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渠道的划分依据和步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353834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格化渠道的划分依据和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网格化渠道的划分依据和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网格化渠道的划分依据和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网格化渠道的划分依据和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网格化渠道的划分依据和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格化渠道的划分依据和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格化渠道的划分依据和步骤(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现有渠道状况来看,目前的渠道环境存在三大一般性问题。一是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整体部署,渠道布局出现扎堆和 盲区现象。比较典型的现象是,一方面一些新增的社区周边没有渠道设点,社区居民办卡难、缴费难,另一方面在终 端销售集散地聚集大量渠道网点,供给远大于需求,渠道经营业绩惨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二是渠道功能的失衡。运营商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的自有渠道偏重于服务形象的展示,一直其销售功能弱化,造成投入产出比例严 重失衡;而社会渠道由于经营者专业知识匮乏,是其功能仅局限于基本语音业务的销售,即无法保证增值 业务的销售和推广,也无法向客户提供蕴涵运营商品牌文化的高品位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三是信息不畅。随着

2、移动渠道建设的逐步完善和规范,以及移动自身信息化程度的深化,渠道管理过程中对各类数据的采 集和优化,渠道信息的共享以及信息范库的灵敏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运营商在渠道建设和管理中,更多 止步于渠道的基础建设和拓展阶段,经理过于集中在业务的销售能力提升上,对渠道信息管理的忽视、信 息采集时间的滞后、信息分析方式的粗放等问题经常存在。而对实体渠道实行网格化布局规划能够一方面优化现有渠道的布局、配置、以及功能定位等,优胜劣汰, 另一方面挖掘渠道盲区,合理规划新增渠道数量、选址、配置等,填补市场渠道空缺,并建立长远性的渠 道规划决策支撑体系,有效指导在城市变迁、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等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渠

3、道战略的制 定以及渠道建设方面的相关工作,从而达到渠道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对实体渠道的网格化布局规划?对实体渠道进行网格化规划首先要明确六个指导原则。第一,整体布局原则。网点的整体布局必须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在不同阶段,公司的渠道发展战略不同,渠道网点规划工作必 须从全局着眼,不能为了渠道设点而设点。第二,供给与需求匹配原则。渠道布局的最理想状态是渠道供给与需求的完全匹配和平衡,因此,当某个区域内的网点供过于求的时候, 很显然应该考虑合并或者撤销,不能再在此进行网点的设置,反之,当某个区域内的营业网点供不应求时, 就应该考虑增设网点或者扩大已有网点的规模。第三,以客户为导向原则。网点的建

4、设要围绕客户的需求,要以解决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在客户需求集中的地区提供满足客户需要 的网点,提供需要的服务。网点的功能符合客户需求,尽量接近客户,提供便利性。另外,在考虑经济利 益的同时还要使网点布局具有一定的均匀性,体现一定的公平性。第四,合理效益原则。投入的目的是要获得更多的产出,因此渠道网点的布局必然要考虑相应的期望收益。 例如网点选址布局上应该以人气聚集地为首选,实现对客户的有效覆盖,分布密度可根据区域经济实力和 人口密度相应有所调整,不宜平均布点,应充分体现其效益性。第五、共生、协调原则。网点布局时要重点参照现有存量网点的分布情况,形成共生的态势、提升各渠道间的协同作用,达到“1+

5、12” 的效果。第六、重点对象重点覆盖原则。主要指行政区域覆盖原则,人口与客户覆盖原则和同业覆盖原则。即各地政府所在地,重点乡镇以上的区域必须布点,超过5万客户的区域必须进行自办营业厅布点,潜在客户快速增长的区域建议新增布点。实现实体渠道的网格化布局规划一般有六大步骤。首先是研究现有渠道管理现状一方面对现有渠道数据做梳理,根据现有渠道数据,明确渠道的类型、功能定位、分级分层方式等,另一 方面对内部需求做梳理,了解渠道管理层、渠道各级员工的关注点、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 渠道布局规划的建议等,并根据内部需求的紧迫程度确定重点研究区域。上述这些信息将作为布局规划的 方向性指导。其次是研究

6、区域城市发展规划的研究,明确研究区域的城市面积和人口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总体布局变化趋势等信息,目的是从宏观上了解研究 区域的城市特点、把握城市发展方向,作为布局规划的战略性指导。第三步是根据研究区域的行政区域划分以及江河、城市主干 道、公路的分布情况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并编号处理,作为之后实地调研的单元。为了后期更合理地划分网格,我们的划分原则是将每个区域中的小区域尽可能细化。第四步是整个规划的最重要环节,即了解区域内渠道供给与客户需求的匹配状况、获取渠道现状和客户需求(包括既有客户需求和潜在客户需求)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三类数据来直接或间接展现:一是基站数据,如基站的分布情况、基

7、站的辐射用户数量 及通信消费特征等,这些数据都是可以通过系统提取来获得的;二是渠道经营数据,包括自身和竞争对手 的渠道的类型、级别、经营模式,以及渠道网点的人流量、业务量、销售量等,这部分数据小部分通过系 统提取可以得到,大部分要通过对区域内市场的普查来得到;第三是区域内的用户数据,区域内的物业类 型、规模、分布情况,以及区域内人口特征和消费习惯等,这部分数据可以通过对二手资料的搜集和区域 内的市场普查来得到。对区域内的市场做普查是第四步不可避免的工作,工作量也 较大,目的是获取反映渠道布局现状和客户需求特征的第一 手数据。第五步是对研究区域的网格化划分。前面对研究区域划分出的若干个小区域是为

8、了获取数据的方便而设立的,并不是最终的网格布局,最终的网格布局应该是对这些小区域的整合。整 合遵从两个原则,即地理位置相近和客户需求同质。上一步得到了各个小区域的客户需求数据,将这些数 据整合得到小区域的客户需求属性。根据地理位置相近且需求属性相同的小区域连通为一个网格区域。实 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步一般是借助计算机通过空间拓扑聚类分析的方法达到的。利用规划好最后一步是对网格区域和区域内信息的分析和利用。的网格内的信息进行渠道规划分析,优化渠道布局配置,调整现有渠道布局、填补渠道空白等。对网格内的信息分析一般有四个角度。一是对网格内的经济、地理、市场属性等状况的分析,考量道路交通便利程度、区域的

9、聚客源属性等信息, 反映外界环境对渠道布局的影响。二是对网格内客户条件的分析,考量人口特征、购买力、消费习惯等信息,反映客户潜在需求对渠道布局 的影响。三是对网格内渠道现状的分析,考量网格内移动终端销售水平、网格内存量渠道力量等信息,反映同业协 同因素对渠道布局的影响。四是对网格内自身与竞争对手渠道的对比分析,考量渠道市场占有率、渠道力量对比、渠道策略对比等信 息,反映竞争态势对渠道布局的影响。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合分析,综合网格内客户需求信息,形成多个信息数据库,并结合自身需求,最终形 成渠道布局规划的决策模型体系。对实体渠道的网格化划分更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辅助,综合所需的信息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支 撑,开发为直观可视的渠道网格化管理平台。对网格区域内信息的利用,也不仅局限于优化渠道布局与资源配置,同时也可以综合区域内客户需求特征, 完善的渠道体系结构,满足区域内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可以利用区域内特定客户需求,开展更有针对性 的精细化营销;还可以应用于渠道的日常管控,参考区域内客户需求大小,制定更加合理的效益评估和考 核体系、以及渠道激励方式等,进而最终建立更加科学的渠道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