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复习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34267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毒理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卫生毒理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卫生毒理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卫生毒理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卫生毒理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毒理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毒理复习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 以下对“毒理学开展趋势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A. 从高度分化到高度综合B. 从 SAR 到 QSARC. 从现代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D. 从毒性定量描述到毒理作用机制探讨2. 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局部是B 。A. 危害识别B. 剂量反响关系评定C. 暴露评定D. 危险度特征分析3.动物实验中的“ 3R原那么指C 。A. 替代、减少、节约C. 替代、减少、优化B. 减少、利用、优化D. 减少、利用、节约4. 被誉为职业医学创始人的是A 。A. Paracelsus B. Pamazzini C. OrfilaD. Bernard5. LD 50 的概念

2、是D 。A.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B.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 出现半数剂量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剂量D. 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6. 阳性对照组经呼吸道给予大鼠。A. 量反响B. 质反响CC14后,大鼠GPT升高,CC14所引起的GPT改变为AC. 剂量 -效应关系D. 个体反响7.毒性上限参数包括C 。A. 绝对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小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B. 绝对致死剂量、观察到最小有害作用剂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剂量C. 绝对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剂量D. 阈剂量、观察到最小有害作用剂量、最小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8. 能阻止水、电解度及

3、某些水溶性物质通过的皮肤屏障是B A. 表皮角质层B. 连接角质层C. 基膜D. 真皮层9. 外源性化合物生物转化酶存在的主要亚细胞构造是B 。A. 线粒体B. 内质网C. 溶酶体D. 细胞膜10. 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代谢后绝大局部与AA. 葡萄糖醛酸B. 氨基酸C. 谷胱甘肽相结合形成复合物,排出体外。D. 硫酸11. 以下卤代烷烃类化合物,毒性最大的是A 。A CCl4B. CHCl 3C. CH2Cl2D.CH 3Cl。12. 影响化学物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化学物C 。A.剂量B. 毒作用时间C. 理化特性D. 联合作用13. 肟类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竞争与胆碱酯酶的结合

4、,致使有机磷化合物毒性效应减弱。肟类化合物与有机磷化合物的联合作用表现为C 。A.协同作用 B.增强作用C.拮抗作用 D.相加作用14.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D 。A. 家兔B. 大鼠C. 小鼠D. 豚鼠15. LOAEL 是指 AB. 最大非致死剂量D. 最小致死剂量A. 观察到最小有害作用剂量C.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16.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D 。A. 24小时B. 48小时C. 7天D. 14天17. 致畸作用危险期是指B 。A. 着床前期B. 器官形成期C. 胎体期D. 性成熟期18. 单细胞凝胶电泳可检测的遗传学终点是C 。A.碱基置换B.移码突变 C. DNA完整

5、性改变D.染色体数目变化19. 化学致癌物的特性D 。A. 是致突变物B. 具有遗传毒性C. 必须经过代谢活化D. 以上都不是20. 关于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是B 。A. 嘧啶被嘌呤置换称颠换B. 嘌呤被另一嘌呤置换称颠换C. 嘌呤被嘧啶置换称颠换D. 嘧啶被另一嘧啶置换称转换21.以下对细胞凋亡描述错误的选项是C 。A. 细胞膜完整B. 染色质凝聚C. 有炎症反响D. 受基因调控22. 以下哪种表现不属于发育毒性D 。D. 胎盘脱落A. 胚胎生长缓慢B. 胚胎功能缺陷C. 胎体畸形23. 生物转化I 相反响不包括DA. 氧化B. 复原。C. 水解D. 结合24. 外源性化合

6、物生物转化酶存在的主要亚细胞构造是D 。A. 线粒体B. 细胞膜C. 溶酶体D. 内质网25. 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被P450 氧化生成NAPQI 后,与肝细胞内C 相结合而被解毒。A. 葡萄糖醛酸B. 氨基酸C. 谷胱甘肽D. 硫酸26. 影响化学物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化学物C 。A. 剂量B. 毒作用时间C. 理化特性D. 联合作用27. 交互作用不包括B 。A. 协同作用B. 相加作用C. 拮抗作用D. 加强作用28.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D 。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29. 慢性毒性试验中动物选择,年龄一般为A 。A. 初断奶者B. 刚性成熟C. 初成年D

7、. 老年30. 突变的后果关键取决于A 。A. 突变的基因B. 突变的类型C. 突变的遗传学终点D. 突变的细胞31. Ames 试验可以检测的遗传学终点是B 。A. 染色体数目改变B. 基因突变C. 染色体畸变D. DNA 完整性改变32. 致突变试验中必须设立阳性对照组的目的是C 。A. 获得实验的根底比照数据B. 是待测物组结果比拟的依据C. 验证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排除阴性结果的干扰33. 完全致癌物是指D 。A. 间接致癌物B. 直接致癌物C. 终致癌物D. 同时具有肿瘤发生3 个阶段的作用的致癌物34. 对化学致癌物致癌作用无影响的因素是D 。A. 化学致癌物的化学构造

8、B. 宿主本身的状况C. 宿主的遗传易感性D. 化学致癌物的急性毒作用强度35、以下属于化学窒息性气体的是C 。A、氮气B、甲烷 C、氧化氢D、二氧化碳36、遗传毒致癌物是: D A.巴豆油;B.雌激素; C.石棉;D.苯并(a庇;37、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C A.具有母体毒性的物质一定有发育毒性;B.有发育毒性的物质一定具有母体毒性;C.发育毒性与母体毒性不存在必然联系;D.没有发育毒性的物质就没有母体毒性;38、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C A.具有母体毒性的物质一定有发育毒性;B.有发育毒性的物质一定具有母体毒性;C. 发育毒性与母体毒性不存在必然联系;D. 没有发育毒性的物质就没

9、有母体毒性;39、在卫生毒理实验中,研究毒物急性毒性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B )A. 死亡率B. 半数致死量C. 病理学变化D. 生物化学变化40、某种工业用化学物, 易挥发 , 亚慢性毒性试验动物的染毒途径首选 C A. 经皮肤B. 经口C. 经呼吸道D. 腹腔注射41、 亚慢性毒性实验的染毒期限通常是 D A. 2 年 B. 6个月C. 1 年 D. 1-6 个月42、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那么A. 对化合物毒性反响与人接近C.易于获得、价格低廉、操作方便D B. 易于饲养管理 D. 以上都是43、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C A. 1 天 B. 1 周 C. 2 周 D. 3 周44、

10、 当化学物的蓄积部位不是它的毒作用部位,或对蓄积部位相对无害时,这种器官或组织通常称为化学物的C A.代谢转化器官 B.靶器官C.贮存库D.排泄器官E.非靶器官45、毒物的BA、物理特性对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B、化学构造C、分子量 D、吸收途径46、经过呼吸道进入机体的毒物,在进入血液前A、经过B、不经过C、局部经过B 肝脏的转化解毒。D 、以上都不对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 通常认为化学物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在零以上的任何剂量均可发生,其剂量-反响关系是无阈值的,应按照无阈值化学物进展评定。2. 毒性是化学物有害作用的外在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

11、性。3. 靶器官中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决定该化学物的毒效应。4. 弱有机酸在胃中容易吸收,弱有机碱在小肠中易被吸收。5. 脂溶性越高,越易吸收,故脂/水分配系数越高越易被吸收。6. 一般认为化学物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的顺序为静脉注射A吸入腹腔注射A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 经口 经皮。 7. 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原那么上采用口服给药,大鼠一般灌胃给药。8. 染色体畸变的后果比基因突变严重。9. Ames 试验是利用细菌的回复突变来检测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10. 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常具有物种或组织特异性。11. 致突变试验属于毒理学平安性评价试验的第二阶段。12. 药物产生毒性作用的靶

12、器官是其浓度最高的器官。13. 毒效应是化学物有害作用的外在表现,改变条件就受到可能影响。14. 代谢活性是指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增强。15 .脂溶性越高,越易吸收,故脂 /水分配系数越高越易被吸收。16 .液态化学物挥发性越强,经呼吸道吸收的危险性越大。17 .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原那么上采用口服给药,大鼠一般灌胃给药。18 .显性致死突变试验是用于检测化合物对雄性和雌性动物生殖细胞的损害作用。19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是确定人类致癌物的唯一手段。20 .化学致癌物均具有遗传毒性。1X2X3V4V5X6V7X8X9V10V11V12X13V14V15X16V17X18X19V20X三、填空题:(每空1

13、分,共15分)1 .传统毒理学研究方法分为实验研究和人群调查两大类。2 .生物转化反响的结局具有代谢解毒和 代谢活化两面性。3 .大剂量澳化苯进入机体后,导致体内谷胱甘肽耗竭,使结合反响降低,呈现毒性作用, 这种代谢现象称为代谢饱和。4 .毒作用影响因素包括化学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及化学物的联合作用。5 .动物试验中的3R原那么是指 替代、减少、优化 。6 .化学致癌是一个多阶段过程,目前大致分为引发、促长、进展等三个阶段。7 .人群监测包括: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安康监护。8 .特殊转运包括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膜动转运。9 .危害细胞存活的原发性代谢紊乱的机制包括ATP耗竭、钙离子稳态失调 、ROS/RNS所致的氧化损伤三方面。10 .危险度评定包括危害识别、剂量反响关系评定、暴露评定及危险度特征分析四个局部。11 、突变根据其产生的后果分为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无义突变 三种类型。12 、发育毒性的具体表现有生长缓慢、致畸作用、功能缺陷、致死作用。13 、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置包括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14 、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15 、生物标记物的可以分为三类:接触生物学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