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331937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概述文章内容,理清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教学难点: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能在太空遨游.能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如今,幻想已变成了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

2、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设计二)假如有人问你:“你知道什么动物飞得最高吗?”很多人肯定会回答:“鹰飞得最高。”假如有人告诉你鹰能飞上月亮,你肯定会认为这个人脑子出了毛病。1969年7月20日,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美国人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当时所有听到这条消息的人,都知道他的脑子的确没有毛病,而且他报告的消息的确是事实。阿姆斯特朗所说的当然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鹰,而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地球上十几亿人通过电视实况转播,亲眼目睹了阿姆斯特朗缓缓走下了飞船,小心翼翼地把脚踏上了月球表面,“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

3、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一步”。那么飞船是如何登上月球的呢?(设计三)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民风民俗之中。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的坎坎之声,无不诱惑人们去设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2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所讲述的事件、时间、地

4、点、人物,并串连成一句话。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交流,明确: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登月的全过程。、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依照时间顺序完成事件进程表:时间事件进展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火前发射后2分42秒A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火前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2。日午7点3

5、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1点51分2。秒阿姆斯特郎走下阶梯,登上月球22日。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2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升空前的准备(3、4段)升空前的气氛、登机。飞向月球(59段)检查、点火、升空、飞行。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返回地球(1620段)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四、三读课

6、文鉴赏感悟1 .模拟的“现场直播”要求: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说话流利,时间、地点、人物具体清楚,能对登月的某个过程进行简要、有条理性的描述。句式:我是某报的记者,现在某地(肯尼迪航天中心)向你报道登月的某个过程2 .学生分组交流,展示。示例:各位观众:大家好!我现在是在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为大家作现场报道。请大家记住今天这个日子一一1969年7月16日,因为今天,人类将进行一次距离最遥远的旅行,乘上航天飞船,飞行38万公里,飞向月球,探索这位地球的近邻。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日子!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壮举!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它将为人类的宇航事业树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各位观众,大家

7、好!现在是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我现在是在休斯敦地面中心为你报道。地面中心刚刚接到报告,飞船已经胜利着陆!宇航员正在检测各种设备,等待合适的时间踏上月球。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是7月25日凌晨1点35分8秒,我现在是在休斯敦地面中心为你们作飞船的返航报道。请看大屏幕,飞船已经以合适的角度进入了地球大气层,在迅速下降。已经下降到了4000米的高度,看,三个大型降落伞X开了。飞船准确地降落到预定海域。等候在那里的海军开始搜救。救起来了!3 .找出描述性的句子,欣赏它们的魅力。学生寻找、讨论,教师点拨。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

8、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明确:这些描述性的句子大多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飞船在太空中飞翔的姿态,激发读者的想象。4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细细品味。学生寻找、讨论,教师点拨。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一个伟大的时刻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

9、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5 .反复诵读,理解登月意义采用齐读、自读、默读等多种方式诵读“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一句。讨论其中含义。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于宇航员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五、拓展延伸1 .假如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游,透过船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你以此为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段一二百字的短文。2 .

10、学生练笔。示例:我乘着“嫦娥1号”飞船,穿行在茫茫太空中,透过船舱,我发现在飞船的右下方有一个闪闪发光的蓝色星球。远远望去,只见这个星球像一颗悬浮在太空中的星星。当飞船稍稍靠近时,我又发现,星球上除了大片的蓝色以外,还有一小块一小块的黄绿交错的高起部分。我想,蓝色的一定是海洋,而黄绿色的部分就是地球上的高原和平原了吧!我拿起高倍望远镜,对着地球仔细观看,我又看到了高耸的大山和奔流的江河,我还看到了长城和黄河。果然,不一会儿,一条弯弯曲曲的犹如巨龙的长城呈现在眼前,咆哮的黄河正扭动这她那黄色的身躯向前奔跑着。这时,我耳边仿佛响起了龙的传人那动人的旋律,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六、教师小结:(设计一)

11、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七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设计二)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设计三)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回眸历史,重

12、温经典,在叹服人类用聪明才智谱写壮举的同时,月球的神秘仍然吸引着人类探索的脚步,精彩神话的创造就孕育在这坚实的探索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月球村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鲜活的现实,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未来更美好。七、板书呈现:月亮上的足迹抵说登月事件及意义评说登月全过程:起飞r进军一登月一返肮再次通调意义月亮上的足迹一、作者简介朱长超,我国科普作家。1982年毕业于某某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专业。后又修完华东政法法学院法学本科、华东师大汉语文学系本科,并通过了心理咨询师3级2级的考试,此外还学过中医等,粗通文理,略识中西,有开阔的知识面。现在某某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工作。社会兼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13、思维科学研究所某某分所所长,上某某市思维进修学校校长。现为某某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初步构造了人类思维史的理论框架,对思维史的发展阶段、动力、研究方法作了深入论述;对海克尔提出生物发育重演律及黑格尔、恩格斯提出的精神重演律运用DNA及分子生物学成就作了理论说明;运用思维科学及脑科学成就,提出了智力开发和思维训练的“左右脑均衡开发”论,并编写出版了智力开发教材;出版了通俗哲学和科学普及的著作和文章,不断探索着理论通俗化的道路。其作品共获得20多个奖项,其名被收入中华人物辞海等多部辞书。二、文章背景为了打破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

14、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并在国会上大胆地提出了在1970年以前先于前苏联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务。肯尼迪以一种历届美国总统都没有的坦率态度警告美国人民,除非他们具有跑完全程的毅力,否则就不要接受这项任务。这项任务就是后来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此项任务先后有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了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记述的是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这一事件。三、整体把握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

15、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四、语言积累1 .生字注音昂首挺立(t ing)海域(y u)人迹罕至(zh i )椭圆(tu 6)休斯敦(d un)铁锹(qi do)可望而不可即(j 1)1 / 162 .形近字辨析(j1)艮牌(y u)区域i do)铁锹(jI )既然(g由)麦秆(y u)鬼蛾(qi出)愀然(t力g)挺拔L(t力g)铤而走险(t力g)游艇4(观测)zhT;重-eng (重量)x ing (兴致)gu cn (道观)cheng(重复)xing(兴盛)e(阿胶)口(仿佛)佛f0(佛罗里达)4 .词语解释【相提并论】把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