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340262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教育第一份 100分1.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任务 D.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做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3.请把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按上下位概念排序 ( ) A.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

2、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判断题1.教育目的的选择和制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与要求的制约。2.强调人的本性和人的价值、地位,是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观点。3.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公益性。4.教育目的的贯彻和落实,要坚持“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这

3、“两个全面”原则。5.重视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是应试教育的特征之一。教育学第二份 100分、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A.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B.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C.年老资深的学者 D.从事教育的人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 A.实践为本 B.书本为本 C.学生为本 D.知识为本 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A.专业素养 B.专业实践 C.专业方向 D.专业理念与师德 4.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

4、方法,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 教育教学知识)基本领域对教师的要求。 A.反思与发展 B.教育教学知识 C.个人修养与行为 D.职业理解与认识 5.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基本领域。 A.实施与评价 B.激励与启发 C.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D.教育教学与反馈活动 二、判断题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最高要求。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 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

5、求。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专业知识维度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 5.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领域对教师的要求。第三份 100分 一、单选题1.“做中学”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者是(. ) A.陶行知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2.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 )的学习方式。 A.独立 B.思考 C.实践 D.探究 3.下列体现了在学习中要有质疑的句子是 ( ) A.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B.尽信书不如无书 C.温故而知新 D.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是() A.枯燥性 B.示范

6、性 C.客体性 D.瞬时性 5.互联网时代给教师带来了四种挑战:( );学习个体化;应试教育退出社会舞台和创造力将成为最重要的素质。 A.信息垄断 B.信息单一 C.信息多元 D.信息分散 二、判断题1.教育无所不能,教师无所不能。 2.教师面对所有学生的生命,要有平等相待的心态。 3.教师对于总是提问的学生,要持怀疑批评的态度。 4.教师可以通过寻找职业尊严感,来消除职业的怠倦感。 5.作为教师,要有艺术判断力和审美力。教育学第四份 100分一、单选题1超越教材,最保守、温和的方式就是以( )的态度对待教材。 A.减法 B.加法 C.乘法 D.除法 2.( )实际上是“莫里逊单元教学法”的延

7、伸和更新。 A.程序教学 B.情景教学 C.目标教学 D.范例教学 3.自学辅导教学中“小步子教学原则”的提出者是( ) A.李镇西 B.王泽钊 C.王栋生 D.卢仲衡 4.“知识树”的提出者是( ) A.魏书生 B.窦桂梅 C.李吉林 D.万玮 5.( 1996 )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简称EDM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二、判断题1.教师管理智慧中“民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2.作为一名老师,只需要执行学校上级指令,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每件事就行。 3.教师的主动精神中,主动的含义包括创造性地执行,生涯设计与自强不息。 4.教

8、育学就是教师教育学。 5.教师的学习途径包括拜师,阅读和研修等。教育学第五份 100分1关于教师成长的四个步骤,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B.阅读-思考-改革-表达)。 A.阅读-表达-思考-改革 B.阅读-思考-改革-表达 C.阅读-思考-表达-改革 D.阅读-表达-改革-思考 2.( D.苏霍姆林斯基 )说,“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 A.卢梭 B.洛克 C.罗素 D.苏霍姆林斯基 3.以下哪本著作属于来自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总结?( C.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 A.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B.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C.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D.洛克教育

9、漫话 4.“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这是( D.窦桂梅 )对年轻教师的寄语 A.万玮 B.薛瑞萍 C.王金战 D.窦桂梅 5.本视频谈到,在教师成长步骤的“改革”环节,有三个境界。以下哪句诗不是描写这三个境界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判断题1.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 2.“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强调的是教师人格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3.英才是怎

10、样造就的是由一线教师王金战写的一本教育理论类书籍。 4.教育随笔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每天遇到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记录下来。 5.班主任兵法是由薛瑞萍所著。第六份 100分心理学第一份 100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是心理辅导误区的是()A.心理辅导不是提供信息、资料 B.心理辅导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交谈话 C.心理辅导是了解情况 D.心理辅导不是教导 2.下列有关社交谈话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交谈话是一种聊天 B.社交谈话是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见解 C.相较于心理辅导,社交谈话有些流于形式 D.社交谈话就是一种心理辅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心理辅导就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 B.心理辅导更多要关

11、注学生提出某一问题的原因背景 C.心理辅导要关注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时的情绪状态 D.心理辅导要努力使得学生的自我强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心理辅导是一种教导 B.心理辅导是为当事人对某事做逻辑分析 C.心理辅导是给当事人忠告和建议 D.心理辅导不是为当事人解决特定问题 5.下列不属于社会交往式谈话的特点的是()A.频繁变换话题 B.彼此分享自己独特的见解 C.包含人格化的部分 D.有一些流于形式 二、判断题1.心理辅导就是要了解学生情况。2.要了解学生情况就要对其进行心理测评。3.心理辅导的结果将影响当事人的意识倾向或行为倾向.4.心理测评的结果可能使当事人产生某种心理暗示。5.有心理问

12、题的学生是需要教导的。心理学第二份 100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根据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B.教师运用心理学有关原理,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C.教师根据生活经验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D.教师运用心理学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好奇心是外部动机 B.表扬是外部动机 C.成功的满足感是内部动机 D.奖励是外部动机 3.下列不是内部学习动机培养方式的是()A.提供成功机会 B.促进动机迁移 C.创设问题情境 D.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4.下列是外部学

13、习动机培养方式的是()A.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B.训练积极归因 C.创设问题情境 D.提供成功机会 5.下列有关外在学习动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诱因来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 B.诱因来于学习者本身的外在因素 C.诱因来于环境因素 D.诱因有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二、判断题1.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低。2.心理辅导中当事人不懂得如何做逻辑分析。3.心理测评的结果不应该反馈给当事人。4.心理辅导的对象可以是出现任何心理问题的学生。5.教师根据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心理学第三份 90分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人不易被工作压力压垮( 能人 ) A.穷人社 B.好人 C.能

14、人 D.强人 2.下列哪种人易被工作压力压垮(穷人 ) A.穷人 B.能人 C.孩子 D.蠢人 3.下列压力管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经济上并无关系 ) A.不损人害己 B.适合自己 C.悦己怡人 D.经济上并无关系 4.下列哪项不是压力应对的策略( 逃避 ) A.直面问题 B.逃避 C.转换观念 D.自我训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缓解压力的方法时只要利于自己就行 B.尽然有序的日程安排可以消除紧张情绪 C.偶尔要学会认错 D.承认错误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判断题1.选择缓解压力的方法时只要利于自己就行。 2.尽然有序的日程安排可以消除紧张情绪。 3.偶尔要学会认错。 4.承认错误不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5.世上的事情不是只有好坏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