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论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341340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典诵读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典诵读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典诵读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典诵读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诵读文化经典提高语文素养贵港市达开实验小学 王小玲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 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 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诵读经典美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 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黄 金年代。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形 成了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浓缩了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 多方面“知识”的结 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像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就是这样的

2、 经典。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 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对于这样经典的东西当然要牢牢的 记住它,让它的意义深入人心,深入骨髓,并把它的诵读融入在教育教学上,让 学生体会到古人的思想感情宝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也许孩子 们就会明白字句内涵所在,或者等他长大成人再回想小时读过经典文字, 无不感 叹先人们超群的智慧,更加陶冶自己的精神层次,实质就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 格的熏陶。我小时也听过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只知其音,不知其 字,更不知其字,长大了才知道。一时弄不懂,以后才明白,是阅读中常有的事。 在活动中我重视学生的经

3、典诵读情况,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1、情境吟诵。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 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 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 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 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 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 的美感。这样的诵读,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可见, 在诵读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对照思读。

4、把内容和题材相近的两首或几首诗词放在一起对比诵读,可以 提高诵读的效率,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时,教师可先出示这两首词让学生诵读,然后比 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适时引入诗人的简介及诗的背景资料。最后, 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情。3、故事引读。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般来说,每一首古诗文都会有一 个不平凡的背景和事件,将凝练、优美的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 故事的带动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怀,提高古诗文阅读的效 率。4、游戏诵读。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游戏 之中,就能达到润物

5、无声的效果。如在跳皮筋、踢建子、拍手歌、跳格子中边玩 边跳,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如我校开发的“拍 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月梅花香又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 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你拍三,我拍三,三月桃花连十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 岁年年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你拍六,我拍六,六月荷花 满池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拍九,我拍九,九月菊花初开放。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 霜其奈何!”5、从个人诵读到组建诵读,从简单背诵到艺术熏陶、耳濡目染, 快乐阅读的趣味性得到了很好体现。我更改了以

6、往一味地让学生背来 背去的做法,而是在朗读背诵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体验,激 发对诗词的感悟。课堂上有时创设美妙的情境,学生便不知不觉地体 验到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美妙意境。有时用饱满的激情体验“壮 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等诗词中闪烁的爱国主义思想,有时也引导学生用惟妙惟肖的体态, 尽情地大胆地来表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时创设和 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诗的意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 开”中梅花的多与少,“莲动下鱼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索,就这样,课堂上 时常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特别 是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理解的诗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 文中,一篇作文因为有了一句或几句古诗而更加精彩。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我们坚信孩子们的 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一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可编辑都将成为孩子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