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美学范畴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347680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美学范畴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六美学范畴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六美学范畴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六美学范畴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六美学范畴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美学范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美学范畴(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美学范畴:悲剧与喜剧一、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也可称为悲或悲剧性,它不 同于文学门类中的悲剧概念,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内涵要宽 泛得多,它包括了生活、艺术两个方面的内容,生活中英 雄人物为正义事业奋斗牺牲是壮烈的生活悲剧。(一)悲剧的渊源西方的悲剧艺术最早诞生于古希腊。它起源于古希腊人每年秋季 举行的祭祀酒神的歌舞表演,即“酒神颂”。(二)西方美学史上的悲剧论1.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i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 仿i土。他把悲剧主人公规定为上层贵族阶级的著名人物,指出悲剧主人 公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是好到极点,但是主人公的遭殃也不是 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甚

2、至小错误引致大不幸,不 该遭殃而遭殃;存在缺陷过失仍不失为好人的这种悲剧性结局能以 其道德力量激发普遍的情感效应,它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 感得到陶冶。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i悲剧净化说i 土。2. 黑格尔黑格尔从辩证角度把矛盾冲突学说引入悲剧理论,赋 予悲剧以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他认为悲剧不在于个人命 运之类的偶然性原因(如“过失或弱点”),而在于不同 的实体性社会力量在现实中的必不可免的冲突和对抗。3. 叔本华认为悲剧无论从巨大效果还是从写作难度看,“都要算作文艺的最 高峰”,因为悲剧通过演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示邪恶 的胜利,嘲笑人的偶然性得势和正直、无辜者不可挽救的失败,来 暗

3、示宇宙人生的本来性质,这便是“意志和它自己的矛盾斗争。”这 种涵盖人类本能、欲望、希冀、爱恨的个体意志间的抵触、碰撞、 冲突、残杀酿就了“人生的可怕”与“巨大不幸”。叔本华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造成人生可怕的悲剧: 一是某种坏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如水浒传中的高俅;二是盲目的命运,即偶然和错误,如俄狄浦斯王、罗米欧与朱丽叶;三是平常人之间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明明看到在相互制 造灾祸,却又说不出谁是谁非,如浮士德之类。4. 弗洛伊德认为,受压抑的生命本能,尤其性的冲动和欲求, 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艺术根本上就是人类原欲借助 逃避现实的幻想所实现的升华、宣泄和象征性满足。悲剧 恰就是人

4、类突破乱伦禁忌,释放强烈的欲望,体现无意识 原罪的最佳效应形式。5. 马、恩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更迭滚动前进的历 史辩证过程。其间,任何预示历史进步趋势的新生事物、新生力量作为 一种必然性要求往往一时不可能实现,不应失败而失败,不该毁灭而毁 灭,但其原则和精神将永存。因此,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有社会 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从而深刻地 指出:悲剧表现的是i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 实现之间的i土冲突。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aia鲁迅(三)悲剧的涵义:作为美学范畴或美的特殊表现形态的悲剧,亦可称为 悲、悲剧性或悲剧美。

5、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 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 弓I发人们在同情悲愤中探索追求,在强烈的情感激荡中奋 发向上的审美对象。(四)悲剧的基本特征1. 英雄人物或美好的事物被毁灭,充满强烈的悲壮感。悲剧作为美学范畴,根本特点在于悲,悲的越深,哀的愈甚,愈能产生悲剧 性的审美效果,不悲不能称之为悲剧。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是美的化身,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他的毁灭既美的被毁灭,令人感到心 痛,并使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激起悲壮的情感,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当人们走出剧场的时候,便觉得灵魂高尚了些。狄德罗2. 充满着强烈的伦理追求和对真理的积极

6、探索。悲剧审美感受不仅仅是悲感,而是充满着强烈的伦理追求和对真 理的积极探索。在悲剧冲突中伦理的因素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把善与恶、 关与丑的尖锐冲突 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人们强烈的道德 震撼,极大地激起观众对善的事物的同情、热爱和崇敬, 对丑恶势力的憎恨,进而引起人们对于真理的探索。赵氏孤儿是一步充满强烈的伦理追求和复杂矛盾冲突的历史剧。故事人物:晋灵公、武将屠岸贾、赵盾、赵朔、赵朔妻、 程婴、公孙杵臼、程子、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剧作,奸臣屠岸 贾的残暴狠毒,程婴、公孙杵臼的冒死历险、慷慨就义的 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屠岸贾邪恶的化身:杀掉全国一个月以上的孩子、

7、将程 子剁为三段程婴、公孙杵臼正义的化身:不畏强暴、忍辱负重、见 义勇为、视死如归.3. 悲剧给人一种特殊的崇高感悲剧主义艺术形式,表现的是人生的悲哀和痛苦,它能使人 们在欣赏、理解悲剧的同时体会到人生生存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 人生。同时,悲剧能激起人们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它给人的审美 感受是一种特殊的崇高感。悲剧家为了充分发挥悲剧悲愤与恨的力量,突出悲剧崇高的 使命感就必须把悲剧写的淋漓尽致。普罗米修斯被囚禁于悬崖,受尽摧残,终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他 公开宣称:“我宁肯被缚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马克思(五)悲剧的美感特点悲剧表现的是假、恶、丑压

8、倒真、善、美,历史的必然要求暂时 不能实现,有价值的被毁灭,因此,人们欣赏悲剧往往产生以悲剧 为中心的诸如悲悯、畏惧、沉痛等情感反应,心理受到极大的压抑。 然而,在沉痛和压抑甚至痛哭流涕之余却痛定思痛,化悲痛为力量, 悲剧感上升到一种追求关、鞭笞丑的悲壮奋进的激情,获得更加强 烈的审美愉悦。(六)悲剧的分类1. 命运悲剧是反映超人的社会、自然力量和人的矛盾冲突,社会历 史必然性和自然威力作为一种不可解释、不可抗拒的命运, 与人形成对立并能毁灭人,结果导致悲剧的产生。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就是典型的命运悲剧。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 塔(Jocasta

9、)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并娶了自己的母亲。这部悲剧中,俄狄浦斯是个英雄而非弱者,他在邪恶的 命运面前不是消极服从而是努力的抗争,并且敢于面对现 实,勇于自我惩罚。命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像一个恶魔,总在主人公行 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2. 性格悲剧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一方面与重大的社会冲突相关,但一方面也与主人公的某些性格弱点相关,如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决,奥赛罗的多疑等等。3. 社会悲剧即历史的必然性要求未被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人际 关系变成物物关系、金钱买卖关系,个人同社会的矛盾日趋尖锐,正直的人 抗争社会不公与邪恶时,又往往陷入内心的矛

10、盾,甚或遭致毁灭,这就是一 般所说的“社会悲剧”。雨果巴黎圣母院,小仲马茶花女,托尔斯泰安 娜卡列尼娜等,便属于此类悲剧。(七)悲剧的效果悲剧的效果主要是从审关的角度去看的。欣赏悲剧不是 去看别人的笑话,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去花钱买眼泪淌, 去找罪受,去伤心流泪的。悲剧要从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 的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生快感。但是可悲的场面为什么 又可以引起快感呢?1.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的大背 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净化心灵、提升观赏者 的欣赏水平,把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同无限的人生 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2. 悲剧由痛感到快感,从内在心理规律上,可以与生理规律

11、贯通起来看。所谓痛 快,由痛感到快感,生理上就有这种规律,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心理上也 同样如此。人心中有淤结,不能疏通,心情就很压抑,一旦得到了疏通,就 能产生快感。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 很沉痛,一旦把这种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 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永恒不朽,感受到 正义的力量,于是有了然之悦,有会心之悦。通过观照, 可以彻悟人生。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悲剧时要入手其内,还 要出乎其外,不要只是陷入其中,被痛苦所蒙蔽。3. 悲剧说明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它强调的是人 生的价值,强调的是个人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让人看到世界的现状,生存的

12、意义,是在让人领悟历 史性的矛盾,在悲壮之中让人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 化作用。悲剧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二、喜剧喜剧同悲剧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范畴。它属于笑的艺术,常 常与滑稽、幽默、戏谑、讽刺等相关。(一)喜剧的内涵喜剧也可以成为喜、戏剧性或者滑稽。狭义的喜剧指戏剧的一种类型;广义的则是与悲剧相对的一种美的独特表现形态,泛指社会生活 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荒谬悖理滑稽可笑的事物。当它与崇高相对 时,则被称为滑稽。比如在地下交通站中,人们面对假而迷惑, 读者自觉的比例面的人物优越,产生自豪感和优越感。(二)喜剧的分类1.讽刺性喜剧鲁迅“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讽刺喜剧往 往是对

13、敌人的,往往站在非同情的立场上,事实上,鲁迅 的话可以补充为:“喜剧的作用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碎以 示人其无价值。”这样的目的产生的喜剧,自然是尖锐的鲁迅曾在药中对他所深深厌恶的康大叔进行了漫画式的描写“满脸的横肉、 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这种凶狠的 面相、粗俗的打扮、文法不通的语言,是使人不禁发笑的,然而笑后却是对 康大叔深深的厌恶和排斥,从而加深了对革命者夏瑜的同情,深化了主题。当讽刺喜剧所面对的是人性与人生时,则会具有永恒的 魅力和意义。鲁迅所讽刺的康大叔实质上代表了人性中许 多阴暗的面,是我们所不愿承认的,诸如:自私、冷漠、 残忍等。讽刺喜剧主要是通过揭

14、示和责难来达到其艺术效果。2. 幽默喜剧以同情和调和为主,是温厚宽容的。讽刺喜剧的作者 对待对象的态度:厌恶和嘲笑;幽默喜剧的作者对戏剧对象 的态度:同情、喜爱、愧疚等。正因为幽默喜剧中所蕴含的这种丰厚复杂的感 情,它在美学意义上更为完善:使人们将判断与同情相结合, 将沉醉与思考相结合。可以说,幽默的目的是审美和沉思。对刘姥姥的描写,就混合了极为复杂的感情:既有 对她身为穷人、不得不求亲靠友、供人耍笑的同情, 又对刘姥姥式人物轻视的愧疚,还有对所有笑着的人 物即将的命运深深的无奈。因此,这里的笑声,是掺 了泪的笑声,因而厚重异常,铸就了真正的幽默,真 正的不朽。3. 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的融合讽

15、刺喜剧与幽默喜剧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调和的。对于同一戏剧对象,作者可能 既给予辛辣的讽刺,又倾注很大的同情,以达到幽默。比如阿Q,作者既对他 的无赖、流氓行径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又对他的受人欺凌,追求幸福生活的 理想破灭,最终被人迫害致死贯注极大的同情。当年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现在已经成了20世纪中国文 学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之一,中国人的丑陋、群体的无知、 国民的劣根性在理性主体的缺席背后由此活生生地让阿Q 一个人承担了起来。而阿Q负载的历史重量到底几何?人 们却懒得去思考。人们在没有来由地取笑阿Q的同时,忘 记了事实本身的麻醉性,这无疑是触目惊心的。阿Q正传是关于我们中国人自己一个斯芬克斯式的谜,是鲁迅 “反省”文学的巅峰之作。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既非人类普遍弱 点之一种,更非剥削阶级统治者腐朽没落的精神状态,而系以传统 农民为主体的小生产者的整个不健全心理状态或习惯,根源就存在 于我们历史悠久、传统强大的小生产汪洋大海之中。鲁迅“本意”在教人“反省”,催人自新,让精神获得解放,思想冲破 牢笼,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革除贫穷、愚昧、落后、野蛮、禁锢, 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一部喜剧,对于不同的读者群,可能意味着不同类型的作品。譬如堂吉 诃德,青少年读者可能仅从中读出了可笑和愚蠢,从而认定其是一部讽刺 喜剧,而中老年读者可能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