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斜桩处理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33229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桩斜桩处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桩斜桩处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桩斜桩处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桩斜桩处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桩斜桩处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桩斜桩处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桩斜桩处理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倾斜管桩处理方案一、 工程概况1.1、工程基本情况拟建的肇庆东站交通枢纽及站前广场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拟建交通枢纽地下室一层,局部二层,地上二层四层,层高为25m;能源中心、连廊一和连廊二无地下室,地上二层;拟建站前广场建筑物为地下室顶板上的一层建筑;过街人行天桥地下含一层地下连接通道,地上两层。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 本工程桩采用冲孔桩与管桩相结合的工程桩,管桩采用600mm桩径,满足设计终压力值为设计要求,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复压,复压时候每次稳压时间为3-5秒,复压时应采用端部有套筒的送桩器,套筒内加装弹性垫片。二、 倾斜原因1、本项目工期紧、任务重,2017年4月18日对14区

2、主体结构底板进行土方开挖,基坑开挖深度为4m,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土方开挖方案进行分级放坡开挖,但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需要预留临时道路,临边土方(高度约3m)对坡脚处管桩产生侧压力,造成最上部一节管桩在焊缝处产生脱焊情况,造成6区部分管桩因土的侧压力倾斜。2、在发生倾斜后,我项目及时进行管桩小应变动测检查,对已发生倾斜的管桩进行倾斜角度测量和小应变检测测量和检测结果如下有9根管桩桩身发生向南2%3%左右的倾斜,小应变判断判定为类桩。之后经过设计、监理、业主及施工单位四方主体单位开会协商结果为待6区土方开挖后进行处理。 3、桩身偏位 其产生原因不排除施工人员在施工放线与定桩位时产生偏差但主

3、要原因如下: 1)、淤泥质土的流动性过大施工机械移位易引起土体流动,以至桩身发生位移偏位 2)、静压管桩属于挤土桩由于挤土效应产生了后续施工对先打已经完成的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基坑开挖时开挖方案不合理、或者一次开挖深度过大,以至土体局部应力释放而使土体移动引起的。2017年8月4日对6区主体结构土方进行开挖,开挖后项目部技术人员及时对倾斜管桩进行平面位置测量及接桩位置的测量,测量结果如下:三、 处理方案1、根据施工现场测量出的管桩数据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至第一节管桩焊接位置;2、接桩接桩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接桩,采用管桩进行接桩,首先对接桩位置钢板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进行电渣压力焊

4、进行接桩,在接桩过程中全程旁站,严格控制焊缝质量。1)接桩焊缝要求:下节桩桩头须设导向箍以保证上下桩身保持顺直,两端应紧密贴合;不得在接头处出现间隙严禁在接头间隙中填塞焊条头、铁片、铁丝等杂物,待上下桩节固定后再拆除导向箍,继而分层对称施焊,每个接头的焊缝不得少于两层,每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焊缝须连续饱满,不得出现夹渣或气孔等缺陷。2)管桩封顶钢筋笼制作,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管顶接桩钢筋制作,主筋采用6根25、箍筋采用10200间距进行钢筋笼制作;管桩接桩钢筋伸入管桩接桩位置以下不得小于2m,锚入承台不得小于35d。A、 3)钢筋笼封顶钢筋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高于原设计混凝土标

5、号的C35早强微膨胀混凝土施工。3、 试验检测管桩接桩完成后,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试块进行试验检测,混凝土强度达到80%即可进行管桩检测,对管桩垂直度及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 土方回填管桩检测合格后采用碎石进行回填,分层人工夯实,回填完成后即可进行承台、底板施工。四、 施工注意事项倾斜桩纠偏扶正后应认真检查管桩在断裂处是否发生错位核查方法采用光照检查、钢筋探查、线锤检查等方法检查。 在管桩接桩下钢筋笼前应认真清洗管桩内壁去掉粘在管桩内壁上的泥土等杂物。并将接桩深度范围内的泥水排除干净。一般管桩内壁清洗采用高压水冲洗。 芯桩在断裂缝上下各1.5-2m的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加密箍采用10150间距施工。 接桩时,确保钢筋伸入接桩位置不得小于2m,接桩后的管桩的垂直度以及桩芯混凝土浇筑质量。经纠偏扶正或接桩处理后的桩应做小应变检测,检测合格确认无疑问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 文档可自由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