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34026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强夯加固施工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合成橡胶有限公司丁苯橡胶项目地基强夯加固 施工方案 编制:审核:审批:XXXX 工程第 X 建设公司二OXX年X月X日一、工程概述(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内,西距澳头镇约9km,东距霞涌镇约5km,北距惠州市惠阳区约20km.本工程为生产汽车轮胎专用的丁苯橡胶 项目工程,全厂用地约200000m。主要的建(构)筑物包括:1、化学品配制区(# 200),二层装置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格栅楼层。2、聚合反应区(# 300),二层装置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格栅楼层。3、单体回收区(# 400)四层装置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格栅楼层。4、 单体和化学品贮存区(# 1

2、00)、胶乳贮存与掺合区(# 500),露天储 罐设备区,最大储罐容积为1000m。5、后处理区(# 600)单层大跨度钢屋架屋面系统、钢筋混凝土柱建筑。6、火炬基础,21m直径,内径12m高33m总重约160t。7、办公楼,一层钢筋骨混凝土框架结构。8维修车间,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为单层轻钢屋面结构。9、其余实验室、饭堂等单层建筑物及管架、消防水池等构筑物一批。地基加固处理总面积约200000余平方米。地基加固方案是:对松散的杂 填土和素填土进行强夯,强夯范围约 21000平方米,主要强夯区域为#600、 冷冻间、实验室、维修车间、警卫室、自行车棚、办公楼、控制室等。建筑 物基础使用

3、静压管桩基础。(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报告反映施工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由地表至下,主要分为8层:1、杂填土或素填土:由侏罗系残积风化土夹较多碎石组成,厚度0.58 8.5 m,场地各部位厚薄不均2、 人工填石层:主要为侏罗系中风化岩碎块,直径为0.10.4 m最大 者为1.0 m,此层全场零星布置,层厚 0.64.8m.3、耕植土。4、 第四系冲积粉砂质粘土:由黄褐色粉砂粘土组成,厚2.310.0 m。5、 第四系冲积圆砾层:由砂岩夹杂少量其它混合岩石砾石组成,厚0.55.3 m,平均厚2.40,顶板埋深4.910.5 m。6、 残积粉土:主要为粉砂质粘土,平均厚度2.2 m,埋深0.811.4

4、m。7、强风化凝灰质砂岩:厚0.49.3 m埋深0.515.0 m天然持力层。&中风化凝灰质砂岩:厚1.019.60 m顶板相应标高-6.0313.87m。(三)强夯加固参数和施工参数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 Eo=10MPa;加固影响深度 8.0m。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及设计要求,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91),分三遍夯击,第一遍点夯单击能为3000KN m,第二遍点夯单击能为2500KN m,第三遍为满夯,满夯单击能为1000KN m;第一、二遍点夯时间间隔初步定在7天。(四)强夯法的原理和特点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

5、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 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 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 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加固特点是:使用工地常备简单设备;施工工艺简单;适用土质 范围广;可取得较高的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210倍,加固影响深度可达610m;工效高,施工速度快较换 土回填和桩基缩短工期一半;节省加固原材料;节省投资,比换土回填节省 60%费用;与预制桩加固地基相比可节省投资 50%70%;与砂桩相比可节省 投资 40

6、%50%。二、准备工作(1)熟悉施工图纸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各项参数。(2)场地和坐标网移交,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3)制定施工方案和确定强夯参数,定位放线。(3)场地平整,修筑设备进场道路,在强夯范围预留夯沉量需要的土厚。(4)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作强夯试验,跟据试验结果修正强夯施工方案 和强夯参数、锤击数。(5)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种进行短期专业培训。三、施工的步骤、方法及要点(一)施工步骤1每遍夯击的步骤为: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自由下落夯击,测量锤顶Page 3 Of 12咼程T按

7、规疋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元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T元成第一遍全 部夯点的夯击 f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 t间隔7天后,按上 述程序完成第二遍夯击-用低能量满夯,测量夯后场地高程。2、强夯区域顺序:为防止强夯造成将管桩挤斜和挤断的现象,必须先强夯,后压桩,先强夯有影响的区域,以提前插入压桩要工作,加快进度。顺序为:冷冻间f #600 f实验室f维修车间f警卫室 f 自 行车棚 f 办公楼f控制室。(二)施工方法1机具设备(1)夯锤:采用20t夯锤,用钢板作成组合成的夯锤(如下图)。夯锤底 面为圆形,锤底直径为2m。夯锤中设2个直径250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 减小锤底与土面间形成真空产生

8、的强吸附力和夯锤下落时的空气阻力。装配式钢夯锤图1-50mm厚钢板底盘;2-15mm厚钢板外壳;3-30mm厚钢板顶板;4-中间块(50mm厚钢板);5- $ 50mm吊环;6- 200mm排气孔;7-M48mm螺栓(2)起重设备:由于履带式起重机重心低,稳定性好,行走方便,使用起重量为50t的履带式起重机(带摩擦离合器)(如下图)用履带式起重机强夯图1-夯锤;2-自动脱钩装置;3=起重臂杆;4-拉绳;5-锚绳;6-废轮胎(3)脱钩装置:通过动滑轮组用脱钩装置来起落夯锤。自动脱钩器由吊 环、耳板、销环、吊钩等组成(如下图)。拉绳一端固定在销柄上,另一端穿 过转向滑轮,固定在悬臂杆底部横轴上,当

9、夯锤起吊到要求高度,升钩拉绳 随即拉开销柄,夯锤便自动脱钩下落,同时可控制每次夯击落距一致。50强夯自动脱钩器图1-吊环;2-耳板;3-销环轴辊;4-销柄;5-拉绳(4)锚系设备:当用起重机起吊夯锤时,为防止夯锤突然脱钩使起重臂后倾和减小对臂杆的振动,应用T1-100型推土机一台设在起重机的前方作地 锚(如上图),在起重机臂杆的顶部与推土机之间用两根钢丝绳连接,推土机 还可用于夯完后作表土推平、压实工作。2. 施工技术参数(1) 锤重与落距:采用锤重15t与落距20m,或锤重20t与落距15m。(2) 单位夯击能第一遍点夯单击能为3000KN m,每遍68击;第二遍点夯单击能为2500KN m

10、,每遍68击;第三遍为满夯,满夯单击能为1000KN m,满夯搭接三分之一锤。(3)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第一遍点夯间距为5X 5m,每二遍点夯呈梅花状插在第一遍点夯之间, 间距为5X 5m;第三遍为满夯。(4) 单点的夯击数与夯击遍数单点夯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 2)夯坑周围地 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每夯击点之夯击 数一般为510击。夯击遍数采用3遍,最后一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以加固前几遍之间的 松土和被振松的表土层。(5) 两遍间隔时间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1、,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待地基土稳定后再夯下遍,两遍之间间隔采用 7天。(6) 处理范围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且不小于3m。(三)施工方法要点(1)强夯前应平整场地,周围作好排水沟,按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夯 位。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2)垫层铺设:强夯前需铺垫一层稍硬的表层,使其能支撑起重设备, 便于对所施工的夯击能得到扩散,同时也可加大地下水位与地表的距离,并 有利于雨天降水的集流排泄。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先深 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3)夯击

12、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 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 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 下一遍夯击。强夯后,基坑应及时修整,浇筑混凝土垫层封闭。(4)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和新饱和填土,采取将原土上的淤泥 清除,挖纵横盲沟,以排除土内的水分,同时在原土上铺50cm的砂石混合料, 以保证强夯时土内的水分排除,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进 行强夯置换等措施。通过强夯将坑底软土向四周挤出,使在夯点下形成块(碎) 石墩,并与四周软土构成复合地基。(5)雨季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

13、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 场内;填土应使中间稍高;土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认真分层回填,分层推平、碾压,并使表面保持1%2%的排水坡度;雨后抓紧排除积水,推掉表面 稀泥和软土,再碾压;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6)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 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等,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根据(7)标定夯点位置及测量场地标高:夯击的位置应根据网点设计要求布 设,施工场地四周及中间主要控制点应有明显标志,测量站点应离夯击点稍 远,最好的施工场地处围夯击影响不到的地段设置多个固定

14、观测点。四、质量控制要点(1)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锤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 基的土质。(2)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3)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采用静载压 板试验。强夯后的土体强度随间歇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检验强夯效果的测试 工作,宜在强夯之后1周后进行,而不宜在强夯结束后立即进行测试工作, 否则测得的强度偏低。(4)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下如表所示。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表项序检杳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1地基强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项目2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1夯锤落距mm出00钢索设标志2锤重kg00称重一般

15、项目3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数法4夯点间距mm芳00用钢尺量5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设计要求用钢尺量离)6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5)起锤至预定标高下落锤击:落锤要求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 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若发现 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五、工期计划本工程工期紧,必须在7月31日前完成地基施工和检测,施工难度大。最大的难度是在同一区域同时存在强夯地基和静压桩基础(如#600),没有安全距离可言,也不能建立隔振沟带,为了使管桩不至于在强夯时被挤偏或挤 断,必须严格遵循“先完成强夯,后静压管桩”的施工顺序。因此尽量缩短强夯施工时间,把强夯纯施工时间控制在15天以内,同时先进行与静压桩在同一区域内强夯施工,以提前交出桩基础施工工作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