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游戏:会倒立的小猴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34880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游戏:会倒立的小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游戏:会倒立的小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游戏:会倒立的小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游戏:会倒立的小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游戏:会倒立的小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游戏:会倒立的小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游戏:会倒立的小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科学区游戏:会倒立的小猴游戏来源 寒假结束了,孩子们回到幼儿园交流着放假到外地游玩的经历。诺诺小朋友讲述着和爸爸妈妈到广州长隆动物园的游玩经历,谈到动物园里的猩猩会在钢丝上倒立时,引来了同伴们的议论“猩猩真是厉害”“猩猩个头这么大,怎么能在那么细的钢丝上倒过来啊?”“我爸爸说,这是平衡”“怎么才可以倒立啊?”孩子们似乎对倒立的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要,我在科学区增加了探索倒立现象的游戏材料(如图),孩子们开始了探究倒立现象的游戏。预期目标1. 探索硬币能让小猴子倒立的位置。2.大胆猜测,主动操作,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图片材料投放小猴子塑封图片一张、硬币两个、底座(橡皮

2、泥、吸管)游戏玩法1大胆猜想,并将硬币贴在猴子身上不同位置。2.将贴有硬币的猴子倒立,并将猴子头部顶在吸管上,尝试让猴子倒立。l 游戏推进 一 :观察分析观察:区域活动时间,彦彦小朋友选取了“会倒立的小猴”活动材料,他先看了看猴子,开心地将猴子倒立过来,放到吸管的顶端。可一松开手,猴子就掉下来了。一旁的烨烨看见了,笑着对他说“盘子里不是放了两个可以贴的硬币,我和你一起试一试吧”彦彦点头同意了。烨烨从小盘里取出两个硬币,撕掉双面胶,把硬币递给彦彦,彦彦将两个硬币贴在小猴的肚子上,把它倒立在吸管上,半天不敢放开手,烨烨说:“没事,赶紧放手,不会掉的,你试试”彦彦一松手,猴子掉下来了。烨烨说“那我来

3、吧,我来再试一下”。烨烨拿起猴子利索的把它倒立到吸管上,一松手,猴子还是从吸管上掉下来了。烨烨看到彦彦失望的表情说:“没事,我们把硬币贴到猴子的头上试试吧”彦彦说:“好,那你来贴。” 烨烨取了硬币贴在猴子头部然后把猴子递给彦彦。彦彦把猴子推回,说:“还是你试吧!”烨烨让猴子头顶在吸管上,小心翼翼地松开手,“啪”猴子还是掉了。“我们把硬币贴到脚上吧”烨烨又把硬币从猴子头处取下,分别贴到了双脚上,“啪”猴子又掉了。烨烨看了看猴子,又把硬币撕下来,贴在手掌,在往吸管顶部一放,猴子似乎可以倒立了,他兴奋的对彦彦说“好像可以了耶!”他小心地松开手,“哇,这次猴子倒立起来了”一旁的彦彦开心地鼓掌。“我再试

4、试贴在这里(手臂上)可以吗?”烨烨激动地边说边取下硬币贴在了猴子的手臂上,“哈哈,也成功了!”烨烨欢呼了起来。“那贴在这里(手腕)呢?”烨烨问。“我猜不可以”彦彦说。烨烨看了看猴子的手臂和手腕说“这两个地方(手腕和手臂),靠得比较近,我猜可以”。说完,又迫不及待的把硬币从手臂上撕下,贴到了手腕上,“成功了”烨烨叫了起来。 “还有哪里没有试呢?我都忘了。是不是把硬币贴在这里(手臂、手掌)才能让猴子倒立啊?”烨烨问。彦彦说“好像是吧,我记得这里(手腕)也可以,呵呵!”烨烨也笑了,说“刚才我们都忘记记录下来了。”分析: 1. 幼儿对“猴子倒立”的游戏材料充满着兴趣好奇心和兴趣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从烨烨

5、和彦彦在区域游戏中一次一次的贴硬币尝试让猴子倒立的操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游戏材料充满了好奇,他们边猜想,边尝试,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探究,表现出对玩“猴子倒立”游戏的极大兴趣。2. 探究过程中看得出烨烨是一个有主见、有想法、喜欢探究、乐意合作的孩子,他还能带动其他孩子进行游戏,这种同伴间的互动与合作可以促进游戏的进展。彦彦一开始是独自取材料游戏的,烨烨主动加入后,提出“我们把硬币贴在猴子的xx”“我再试试贴在手臂上可以吗”,并将硬币先后贴在猴子的肚子上、头上、脚上,最后又贴在猴子的手臂、手腕上。表现出烨烨有主见、有想法且喜欢合作探究。而彦彦虽然对活动材料感兴趣,但大胆尝试的信心稍显不足,如虽然同意

6、将硬币贴在另一个地方试试,却说“你来吧”。即使烨烨鼓励他,想把尝试的机会让给他,他也未敢尝试,表现出他缺乏面对操作失败的勇气和再次操作的信心。两个孩子合作进行探索和操作,正好起到了互补和促进的作用。3.幼儿能联系已有过的“记录”经验,提出通过记录帮助自己记忆探究结果的需求,是协助孩子记忆探究结果的好方法在操作快结束时,烨烨提出了疑问“还有哪里没有试呢?我都忘了。”而彦彦说“好像是吧,我记得手腕也可以”从孩子们的“是不是、好像”“我都忘了”话语,可见他们对探究过所发现的现象没能完整的记忆,阻碍了他们交流探究的结果。烨烨最后说的“忘记记录下来了”,表现出孩子有通过记录操作过程来帮助自己记忆探究结果

7、的需求,并且已积累了记录的相关经验。教师可以提供一张形象的猴子图记录表,让幼儿进行记录。调整推进(图片)材料调整:新增一张猴子图记录表、笔玩法调整:操作后引导幼儿用“”或“X”真实记录硬币在猴子相应的位置能否让小猴倒立的现象。l 游戏推进 二 :观察分析观察:烨烨又来到了科学区,他取出了猴子图,发现多了一张猴子图纸,好奇地跑来问:“老师,这张猴子图是要干嘛用的啊?”我笑着对他说“昨天你们不是说忘记记录了吗?你们可以用这张记录纸,大胆地记录硬币贴在猴子身体不同位置会不会成功倒立,成功了就在猴子图的身上相应的部位用不能倒立的就x”。“我可以不用打而用画吗”,我同意了他的要求。烨烨开心地拿起了底座,

8、开始操作。他把硬币贴在了猴子的手臂处,放上去,猴子就掉下来了,他又拿起来,又放了第二次,轻轻一松手,猴子倒立了,烨烨开心极了,正想记录,我插问了一句:“烨烨,你要记录成功还是不成功呢?”烨烨抬头自信的回答“成功的”。我又追问“你真的确定成功了吗?”他迟疑了一会,说“那我再试试”。于是烨烨很认真的又重复试了几次,最后拿起笔,开心的用真实地记录下来。接着,他又把硬币一次次贴在猴子身上的不同地方,很快猴子图纸上出现了他实验探究的各种结果。在区域活动后集中分享时,烨烨迫不及待地拿着猴子图记录纸,向同伴们介绍:“我今天把硬币贴在了猴子的手臂、手腕、手掌的位置 ,就是我画圆圈的地方,都可以让猴子倒立哦!”

9、。同伴们个个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一旁的元元指着小黑板上的磁铁,疑惑的问“如果把那个磁铁贴上去,猴子能倒立吗?”涵涵也问“那夹在调查表上的回形针呢?也可以让猴子倒立吗?”我笑着鼓励:“可不可以,我也不知道,你们的想法真特别,明天区角活动时,可以带上你们找到的材料,一起到科学区去像烨烨那样反复试试。”“太好了,太棒了!”孩子们欢呼起来。分析:1孩子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征表现今天的活动,新提供了一张猴子图记录表,并引导如何记录,烨烨在理解后,还提出用圆圈记录的方式,我答应了。在操作中,他充满了信心,用他自己喜欢的表征方式“”记录,探索更兴趣、操作的目的性更强了。不仅帮自己记忆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也为自己

10、在集中分享交流时提供了方便。可见,允许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表征方式表达表现,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探究兴趣,保护其创新欲望。2.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介入,适时对幼儿渗透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特别强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在“目标”中多处提出了培养幼儿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与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方面的学习品质。在这次的边操作边记录中,烨烨一开始只是操作一次就记录结果,在教师及时的介入引导“你真的确定成功了吗?”之后,烨烨能马上思考并再次反复操作后才进行记录,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探究行为,从中养成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耐心的学习品质,非常值得鼓励。3.当幼儿提出用其他材料玩倒

11、立游戏时,教师真诚地接纳、鼓励和支持了幼儿。拓宽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更多孩子参与操作探索的积极性。调整推进(图片)目标调整:感受比较重的材料能让猴子倒立。材料调整:标有孩子提到的“磁铁、回形针等记录表,(留出一两格空白让孩子自己画自己寻找到的材料)玩法:将实物放在可以让猴子倒立的位置,尝试让猴子倒立起来。l 游戏推进 三 :观察分析观察:涵涵和元元来到了科学区,他们将调查表上的回形针和黑板上的磁铁都带来了,取出了底座和小猴,开始了操作游戏。元元看到记录表上有磁铁,他开心极了,急忙拿出磁铁,然后贴上双面胶再贴在猴子的手掌上,小心翼翼地放在吸管顶上,“成功了”元元开心地叫起来,并拿出笔,记录下来。

12、而后,他又拿出了长尾夹,瞧了瞧表格里的东西,找不到长尾夹的图标,他就在空白的表格里画了个长长的长尾夹形状,然后开始实验 “我们再来试试回形针吧!”涵涵说。元元从口袋里拿出了回形针,插到了猴子手掌,然后将猴子头放到了吸管的顶端,一松手,猴子掉下来了,元元正想记录时,涵涵叫了起来“你就试一次就记录了啊,让我也试试再记录,昨天烨烨就是这样,多试几次,才准啊!”于是,涵涵小心翼翼的把猴子放回吸管顶端,可是猴子还是掉下来,涵涵又把它放回吸管,来来回回试了5次,涵涵说“嗨,回形针真的不可以让猴子倒立。然后认真的在表格相应的地方画上了个x。元元拿着插有一个回形针的猴子,仔细看了看疑惑的说,“为什么回形针就不

13、能让猴子倒立呢?”“涵涵一手拿着刚才的磁铁,再看看回形针,说,可能是回形针太轻了吧!”元元把回形针取了下来,在手上掂量了一下,说“对,回形针太轻了。”我走了过来,看了看他们的记录表,对他们说“回形针真的不能让猴子倒立吗?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很多回形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猴子倒立啊?”涵涵兴奋地说“好啊好啊,我猜,2个回形针比较重,应该就可以让猴子倒立了。”元元说“2个不够,我猜要4个或是5个、6个,很多个,更重,猴子就能倒立了。”我笑着说“到底是2个,还是4个、6个,我们要试一试才知道,等着,我去给你们拿更多的回形针来。”分析:1. 留下“空白”给孩子更多的探索空间在孩子们提到“磁铁和回形针”后,

14、老师及时的设计一张适合孩子记录实验的表格,但有些实验,老师是无法预估孩子们收集的是什么材料的,在这次提供的记录表中有意识留下了几格的空白,正好他们收集了“长尾夹”是记录表上没有的,涵涵自己用绘画的方式画下来,而后操作记录。所以在提供的记录表中,留下了一些空白格,正是给孩子留有自由的空间,是激发孩子探索操作的前提。2.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有经验相互提醒,起到生生互动的效果在操作中,元元一开始比较心急,一次实验后,马上就要记录,涵涵小朋友比较细心,提醒了涵涵“你就试一次就记录了啊,让我也试试再记录,昨天烨烨就是这样,多试几次,才准啊!”这种幼儿在活动中的相互提醒,相互交流学习,起到了生生互动

15、的学习效果。我认为这样比老师的反复说教要来得有效。3、教师在适宜的时候提出了“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成为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的动力当元元和涵涵在完成游戏活动后,他们自己总结了“回形针不能让猴子倒立,因为回形针太轻“的实验结果,我提出“回形针真的不能让猴子倒立吗?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很多回形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猴子倒立吗?”再一次激发了元元和涵涵的猜想,可见当孩子的操作到达一定程度后,老师的再次引领“跳一跳”,对孩子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孩子再思考,成为激发他们持续游戏活动的动力。调整推进(图片)目标调整:探索用回形针让猴子倒立的方法材料调整:提供许多的回形针、设计一张能用回形针数

16、量记录猴子是否能倒立的实验记录表。玩法:引导幼儿每次在猴子手掌的两边别几个回旋针,就用数字或点数记录在猴子手下圆圈里,并在操作后,在相应的方形格里做猴子是否能倒立的记录。游戏推进四 :观察分析观察:元元和涵涵,听清楚老师对新提供的记录表所提出的要求后,他们俩又开始合作的进行操作了。涵涵先别上了一个回形针,自言自语的说“昨天已经是一个了,一个不行,我再别一个”然后她又别上了第二个,然后小心的把猴子放在吸管的顶端,可是一放手,猴子掉下来了,她又捡起来,又放上去,猴子又掉了下来。她看了看,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松手,猴子还是掉下来了,她对元元说“我试了3次了,都不行,你记下来吧。”元元笑了笑,记下了,然后说“我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