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系统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35451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系统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五章系统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五章系统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五章系统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五章系统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系统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系统分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我们把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开发方法的选择比作宏观战略分析,那么系统开发中的分析、设计和实施工作就相当于微观的战术操作。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目标就是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定义,为信息系统设计取得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系统分析师通过对企业管理业务的调查分析,理清原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从功能和数据分析的角度对系统加以改进和完善,利用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处理逻辑的表达方式进行定义,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方案。系统分析的本质是通过对现有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来回答未来系统“要做什么

2、”的问题,即从抽象的信息处理角度看待系统应该具有怎样的功能,而不涉及这些功能用什么具体的技术去实现。本章主要介绍系统分析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法,包括对现行系统的调查、可行性论证、系统功能分析、数据分析、为完成系统分析工作需要掌握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第一节 初步调查与可行性分析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往往从初步调查开始,以企业发展的目标和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为指导,针对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进行识别和论证分析,通过可行性分析确定是否进行系统开发的问题,最终以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形式标志可行性分析阶段任务的完成。说明:本书从系统开发的角度(执行规划)出发,把可行性分析

3、放在系统分析阶段,实效性较好。如果管理者为了战略规划的需求,需要论证是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时,也可以把本节内容放在第四章的系统战略规划中完成。一、初步调查的内容系统初步调查站在“高层”观察组织的现状,分析系统的运行状况。它对现行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状态、信息化水平、员工素质等一系列的情况进行考察,并对用户提出的要求和任务做出一个准确的认识和估计。初步调查的内容如下:调查目的:包括读者对象、目的等。初步调查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从总体上了解原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信息需求,从系统分析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角度看新项目开发有无必要和可能。调查内容:系统分析人员要调查有关组织的

4、整体信息、有关人员的信息及有关工作的信息(做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包括主要输入、主要输出、主要处理功能以及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分析内容:现有什么;需要什么;在现有资源下能提供什么;此项目有无必要和可能作进一步的调查与开发。了解系统基本状况,收集与系统相关的参考材料(系统简介)。技术要求和限定条件。二、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可行性分析也称可行性研究,它已经成为新产品开发、工程投资等领域中决策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统的开发同样也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以避免盲目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一)可行性分析的目标与工作内容可行性分析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系统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

5、可能提出拟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与计划。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问题,对系统规模、目标及有关约束条件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与论证,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框架和可能的各种参考方案。可行性分析从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人手,为系统开发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必要性分析必要性分析是可行性分析的前提。它非常重要,但却往往被用户和技术人员忽略。很多信息系统,还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被放弃了,甚至完全失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必要性分析。分析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显见”的必要性“显见”的必要性是指随着组织的发展和对管理要求的提高,系统目前所使用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已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

6、必须更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新型的系统。例如,现在的系统已经不适合或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的发展使得数据量越来越多,对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些都是原有系统无法解决的。“预见”的必要性“预见”的必要性是指根据组织和技术发展的趋势而对将来进行的预想措施。预想将来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更新,就有可能不适应管理和信息处理的需要,不能适应竞争的环境。“预见”的必要性可以提前采取措施,使组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例如,企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领导预见到未来不久信息处理手段必须更新,否则不能适应未来信息处理的需要。“隐见”的必要性“隐见”的必要性是指系统的缺陷是长期的、分散的、不直接的或不明显的,通过

7、改进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管理和数据处理的要求。有些系统,如社会服务系统服务效率很低,明显地影响到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是集中的而是分散的,不是突发的而是长期积累的。但是,如果这种问题长期积累下去,量变就会引起质变,1所以必要性分析应该重视这些“隐见”的系统危害性,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率的系统。2可行性分析可行性是建立在必要性基础上的,建立信息系统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分析一方面是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项目取得收益进行的分析,即分析新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超过开发和维护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费用。其中,费用包括购置硬件设备

8、的费用,购置软件的费用,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费用以及培训用户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的费用。效益包括系统交付使用后,在某一时期能产生的明显经济效益和新系统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如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如果不能提供研制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或者不能提高企业的利润,或一定时期内不能收回它的投资,就应该放弃该项目。投资分析主要是估算成本,计算项目投资总额。成本包括初始成本与日常维护费用,如图5 -1所示。除此之外,还应该分析经济合理性,考虑如何将资金合理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间接效益是不可忽视的,有些信息系统所带来的效益主要是间接效益。

9、直接效益主要表现在节省人员、压缩库存、产量增加及废品减少等对利润的直接影响方面,这些效益可直接折合成货币形式。间接效益主要体现在提供以前提供不了的统计报表与分析报告功能;提供比以前更准确、及时、适用、易理解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体制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费用;改进服务,增强了顾客信任,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改善工作条件,以及将来需要的潜力等方面。图5 -1成本估算技术可行性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就是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分析所提出的要求能否达到。其中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应在已经普遍使用,已经成为商品的技术基础之上,不能以刚出现的甚至正在研究中的技术为依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应用高技

10、术产品,缺乏高技术物质基础以及高科技人才的系统开发项目是无论如何不能实现的。技术可行性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三个方面。硬件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外部设备、辅助设备的功能、效率、可靠性等方面的能力、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等。软件方面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一方面要分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各自的性能,另一方面要分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衔接、支持能力,同时还要分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对环境的要求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其中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语言处理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等。应用软件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包、通信协议软件、管理软件和工具软件等。人员方面主要是指各类技术人员的数量、

11、水平、来源情况等。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是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该组织实现,在当前的组织环境下能否很好地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它主要是保证系统建设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并为系统设计开发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管理可行性包括的因素很多,包括领导是否支持、管理是否科学、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基础数据是否齐全、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新系统所提供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即新系统的必要性)、新系统运行后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当前系统的业务人员对新系统的适应性等。例如,用计算机处理大批信息,可以代替某些管理人员的工作,于是涉及到他们

12、的工作安排问题。(二)可行性分析的步骤l-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分析系统的出发点是否正确,目标是否正确。2明确用户主要信息需求。此步骤的前提是要对现行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明确现行系统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如果不能,问题在什么地方。这一活动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现行系统调查上费时太多。系统分析员要注意此步骤不是要详细描述系统做什么,而是要理解系统在做什么,用户通常只谈论症状,系统分析员要明确问题所在。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在调查基础上要画出顶层数据流程图( DFD)和相应数据字典(DD)。不要进行详细分解(除非在哪一方面发现问题有必要详细分解时)。要弄清楚此系统与相关系统的接口,这在设计新系

13、统时是很重要的约束条件。4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替代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这里可行性研究要涉及物理方案,即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例如,软、硬件的配置方案。5给出该项目做还是不做的选择,同时确定方案。6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安排。7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8向用户审查小组与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在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后,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写出新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上交有关部门。到此为止,初步调查与可行性分析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三)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是可行性分析的最后成果。该报告必须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论证和进一步开发的依

14、据。下面我们通过表5 -1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框架。表5 -1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框架1引言1.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1.2项目背景(a.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名称;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软件的单位;c本软件与其它系统的关系。)l.3参考材料1.4系统简介1.5技术要求及限定条件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2.1要求2.2目标2.3条件、假定和限制2.4可行性研究方法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3.2工作负荷3.3费用支出3.4人员3.5设备3.6局限性(说明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开发新的系统。)4所建议技术可行性研究4.1

15、对系统的简要描述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4.3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4.4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4.5技术可行性评价(包括:在限制条件下功能目标是否能达到;利用现有技术功能目标能否达到;对开发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能否满足;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能否完成。)5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研究5.1支出5.2效益5.3收益投资比5.4投资回收周期5.5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一些关键性因素,例如:系统生存周期长短、系统工作负荷量、处理速度要求、设备和软件配置变化对支出和效益的影响等的分析。)6社会因素可行性研究6.1法律因素(例如,合同责任、侵犯专利权、侵犯版权等问题的分析。)6.2用户使用可行性(例如,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人员素质等能否满足要求。)7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逐个阐明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并重点说明未被推荐的理由。)8结论和意见结论意见可能是:可着手组织开发或需待若干条件(例如资金、人力、设备等)具备后,才能开发或需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或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例如技术不成熟、经济上不舍算等)或其它。可行性报告是系统开发人员对系统的看法。这一报告应该提交到正式会议上讨论,这种会议除了用户的领导、管理人员、系统研制人员之外,还应该尽可能地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局外人员参加,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初步调查所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