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327978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一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贸易”的基本政策。一方面,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另一方面,没收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官僚资本,并逐渐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的改造。再则,人民政府按照“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的方针,在国家统制的基本上,对私营进出口商实行运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1949年10月,中央政府即设立了中央贸易部,内设国外贸易司,1952年9月又专设了对外贸易部。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制定了有关的具体规定和实行措施,把全国的对外贸易置于国家集中领导和统一

2、管理之下。二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前,国内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节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1国民经济恢复和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0年1957年) 20世纪50年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国内采用敌视、封锁政策,国内对外贸易的重要对象是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本着“积极协作、平等互利、实事求是”的方针,积极开展对苏联、东欧国家和其她和谐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伙,不断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对医治国内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贸易和使用苏联政府贷款从苏联和东欧

3、国家引进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成套设备和技术,建设了一批钢铁、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等骨干公司,为国内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本。 国内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1951年为52.9%,1952年至50年代末,都在70%以上;其中对苏联的贸易额约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0%国内同步还逐渐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贸易关系,发展祖国内地同港澳地区的贸易和努力开拓对西方国家的民间及政府贸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从1956年起,扭转了几十年的入超局面。1957年国内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1.03亿美元,比1950年的11.35亿美元增长了1.73倍,平均每年递增15.4。其中

4、恢复时期每年递增30.8,“一五”筹划时期年递增9.8。国内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由1950年的0.91上升到1957年的1.85。 2“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节时期(1958年1965年) 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中国的对外贸易也经历了某些反复和曲折,呈现出一种马鞍型的发展历程。1959年在1958年“大进大出”的基本上,又力求高速度。1958年进出口总额为38.71亿美元,比1957年的31.03亿美元增长了24.8;1959年进出口总额为43.81亿美元,比1958年增长了13.2,比1957年增长了41.2。1960年,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国内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急剧

5、下降,导致对外贸易自1960年开始持续三年下降。1962年进出口总额下降到26.63亿美元,比1959年减少了39.2,大体退到了1954年的水平,比1957年下降了14.18,年平均下降3,这是新中国对外贸易经历的第一次较大挫折。 中日贸易由50年代的民间贸易转入60年代的和谐贸易和备忘录贸易;1963年,国内同日本签订了第一种采用延期付款方式进口维尼纶成套设备合同,打开了西方国家从技术上封锁中国的缺口。1964年,国内与法国建交,中法两国政府间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带动西欧掀起了开展对华贸易的热潮。 1963年1965年,国内对外贸易迅速回升,196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2.45亿美元,比196

6、2年的26.63亿美元增长了59,平均每年递增16.8。 到1965年,中国已与世界上100多种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国内对西方国家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由于收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内对外贸易自1967年起持续3年浮现停滞和下降。从1967年至1969年,对外贸易总额持续下降,1969年进出口总额只有40.3亿美元,比1966年下降了12.7,甚至低于1959年的进出口总额。 由于中美、中日的建交,1970年后来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国内对外贸易也从1970年开始逐渐好转。1973年的进出口总

7、额超过了100亿美元,达到109.7亿美元。后来连年上升,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的1975年,国内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7.51亿美元,比1969年的40.29亿美元增长了2.7倍,平均每年增长24.1。 1975年11月,全国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并把对外贸易称为“卖国”,形势急剧逆转,中国再度陷入混乱,国民经济再次受挫,正在迅速上升的对外贸易又开始回落,197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比1975年下降了8.9,在世界重要贸易国家中的排位下降到第34位。 三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国内对外贸易体制从“国家统一经营、统负盈亏”,十四大后来向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

8、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履行代理制的方向深化。建立与完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强化外贸公司自负盈亏机制,取消各类外汇留成,同步实行银行结售汇制。 进一步调节与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和有利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建立进出口银行,设立出口商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取消国有外贸公司普遍实行的承包制,代之以赋税制,按照现代公司制度改造国有外贸公司,积极履行股份制试点,推动公司开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的路子。进一步减少进口关税,同步取消部分进口商品的减免税,国内政府多次自主大幅度减少进口关税,平均关税水平已由1995年的35.6降至的9.8。加快赋予有条

9、件的生产公司、商业物资公司、科研院所和私营公司等外贸经营权,加快了外贸自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过渡的步伐。 加入WTO更是使国内的对外贸易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内的贸易伙伴达到了两百多种,双边贸易进一步加强。国内对外贸易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例如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 206.4亿美元增长到的17606.8亿美元。国内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又上升到第3位。国内出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的份额由1978年的0.75提高到的7.3。 总的来说,国内的对外开放历程经历了从体制不完善到逐渐完善,贸易伙伴不断增长的过程。四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增进国民经济按比例

10、协调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十五”期间国内出口年均增长24,进口年均增长23.7,进口增量分别占世界进出口增量的12.6和15.5。外贸依存度达67 。2增进经济增长,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效益 。3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增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989年至,中央用于出口退税的资金合计6383亿元,同期征收的进出口税合计11621亿元,两者相抵后,进出口环节为国家直接增长税收达5238亿元。 4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国内开放型经济的形成 。同步也增进经济构造的调节与优化,增强了国内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 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提高国内的科学技术水平, 增长劳动就业的机会。 参照资料:中国对外贸易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