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文言虚词积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333090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必考文言虚词积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必考文言虚词积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必考文言虚词积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必考文言虚词积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必考文言虚词积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必考文言虚词积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考文言虚词积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之1. 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2. 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助词,舒缓语气,不译。如: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助词,是宾语

2、提前的标志。如: 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3. 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辍耕之垄上。(二)而主要作连词用,(1)可以表示顺接连词,包括 并列关系,修饰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一般不译。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人不知而不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

3、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其1. 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2. 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

4、山)(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3)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四)以1. 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

5、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屠惧,投以骨(狼)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2. 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五)于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1.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子墨子闻之,起

6、于鲁(公输)2. 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3. 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4. 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5.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六)乎 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7、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为(一)wi2 1. 做,干。核舟记:“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为:指雕刻。)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为:酿。)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行拂乱其所为”。鱼我所欲也:“则

8、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 当,担任。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论语为政:“温故而新,可以为师矣。”陈涉世家:“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3. 筑,造。陈涉世家:“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4. 题,写。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5. 看作,当成,当作,结为。论语泰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童趣:“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公输:“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五柳先生传:“因以为号焉。”隆中对:“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6. 成,成为。夸父逐日:“弃其杖,化为邓林。”伤

9、仲永:“卒之为众人”。“不受之人,且为众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石潭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凝结,结成。)7. 以为,认为。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孙权劝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口技:“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8. 工是。山市:“始悟为山市。”塞翁失马:“此何遽不为福乎?”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核舟记:“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

10、也?”隆中对:“谓为信然。”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公输:“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 心理活动,心情。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10. 表示疑问语气。公输:“夫子何命焉为?”11. 被。童趣:“舌一吐而二虫皆为所吞。”观潮:“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陈涉世家:“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隆中对:“贤能为之用。”(二)wi4 12. 给,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13. 因为。童趣:“昂首观止,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14. 为了。鱼我所欲也

1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5. 为了。后面省略宾语“此”,“之”等。教材注为“为此”。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16. 向,对。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陈涉世家:“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以1. 认为,以为。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口技:“以为妙绝。”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公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2. 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1)可译为“用

12、”、“拿”。山市:“历历在目,以亿万计。”童趣:“徐喷以烟”。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狼:“投以骨。”(以:一说“把”)。“以刀劈狼首。”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陈涉世家:“祭以尉首。”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公输:“成,将以攻宋。”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2).可译为“靠”、“凭”、“凭借”。唐雎不辱使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刿论战:“何以战?”“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可译为“按照”。马说:“策之不以其道”。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必以信。”(3)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童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论语泰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伤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曹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