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32902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毒临床诊断测试题(临床医生做)一、 单选题1、国内目前对初期与晚期梅毒的划分是以几年为界:A 1 年 B 2 年C 年 4年、初期梅毒涉及下列不同病期的梅毒,但不涉及:A 一期梅毒 B二期梅毒 初期潜伏梅毒 三期梅毒、有关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梅毒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 B 晚期梅毒的传染性更强潜伏梅毒病人无梅毒有关的症状 D 晚期梅毒对组织的破坏性更大4、有关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一种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 折光性强,较其她螺旋体更亮C可以有规律地运动 D 革兰染色后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到、有关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梅毒螺旋体是人畜

2、共患菌 梅毒螺旋体不能在体外培养繁殖C最合适生存温度是 3 D 一般的消毒剂很容易杀灭梅毒螺旋体6、有关梅毒的发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梅毒的发病与梅毒螺旋体在人体内大量繁殖有关B性接触时梅毒螺旋体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给性伴C 初期梅毒时机体可产生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体D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对机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7、一期梅毒的潜伏期是:A 35 天 B 4 周 1 个月 23 个月8、一期梅毒的重要临床体现是:A生殖器溃疡 B 尿道分泌物C 生殖器多发性水疱 生殖器赘生物9、硬下疳的典型体现为下列特点,但除外:单个溃疡 溃疡表面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触诊有软骨样硬度 D 无自觉疼痛和触痛、

3、硬下疳消退的时间一般为:A 1周 B 3 周C 周 12 周11、有关硬下疳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发生于梅毒螺旋体接种部位 B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常用于肛周和直肠C 典型硬下疳为单个溃疡 D 不典型硬下疳体现为无疼痛和触痛12、有关一期梅毒近卫淋巴结肿大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在硬下疳浮现后12周发生 B表面皮肤无红肿热痛 淋巴结穿刺液中具有梅毒螺旋体 D 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软,可发生粘连1、硬下疳是下列哪类梅毒的临床体现: 一期梅毒 B 二期梅毒C 三期梅毒 D胎传梅毒14、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的:A3 周 B 37周C 710 周 014周15、扁平湿疣是下列哪类梅毒

4、的临床体现: 一期梅毒 B 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D 神经梅毒6、有关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皮疹多样,分布广泛而对称 B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C 对组织的破坏性大 传染性强17、有关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斑丘疹至少见 B掌跖皮损为暗红色或淡褐色环状脱屑性斑疹C 皮损颜色呈“生火腿”色 D 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18、扁平湿疣体现为如下特点,但除外:A 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部位 皮损为丘疹或斑块状C 界线清晰 一般不含梅毒螺旋体1、下列是二期梅毒的临床体现,但除外: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眼梅毒C 多形性皮肤黏膜损害 D 树胶肿2、下列是二期梅毒临床体现的描述,

5、但除外:A 伴有头痛、 恶心等前驱症状 可发生虫蛀样脱发C 发生的神经梅毒以无症状居多 D骨关节疼痛在白天和活动时加重21、树胶肿是下列哪类梅毒的临床体现: 一期梅毒 B 二期梅毒C 三期梅毒 D 神经梅毒22、三期皮肤黏膜梅毒的特点是:皮损数目多,分布对称 B进展迅速,不可自愈C 不易发生溃疡 炎症现象及全身症状轻微3、麻痹性痴呆是下列哪类梅毒的临床体现:A 一期梅毒 B 二期梅毒C 二期复发梅毒 D神经梅毒24、神经梅毒可分为如下类型,但除外: 脑膜神经梅毒 B 脑膜血管梅毒脑实质梅毒 眼梅毒25、脊髓痨是下列哪类梅毒的临床体现:A 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二期复发梅毒 D 神经梅毒2、麻痹性

6、痴呆有如下临床体现,但除外:A 多发生于感染后 102 年 B 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阿罗瞳孔 D视神经萎缩、脊髓痨有如下临床体现,但除外:A闪电样痛 B视神经萎缩C 感觉异常 触痛觉及温度觉障碍2、有关潜伏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无任何临床症状 B 梅毒血清反映阳性C 感染期在 2 年以内为初期潜伏梅毒 D病情稳定,已无传染性9、如下是初期先天梅毒的临床体现,但除外:A 营养障碍 B 硬下疳C 水疱或大疱皮疹 扁平湿疣3、有关先天梅毒,下列哪项是对的的:A 孕妇感染时间越长,越容易传染胎儿 B可发生硬下疳C鼻炎为最常用的初期症状 D 不易累及神经系统31、梅毒血清固定是指:A 梅毒治疗后

7、,螺旋体抗体实验在一定期间内不转阴 梅毒治疗后,非螺旋体抗体实验在一定期间内不转阴C未经治疗的梅毒病人,持续 3次检测非螺旋体抗体滴度保持在同一水平D 未经治疗的梅毒病人,持续 3 次检测螺旋体抗体滴度保持在同一水平32、下列是梅毒的治疗目的,但除外:A各期梅毒均规定杀灭体内梅毒螺旋体,消除或减少传染性 初期梅毒的损害消失,达到临床治愈C 各期梅毒均规定血清阴转妊娠梅毒要使胎儿免受感染33、初期梅毒的推荐治疗方案为:A 苄星青霉素 G 20 万 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 次,共 2 次苄星青霉素 G 240万 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 次,共 2 次C苄星青霉素 G 0 万 U,分两侧臀部肌

8、注,每周1 次,共 2 次D苄星青霉素G 20万 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 1 次,共 56次34、初期梅毒首选治疗药物为:A 青霉素钠 青霉素钾C 头孢曲松 D 苄星青霉素35、初期梅毒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治疗方案为:A 多西环素 0m,每日 2 次,口服,疗程 15dB 阿奇霉素 50mg,每日 1 次,口服,疗程 15d 红霉素 00mg,每日 次,口服,疗程 5d 多西环素 20g,每日2 次,口服,疗程5d36、晚期梅毒的推荐治疗方案为:A 苄星青霉素 G 120 万 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 次,共 3 次 苄星青霉素 G 2万 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次,共 次C 苄星青霉素 G80

9、 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 1次,共 3 次D 苄星青霉素 G 24 万 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 次,共 3 次7、晚期梅毒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治疗方案为: 多西环素 00mg,每日2 次,口服,疗程 30d阿奇霉素 50mg,每日 2次,口服,疗程30C 阿奇霉素00mg,每日 1 次,口服,疗程 30dD 红霉素 500mg,每日 4次,口服,疗程30d3、神经梅毒以水剂青霉素治疗,其剂量范畴为:A每天48 万640 万 U B 每天40万800万 U 每天100 万1200 万 U D每天 180万2400 万 U9、如下对初期梅毒治疗措施的描述是合适的:A 苄星青霉素静滴 B苄星青霉

10、素肌注C 青霉素钠静滴 D 青霉素钠肌注40、目前已经证明,梅毒螺旋体对下列药物已产生普遍耐药: 苄星青霉素 B 普鲁卡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 D 四环素类41、按照药物代谢半衰期排列,下列哪个是对的的:A 水剂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 B 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水剂青霉素C 水剂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 D 苄星青霉素水剂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42、有关头孢曲松治疗初期梅毒,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半衰期较长,因此可每周 次给药 B 对脑脊液的穿透性较好C 只能作为替代治疗 D 动物模型研究对梅毒螺旋体有杀灭作用43、有关吉海反映,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常发生于首剂抗梅毒药物治

11、疗后数小时B 浮现发热、怕冷、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骨骼痛等C孕妇患者可致早产或胎儿宫内窒息D 晚期梅毒患者发生率高于初期梅毒4、如果梅毒治疗有效,非螺旋体实验转阴时间一般为:A 一期梅毒 3 个月,二期梅毒 6个月 一期梅毒6 个月,二期梅毒 12个月C 一期梅毒 9 个月,二期梅毒18 个月 D 一期梅毒12 个月,二期梅毒 2 个月45、初期梅毒治疗有效的判断原则,在 36 个月时非螺旋体实验滴度应比治疗前下降至少多少倍: 倍 B 倍C 倍 D 2 倍46、初期梅毒治疗后应随访多长时间: 6 个月 B 6个月 1 年2 年 D23 年47、有关孕妇,梅毒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应当明确

12、分期后再治疗B 治疗后在孕期应每月查一次非螺旋体实验滴度C 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或多西环素治疗D红霉素不能通过胎盘,对胎儿治疗无效48、成人避免性抗梅毒治疗的方案推荐为:A 苄星青霉素 G 万 ,肌注,每周1 次,共 2 次 苄星青霉素 G 240 万 U,肌注,每周 1 次,共2 次C 苄星青霉素G 120 万 U, 次肌注D苄星青霉素G240 万 U,1 次肌注9、初期先天梅毒脑脊液有异常者的治疗方案为:A 水剂青霉素 G, 10 万 U15万 U/(gd) ,出生后7天以内的新生儿,以每次5 万 U/g,静脉注射每12 小时1次;出生 7 天后来的婴儿每 8 小时1 次,直至总疗程 014 dB 苄星青霉素,1 万 1万 U/(kgd) ,出生后 7 天以内的新生儿,以每次 万 /g,静脉注射每 12 小时 次;出生7 天后来的婴儿每 8 小时 1 次,直至总疗程 114dC普鲁卡因青霉素,0 万 U15 万 /(gd) ,出生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