性实际上是提高土体强度(两个重要指标就是C,值)。2、改善压缩特性 主要是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借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简而言之,就是提高地基抗变形特性。3、改善透水特性 主要是解决由于地下水的运动而出现的问题。如流沙,管涌等。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沙(包括部分轻亚黏土)将会发生液化。主要解决地基的振动特性,提高抗震性能。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特性主要是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涨缩性。(二)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1)强夯法的起源强夯法起源于法国,1969年首先用于法国某海边20来栋八层居住建筑的地基加

3、固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为:表层4-8米为采石场废石弃土填海造地,以下15-20米为夹有高压缩性淤泥的沙质粉土,再下为泥灰岩。原拟采用桩基础,不仅桩长要达到30-35米,而且负摩擦力所产生的荷载将占整个桩基础承载力的6070%,很不经济。后改用堆土(高5m,100kpa)预压加固,历时三个月,沉降仅20cm,最后采用强力夯实,只一遍(锤重80kN,落距10m)就沉降了50 。随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国从1978年在塘沽新港首次使用以后,发展很快。(2)强夯法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是用起重设备将很重的夯锤(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m),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产生的

4、较大的冲击能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强夯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节约三材,经济效益显著。工程实践证明,经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其承载力可提高25倍,地基压缩性可减小210倍,有效加固深度可达515m,可消除饱和砂土地基的液化。强夯法多年来广泛应用在建筑、水利、交通、港口和石化等多种工程的地基加固上。强夯法是一项动力固结技术,能否迅速的使水从土体内排走,是决定强夯效果好坏的关键。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应谨慎采用。如单纯用强夯法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

5、与粘性土,可在场地内布置一定数量的碎石桩、砂桩或塑料排水板,形成排水通道,也能起到一定的加固处理效果。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强夯置换法一般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强夯工程采用的夯击能一般为10008000kN.m,也有少量地基采用更高的夯击能,所处理的场地大多数为劈山填海及山地沟谷回填的地基,如回填土主要为碎石素填土,则非常适合强夯处理。(3)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强夯法以很大的冲击能量作用在地基上,在土中产生冲击波,以克服土颗粒间的各种阻力,使地基密实。因此,冲击波在土中的传播过程是这

6、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基础。由冲击引起的震动,在土中是以振动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这种振动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包括压缩波和剪切波,可在土体内部传播;而面波如瑞利波,只能在地表土层中传播。如果降地基视为半弹性空间体,则重锤自由落下过程,就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在落到地面以前的瞬间,势能的大部分转换成动能。重锤夯击地面时,这部分动能除一部分以声波形式向四周传播,一部分由于摩察产生热能外,大部分冲击动能则使土体产生自由振动。并以压缩波(亦称纵波,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的波体系联合在地基内传播,在地基中产生一个波场。波的类型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波的性质波的传播特点压缩波 7系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纵向波,

7、质点振动方向和前进方向一致。震动周期短,振幅小,能在固体与液体中传播,速度快剪切波 26系由震源向外传播 的横向波,质点运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作横向位移。波动周期较长,振幅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波速仅为压缩波的1/2-1/3瑞利波 67系限于在半空间边界附近一个区域内运动的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和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内作椭圆运动。周期长,振幅大,波速与剪切波相近。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4)施工机械主要的施工机械为履带吊车。(三)振冲法(1)振冲法起源振冲法最早是用来振密松砂地基的,由德国S.Steuerman在1936年提出。在英国称之为“vibroflot

8、ation”,中国称它为“振动水冲法”,简称“振冲法”。最初为了捣实大坝混凝土,发明了振捣器。后来在振捣器的基础上,Steuerman构思了利用振动和压力水冲切原理的振冲器。1937年,Steuerman供职的一家名叫Johann Keller的德国施工公司首先制成了一台具有现在振冲器形式的雏形式振冲器,用于处理柏林一幢建筑物的7.5m深的松砂地基,结果将砂基的承载力提高了一倍,相对密度由原来的45%提高到80%,取得了显著的加固效果(Greenwood,1976)。而后,Keller公司大力推广这一方法,在国内外进行了一大批砂基挤密工程,取得了丰硕的实践经验。1957年,振冲法被引入英国。英

9、国的工程师把电动振冲器改为用水力驱动,并用它加固垃圾、碎砖瓦和粉煤灰。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振冲法后用它加固油罐的松砂地基,目的在提高砂基的抗液化能力。日本十腾冲地区于1968年发生7.8级强烈地震,这次震害调查表明,经用振冲法处理的砂基液化现象大为减弱,建筑物基本保持完好;而未处理的砂基上的建筑物则受到严重破坏(渡边隆,1965;土质工学会震害调查委员会,1968)。我国于1977年开始采用振冲法。最早由南京水科院引入,在河北怀来县官厅水库坝基松砂加密工程中获得成功。随后,在水利,交通,石化,工民建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在振冲器的研制方面,主要有江阴振冲器厂,北京振冲公司,以及西安振

10、冲器厂。(2) 振冲法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 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振冲法根据是否添加回填料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砂土地基,可提高砂土地基的承载力,消除砂土地基的液化。振冲密实法加固砂土地基,主要是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起到加固砂土地基的作用,表现为振冲过程中的地面下陷。当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的砂土地基中粘粒含量超过30%,则处理效果明显降低,这时可考虑采用振冲桩法。振冲桩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振冲桩法的填料一般为碎石,因此,一般也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碎石桩

11、在土体中形成了竖向的桩体,在饱和粘性土地基中,是非常好的排水通道,会吸引周围地基土中的水向砂石桩方向流动,加快了地基的固结沉降速率,使土体强度得到较快的提高;另外,振冲碎石桩桩体本身强度很高,与周围土体共同工作,形成复合地基,使整个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压缩模量等指标满足使用要求。振冲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公路、大面积的堆场、边坡工程等地基处理中均有大量的应用。在沿海地区的软土地基中,很多采用振冲法处理;在民用建筑中,振冲法已经用于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工程中。(3) 振冲法加固原理振冲密实法加固砂性地基的原理,简单说来是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

12、重新排列,空隙减少,另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力,在加固填料情况下还通过填料使砂层挤压加密。在振冲器的重复水平振动和侧向挤压力的作用下,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有效应力降低,砂土结构便会产生屈服破害。孔压消散后,由于结构破坏,土粒有可能向低势能位置转移,这样土体由松变密。振冲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地基的剧烈振动,从而会对液化砂土产生预振作用,提高砂基抗液化能力。对于黏性土地基,振冲法的挤密和振密作用不明显。采用振冲法加固黏性土地基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加填料的振冲碎石桩法,依靠振冲形成的碎石桩的排水作用、置换作用、垫层作用和加筋作用来对软弱黏性土地基进行加固,这一点与一般的沉管碎石桩的加固机理基本相同。(

13、4)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为吊车,振冲器。(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1)起源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八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在1992年成功开发了相关的成套设备,在北京望京小区100多栋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应用。(2)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是将碎石、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用振动沉管打桩机或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桩和桩间土通过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现在,很多工程用水泥代替粉煤灰,这就形成了素混凝土桩,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过高,一般在C10C20为宜。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

14、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既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也适用于筏基、箱形基础。可加固从多层建筑到3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厂房均可使用。CFG桩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振动沉管成桩、螺旋钻孔成桩、泥浆护壁钻孔成桩以及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等,各种施工方法各有其自身的优点和适用性,需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采取适当的成桩方法。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在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保证CFG桩的成桩质量的前提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可以得到较高的承载力,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3)加固机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具有一定强度,它较周围原状土体强度高,与周围土体组成复合地基,按一定的

15、应力比共同分担上部荷载。(4)施工机械(四)高压喷射注浆法(1)高压喷射注浆法起源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下,现代工业提供了大功率高压泵、钻机的硬质合金喷嘴等先进装备。水力采煤工作中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发展应用,为高压喷射注浆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七十年代,高压喷射注浆法创始于日本,是在化学注浆法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彻底改变了化学注浆法的浆液配方和工艺措施的传统作法,以水泥为主要原料,加固土体的质量高、可靠性好,具有增加地基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止水防渗,减少支挡建筑物土压力,防止砂土液化和降低土的含水量等多种功能。自1972年以来,我国近几百项目工程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压旋喷地基已列入我国现行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2022002)。(2)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20MPa左右的高压水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再用泥浆泵注入压力为25MPa的水泥浆与土体混合,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