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院转诊制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33484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院转诊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转院转诊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转院转诊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转院转诊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院转诊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院转诊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院转诊制度1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文件名称转院、转诊制度版本号2016-10-A文件编号QFE/JCI-M-2016-023总页数共2页制定部门医务科生效日期1. 目的 规范转院转诊,保证患者安全及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诊疗服务。2. 范围 医院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3. 定义 3.1 转院:限于本院技术和设备条件,医生在疑难、危重等特殊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须转到具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院(上级医院、专科医院等)继续治疗;或经治疗后病情患者病情稳定后,或处于康复期,可转到具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院(专科医院、当地医院、社区医院等)

2、继续治疗;或在院患者由其他医院转入我院继续治疗。 3.2 转诊: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限于本院服务范围或技术和设备的条件,须转到具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院就诊;或住院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可出院后择期到其他医院继续治疗视为转诊,处理手续同患者出院。4. 目的 4.1 转院: 4.1.1 转院流程: 4.1.1.1 主管医师:确认接收医院能满足转运患者的医疗需求,有床位和适合的人员为即将转入的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4.1.1.2 在医师作出转院、转诊的决定所需的化验检查结果出来之前,不要安排患者转院、转诊。 4.1.1.3 科室:组织讨论后填写转院审批表,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和分管院长审批

3、。医保新农合患者须由经治医师填写医保患者转院审批表报医保办公室审核。 4.1.1.4 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方可转院。 4.1.1.5 转院应征得患者及家属意见,向其交待注意事项、为其安排好交通工具。 4.1.1.6 根据患者情况安排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护士负责转运。由急救中心转运时,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负责患者转运期间的监护和安全。 4.1.1.7 经治医生负责写好详细病历摘要,办好有关手续。 4.1.1.8 患者转院时,应将出院记录随患者转去,出院记录中除常规内容外还应包括拟转入医院、转出原因与转运有关的特殊情况。 4.1.2 特殊患者转院: 4.1.2.1 患者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病情恶

4、化或死亡者,应留院诊治,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院转诊。 4.1.2.2 生命支持治疗的患者转院时,应安排具备相应支持设备的救护车转运。 4.1.2.3 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长期住院治疗者转诊时需提供病原学检测结果,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接诊准备,急性传染病不得转外院治疗。 4.1.2.4 若患者病情不适合转院,但患者或家属主动要求转院者,按自动出院处理。 4.2 转诊: 4.2.1 门诊患者转诊: 4.2.1.1 门诊医师对于超出我院服务能力范围内的患者(如传染病,精神病等),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上报科主任、医务科批准后联系转诊医院。 4.2.1.2 转诊医院同意接收后,办理转诊手续;病情不

5、稳定者,给予必要处置,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诊。 4.2.2 住院患者转诊: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或处于康复期,主管医师在综合考虑患者健康状况、治疗情况、家庭情况及转入医院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经科主任同意办理出院手续,择期到其他医院继续治疗。 4.2.3 转诊指导:主管医师与护士根据患者或家属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提供完整指导。 4.2.4 双向转诊:根据卫生部规定,实行双向转诊服务(即我院与社区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并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服务机构治疗,本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康复可转至社区服务机构,真正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形成优势互补。 4.3 由外院转入: 4.3.1 符合下列标准的外院患者方可转入我院: 4.3.1.1 符合我院服务范围及科室收治标准。 4.3.1.2 我院的设备设施条件及诊治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服务。 4.3.1.3 转出医院与我院医务科联系,必要时经会诊、共同评估后确认患者适合转院。 4.3.2 转入我院前,转入科室应获取转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转院的原因、主管医师姓名及联系方式,提前安排床位及设备仪器等。 4.3.3 入院手续同门、急诊患者入院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