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视频图像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技巧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327415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视频图像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谈视频图像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谈视频图像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谈视频图像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谈视频图像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视频图像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视频图像非线性编辑的艺术技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想要制作出一种好的影视节目或是一张好的VC光盘,核心取决于制作者的艺术修养。人们都懂得,会写字的人诸多,但能写出好字的人并不多,道理就是这样简朴。因此,要提高影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就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 一方面,我们解释一下镜头的两种涵义;从技术上讲,镜头是指摄像机的光学部件;从创作上讲,镜头是指一段持续拍摄制作的片段,片段上的人物或景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有切断的感觉,表目前拍摄中就是摄像机不断地持续拍摄。但在后期制作时,拍摄时的一种镜头有也许被剪辑成几段与其她片段组接,这时被剪辑成几段,就称为几种镜头。 一、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呈现的范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

2、近景和特写。有时根据需要,它们中间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如大远景、中近景、大特写等。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线,但在具体制作一种节目时,它应当有统一的原则。1、远景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它视野广阔,景深悠远,重要体现远距离的人物和周边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氛围,内容的中心往往不明显。远景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物,有人物也仅占很小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展示巨大的空间,简介环境,呈现事物的规模和气势,拍摄者也可以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用远景的持续时间应在秒钟以上。 、全景 全景涉及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边的环境。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构造中心的主体。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还是物体,其外部轮廓线条

3、以及互相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充足的呈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全景的作用是拟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展示环境特性,体现节目的某一段的发生地点,为后续情节定向。同步全景有助于体现人和物的动势。使用全景时,持续时间应在8秒钟以上。 3、中景 中景涉及对象的重要部分和事物的重要情节。在中景画面中,重要的人和物的形象及形状特性占重要成分。使用中景画面,可以清晰的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交流,也能看清人与物、物与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中景是拍摄中常用的景别。用中景拍摄人物时,多以人物的动作、手势等富有体现力的局部为主,环境则降到次要地位,这样,更有助于呈现事物的特殊性。使用中景时,持续时间应在5秒钟

4、以上。 4、近景 近景涉及被摄对象更为重要的部分(如人物上半身以上的部分),用以细致的体现人物的精神和物体的重要特性。使用近景,可以清晰的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容易产生交流。使用近景时,持续时间应在3秒钟以上。 5、特写 特写是体现拍摄主体对象某一局部(如人肩部以上及头部)的画面,它可以作更细致的展示,揭示特定的含义。特写反映的内容比较单一,起到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重要用于体现,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点,起到震撼人心、引起主意的作用。特写空间感不强,常常被用来作转场时的过渡画面。特写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因此在使用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可滥

5、用。持续时间应在秒钟以上。 二、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分为水平方向和俯仰方向。 1、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 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方位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一般分为正面、背面、侧面、斜面等几种角度。 (1)正面 正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前方拍摄。正面拍摄有助于体现被摄主体的正面特性,能把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充足展示在画面上,容易显示出庄严、静穆的氛围以及物体对称的构造。 正面拍摄时,由于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容易与电视机的水平边框平行,如果被摄体占的画面面积较大,容易使观众的视线无法向纵深发展,画面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受。 ()背面 背面拍摄,即镜头对着

6、被摄主体的正后方拍摄。背面拍摄可以体现被摄主体的背部特性,通过背部形象来体现作者独特的构思。背面拍摄常用于主体是人物的画面,重要以人物的姿态来体现内容。 ()侧面 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左或正右方拍摄。侧面拍摄与正面拍摄的特点相似。在拍摄人物时,侧面拍摄有助于突出人物的侧面轮廓,特别是面部轮廓。此外在拍摄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可以显示双方的举动和神情,能多方兼顾,平等看待。 (4)斜侧面 斜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除正面、背面、侧面以外的任何方向拍摄。斜侧面拍摄的特点是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中变成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步能扩大画面容量,有助于体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

7、间感。 、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 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高度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一般分为平摄、仰摄、俯摄3种。 ()平摄 平摄,即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拍摄。平摄构成的画面效果合乎人们一般的视觉习惯。平摄合适体现具有明显线条构造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场面,能使人感到亲切平等。 平摄的局限性之处在于把同一水平线上的前后物体相对的压缩在一起,缺少空间透视效果,不便于层次感的体现。 ()仰摄 仰摄,即镜头低于被摄主体向上拍摄。仰摄有助于突出被摄主体的高大气势,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上充足体现。仰摄人物,容易显示出高昂向上的形象,但在

8、广角状态下近距离仰摄人物容易变形。 (3)俯摄 俯摄,即镜头高于被摄主体向下拍摄。俯摄景物就犹如登高望远同样,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足呈现出来。 俯摄有助于体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地理位置等,能给人广阔、深远的感受。俯摄合适体现隆重、开阔的场面。 俯摄人物时宜于展示人物与环境的整体氛围,不合适体现人物的神情及人物之间的细致感情交流,同步俯摄人物可产生贬低鄙视的效果。 三、色彩的解决 尽管在拍摄过程中,每一种镜头都也许具有五彩缤纷的色彩,但还是应当有一种色彩占据画面的主导地位,成为画面色彩的基调,这种色彩就叫画面的色调。 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保持节目色彩的和谐、统一,是色彩解决

9、的基本规定。虽然色彩自身没有情感,但它对人的心理感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红、橙、黄等暖色调,往往会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等等,给人以火热、向上的感觉。青、蓝、蓝绿、蓝紫等冷色调,会使人联想到水、冰、夜色等,给人以凉爽、宁静、平和等感觉。 画面的色调,重要取决于不同颜色在一定空间的配备,即画面中那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此处取决于不同的光源色、环境色等对体现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色彩基调附属于节目总的情绪基调,是总的视觉氛围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形成节目情绪基调的重要视觉手段。色彩基调的拟定,还应当考虑形像色这一因素。所谓的“形像色”就是某一行业或某一体现内容常常使用的代表色,如海军的形像色是蓝色,那么体现

10、与此有关的内容时,拟定蓝色为色彩基调就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用色解决上,要注意:用色要简洁,不要使用太多的色彩;不同色彩所占的面积,应避免平均或相等。 四、运动摄像 运动摄像,就是运用摄像机在推、拉、摇、移、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是突破画框边沿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措施。 运动摄像符合人们观测事物的习惯,在体现固定景物较多的内容时运用运动镜头,可以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 1、推和拉 推是指使画面由大范畴景别持续过渡的拍摄措施。推镜头一方面把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提示观者对主体或主体的某个细节特别注意。 拉与推正好相反,它把被摄主体在画面由近至远由局部到

11、全体地展示出来,使得主体或主体的细节徐徐变小。拉镜头强调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摇 摇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作角度的变化,其方向可以是左右摇或上下摇,也可以是斜摇或旋转摇。其目的是对被摄主体的各部位逐个展示,或展示规模,或巡视环境等。其中最常用的摇是左右摇,在电视节目中常常使用。 3、移 移是“移动”的简称,是指摄像机沿水平作各方向移动并同步进行拍摄。移动拍摄规定较高,在实际拍摄中需要专用设备配合。移动拍摄可产生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效果,如果被摄主体属于运动状态,使用移动拍摄可在画面上产生跟随的视觉效果。 、跟 跟是指跟随拍摄,即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进行拍摄,使运动的被摄主体始终在画面中。其作用是能更好地体现运动的物体。 5、甩 甩事实上是摇的一种,具体操作是在前一种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骤地转向另一种方向。在摇的过程中,画面变的非常模糊,等镜头稳定期才浮现一种新的画面。它的作用是体现事物、时间、空间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心理的急切感。 运用运动摄像时,在运动的起点与终点处要留有一段稳定期间,叫做起幅和落幅。同步还要注意运动速度对画面节奏导致的影响,不同的速度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感觉。 慢速运动拍摄,犹如沉着论述,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种悠然、自信、洒脱的抒情,也可以是一种庄严、肃穆、沉痛的情绪。急速运动适合体现明快、欢乐、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