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障全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34561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保障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健康保障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健康保障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健康保障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健康保障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保障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保障全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保障全文 中国发展汇报第六章:健康保障 全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日公布了名为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福利体系的汇报,对中国构建“全民福利”所需财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如不改变目前福利投入占财政投入的比重,全民福利所需资金将存在巨大缺口。即在2021年,当年的缺口就达成5300亿元;到2021年,当年的财政缺口将超出万亿元。以下为汇报第六章健康保障:第六章健康保障健康是人全方面发展的基础,关系每一个人的幸福。“人人享受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和“病有所医”是中国政府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主要内容。健康保障,是指全体居民享受的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方

2、面的社会福利,是比医疗保障内涵更宽泛的概念。健康保障最少涵盖了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内容,范围更广;健康保障除了重视疾病诊疗外,愈加关注预防、保健、护理和康复;健康保障的服务对象不但仅是病人,还有大量的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甚至是全体居民;健康保障愈加关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以提升卫生服务和费用保障的公平和效率。健康保障关键依靠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来实施,下文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健康保障体系的现实状况和问题,提出全方面小康社会健康保障体系发展的目标和对策。一、中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卫生服务体系是健康保障的基础。为了能够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最基础的卫生

3、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就已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当初政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关键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方面,尤其是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建立了最基础的医疗服务队伍和独具特色的合作医疗体系,使广大城镇居民尤其是农民无需支付高额费用就能享受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发明了公共卫生保障的“中国革命”。在疾病诊疗方面,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全民全部制医疗机构和政府、集体共同投资兴建的集体全部制医疗机构组成了疾病防治的供给服务体系。提升了卫生保健服务的普及性和公平性,基础控制了大规模传染病、寄生虫和地方病等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疾病的流行。20世纪80年代,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出现了部分新的情况,关键是人民

4、群众日益增加并在短时期内被极大释放的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三难”。为缓解这一矛盾,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社会力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政策,个体诊所、私营医院、股份制医院、股份合作制医院、合资合作医院、医院集团等陆续出现。在扩大供给政策的作用下,全国尤其是城市地域初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卫生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办医院的格局。同时,医疗卫生机构开始在微观经营机制上进行改革,引进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部分做法,基础思绪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升医院的效率和效益”。到90年代,这项改革开始全方面市场化,部分地方的政府甚至期望经过市场化渠道使政府财政解

5、脱出来。应该认可,多元化投资体制和医疗服务机构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改革以来,中国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人员数量全部有大幅提升,除极少部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域外,基础处理了“缺医少药”的问题,为实现“人人享受基础医疗服务”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改革开放以来的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也是在争议过程中进行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市场化、产业化导向和公益化、事业化导向一直是争议的焦点。80年代末以来伴伴随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化导向更为偏重。十六大以来,尤其是2021年的“非典”危机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十分微弱的弊端以后,理

6、论界和决议层愈加重视卫生服务发展的公益化、事业化导向,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农村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试图合适扭转过去卫生服务体系关键靠市场化服务获取发展资源的倾向。2021年以来,全国共投资105亿元 其中中央专题资金29亿元 用于省、市 地 和县 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专题投资64亿元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全国98的市 地 、94的县 区 建立了卫生监督机构,增加了卫生监督员。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以乡 镇 卫生院建设为关键,深入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经过几年的建设,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条件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县

7、及县级市共建有医院8800所、妇幼保健院 所、站 2021所、乡镇卫生院万个 其中政府办万个 、村卫生室万个 占行政村数的 ,每个乡镇确保能够举行1所政府办卫生院,卫生院同时加强了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为村民提供价格廉价、质量可靠的药品和服务。为了克服“看病贵”的问题,这一时期国家也加强了城市小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了对小区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降低居民进入小区医疗机构看病的费用,吸引病人进入小区医疗机构。各地还对建立济困医院、平价药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试图降低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在卫生资源总量极大扩张、结构不停优化的同时,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也在提升 表6-1 。表6-1全国医疗机

8、构业务工作量及病床使用情况专栏6-1:农村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环境治理2021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组织编制完成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计划取得国务院同意,计划提出要在2021年以前,基础处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起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截止2021年底,农村累计改水受益人口达成9亿人左右,占农村总人口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21年%提升到2021年,卫生厕所普及率由提升到。经过二十多年来大规模连续的农村改水改厕活动,中国农村饮水条件得到改进,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水及肠道相关疾病,促进农民群众的健康。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医疗保障是政府或社会组织对分散个人疾病费用风险的

9、筹资制度。在医疗费用问题上,存在完全由个人负担到个人完全不用负担多个组合形式。关键由个人及其家庭负担费用的,是没有医疗保障制度和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国家和地域,这极轻易造成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贫困,或使患者因为无力支付医药费用而无法取得基础的医疗服务。个人不用负担费用的,通常是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并负担全部成本,或完全由公共资金负担医疗服务系统成本的国家和地域。为了防范大家因疾病造成的贫困,建立当代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和地域通常由医疗保障制度负担绝大部分费用;同时实施个人负担一定百分比费用的措施,以节约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服务提供的浪费和道德风险。是否拥有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健康保障体系能否有效发挥保障

10、健康职能的主要标志。1.医疗保障的建立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覆盖城镇居民的三种医疗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员劳保医疗,关键是面向国有、城镇集体企业职员及其家庭组员,个人不用缴费,企业职员不论在职还是退休,均能享受到无偿的医疗待遇,只象征性的收取挂号费等。二是公费医疗,关键面向机关机关职员,由政府财政负担医药费用,个人按一定百分比负担药品费用和住院费用。三是合作医疗,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制度之一,通常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医务人员劳动酬劳,农民个人看病只缴象征性的挂号费或无偿,但要负担药品的费用 见专栏6-2 。专栏6-2: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合作医疗是指以农村居民为对象,为

11、了处理农民群众看病问题,根据自愿、受益、适度的标准,由农村集体生产或行政组织和个人共同出资购置基础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之间医药费用再分配的一个互助共济组织形式。它正式出现于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1965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有关把卫生工作关键放到农村的汇报,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到1976年,全国已经有90以上的农民参与了合作医疗,从而基础处理了广大农村社会组员看病难的问题。合作医疗大多是以公社为组织单位,由公社卫生院组织本公社所辖大队举行,并由公社卫生院进行管理。负责的是本小区范围内的村民卫生预防和医疗工作。合作医疗站的财产是集体财产;医生和卫生员的

12、劳动酬劳由集体经济支付;医疗费用由农民个人和集体公益金共同负担,负担百分比依据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而定,或减免诊疗费 合医 ,或减免药费 合药 ,或两种均减免 合医合药 。合作医疗是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分离的医疗保障体系相适应的,实质是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依靠的小区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在中国的普遍推行,基础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健康,有效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为当初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是“发展中国家群体处理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而享受“卫生革命”之誉。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实施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颁布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减弱,传统合作医疗失

13、去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组织结构,走向衰落,到1989年,全国的覆盖率降至。改革开放以后,伴随企业逐步转向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企业加强了经济核实,降低了对劳保福利的投入,职员报销医疗费逐步成为一个难题。尤其是破产倒闭企业的职员,失去了以单位为依靠的劳保医疗。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保医疗保障制度弊端也很显著,比如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缺乏对供需双方的约束、缺乏全社会范围内的互助共济和社会统筹功效等等,这些弊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显得愈加突出。图6-1:中国城镇基础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及覆盖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不少城市前后对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进行了多个形式的改革探索。1993年,

14、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员基础医疗保险制度。1998年,在总结各地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国务院下发了有关建立城镇职员基础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职员基础医疗保险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要求城镇单位职员全部要参与所在地域的基础医疗保险。为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情况,2021、2021年职员基础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延伸到城镇全部从业人员,覆盖的职员和城镇就业人员人口百分比不停增加 见图6-1 。到2021年底,参与城镇职员基础医疗保险人数18020万人,在职员基础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员1342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600万人。整年城镇基础医疗

15、保险基金总收入2257亿元,支出1562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477亿元。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以集体经济和人民公社体制为依靠的合作医疗出现了滑坡的局面。整个8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处于停滞状态,绝大多数地域合作医疗制度已经瓦解。进入二十一世纪,微弱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日益高昂的医疗卫生费用,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凸显,广大农民因为缺乏足够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被迫降低甚至放弃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医疗卫生费用筹资不公平问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功效弱化问题,成为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严重制约

16、。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等部门有关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决定从2021年起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选择2-3个县 市 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21年,在全国建立基础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第一批试点工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今后又进行了四批试点工作。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开展新型合作医疗的县 市、区 达成2451个,占全国总县 市、区 数的,参与新农合的人口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参合率为 见表6-2 。依据国务院的决定,2021年将在剩下的292个县 市、区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方面覆盖全国农村地域。表6-22021-202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